孙英环
摘要:“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交流互动;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73
同课异构其实是教师互相提高的一种方法,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听课的教师就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可以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它们的理论依据,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他们的要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并且,在此过程中,同样会有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之间思想的交换,不能否认的是,因为年龄、教学时间等的不同,新老教师的教学方式会有不同,而“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从而令新老教师更好地教学,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所以,它是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同课异构有助于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智慧相结合,进而促使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共同发展。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有巨大帮助。
“同课异构”的提法,已经不止一年了。但对“构”字,说法不一。
说法之一:“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听课者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培养出各具个性特色的创造性。
说法之二:“他们潜心研究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知识背景、情感体验,设计出了能呈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
说法之三:“尽管基层的每一位教师对体育新课程课标的理解以及实践体验的不尽相同,但都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始探导各种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方法。”“同时,每位教师能看到不同的课堂模式,既可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又可发现存在的问题……”
说法之四:“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活动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语文教学研究模式,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
说法之五:“……两位青年教师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进行异组备课,各自在一个备课组的协助下研究不同的教学切入点,教学展开方式,进行多样解构。这样的‘同课异构重在展示不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容易比较两种上法的特色,展示教师的个性化风格。
如果“构”作为“教学结构”理解。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教学结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何克抗教授的观点是:“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简单地说,教学结构就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
无论怎样理解,大课改之后,同课异构对教师的帮助很大。通过各种分析,同课异构无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耗时少、效率高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 4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