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教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

2016-05-30 00:27:36廖细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慈爱篇目亲情

廖细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教科书编写应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感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的语文教材虽然历经变革,但是对于学生“感恩情怀”的培养,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提升作用始终是以一贯之的,这是我们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凭借。虽然中学的语文教科书有多种不同的版本,但每一个版本都能遵循上面的选文原则,在书中都选取了大量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秀篇目。在这当中就有许多篇目能充分体现一种感恩情怀,成为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宝贵资源。

一、有写感人的亲情关系的文章

亲情关系是我们这个社会得以维系发展的重要方面,切断亲情的脐带,社会关系将无以复存。因此,对亲情关系的感受、观察和写作,成为许多作家重要的写作题材,也是我们进行亲情教育的重要内容,属于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血缘亲情关系是最受儒家重视的,尤其是父子之间的关系。古人留下了许多“家训”之类的著作。著名的有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代无名氏的《太公家教》、宋代司马光的《家范》等。这些书是中华民族慈幼教幼传统美德的明证,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子孝即子女们对长辈的敬顺,也就是对长辈的感恩之情的一种表达,也是社会伦理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汉代,《孝经》就是官方规定的教育用书。教材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优秀的反映父子情深、母子情深的经典文本,读来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读李密的《陈情表》,可谓字字深情、句句肺腑,又有谁会不为之动容?苏轼曾经说过,“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蹒跚的脚步与朴实的爱怎能不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之中?今天不懂得理解父母的中学生,又怎能不被作者那感恩的深情所打动?读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们怎能不潸然泪下?那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其实不就是我们每一位母亲的真实写照吗?只有教育中学生去用心感受慈爱,“受到慈爱情绪的无限的感动”,才会对于“表现慈爱情感的人,我们也不禁报以同样的慈爱”。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血缘关系也是儒家十分重视的。《孟子·万章上》中说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曹植的《七步诗》,发出了兄弟亲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铮铮呐喊,其实也反映了对珍惜手足之情的向往,让世人反思手足真情所在,感念珍惜兄弟恩情。

二、有写夫妻恋人之间刻骨铭心的恩爱与感情的文章

在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之中,就有许多赞美夫妻之间恩爱的篇章。“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就是远离家乡的戍卒用誓言来抒发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古人注重夫妻关系的稳定和对爱情忠诚专一,赞美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恩爱。“这种美德以及对这种美德的赞美,为婚姻道德与社会道德的进步起到了良好作用。”教材中还有《诗经·静女》中静女纯真而浪漫的爱情故事,《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及对丈夫始乱终弃的怨恨。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美好的爱情是纯真和执著的,忠贞是爱情的基石。《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的、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的怀疑传统人生所规定的道路和终极目的。这种伟大是发自灵魂深处的融合,向世人展示了传统和世俗的束缚下的伟大爱情。

三、有写深厚的师生情谊的文章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当中,师生关系无疑占据了十分重要的方面。从孔子杏坛讲学、授徒七十二开始,历代王朝的对师生的关系的构建都作为社会伦理的一个重要层面。师生关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师对生的教化。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提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孔子其实在教育弟子,一个人的追求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于自己精神高度的追求,应该是对于精神家园的不懈追求。唐代韩愈的《师说》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认为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薪火相传,为学生传授做人治学的道理和方法。而师生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对师的无限感激之情。其实一座学校,一位老师,就是一座精神殿堂,他们的精神气质能够成为引领学生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不断跋涉和超越的精神源泉。其实,决不仅仅是这些篇目。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还有更多的表现师生情的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有的已经成为各版本教材的保留篇目。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我的老师》、《最后一课》等等。

回顾我国语文教育史,可以看到,语文课本承载着着太多追求与期盼:千秋家国梦,人性真善美;语文教学承担着道德教育的重担:熏陶、教诲、感化。随着观念习俗、社会生活的大转折,意识形态领域“坚冰”的不断溶解,强调了千年的“文以载道”又一次走进了我们深入思考的范畴,过去一些片面的理论遭遇颠覆性评价,而有一些受到批判的思想、一些逸于主流视野之外的作品也应得到我们重新审视与评价。

猜你喜欢
慈爱篇目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慈爱的妈妈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30
最慈爱的爸爸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清明话亲情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