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斌斌
并购不是简单的以大吃小,而是让公司价值最大化。这是商业和经济永恒的规则。
前不久,当外界猜测大众点评可能和饿了么合并之际,最终它却与美团联姻,成为百度糯米的劲敌。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在告别会上痛哭的照片被媒体千般解读,渲染得充满悲情色彩。
再看更多的,58同城“求婚”赶集之后不久,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卸任联席CEO,专注于瓜子二手车的发展。携程先是合并了艺龙,几个月后又与去哪儿合并。滴滴和快的合并后发力全线租车领域,并携手阿里投资饿了么。就连近日婚恋网站世纪佳缘也牵手了百合网……
一时间,参与合并的公司背后的操盘手,如华兴资本、金沙江资本、BAT等,也都成为热议对象。
这种扎堆式的合并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吗?合并背后有怎样的渊源?合并后又将如何布局?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且听投资人如何分解。
合并:价值最大化的资本游戏
有人说,论起投资,在种子、天使、VC、PE等不同资本形态中,并购是最令人玩味的,颇有上帝之手的气势。并购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蝙蝠资本创始合伙人肖军,创立了高德地图并亲手将其送上市,期间经历过与BAT等多家巨头谈“被收购”。而拉他入伙的蝙蝠资本创始人屈田,当年将美团引入阿里,作为美团的早期投资人,与创始人有极好的关系。他们毫不讳言地告诉《中外管理》,小公司奔着“被并购”的目的努力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并购的目的不是以大吃小,而是让公司价值最大化。”肖军对《中外管理》如是说。
资本投进每个项目时,都在融资协议中规定了退出方式与年限。第一,有的公司恰好到了退出阶段,也有适合的机会。投资人可能为了套现降低风险,也可能为了给被投公司的下一轮融资做准备,而选择并购或被并购;第二,有的并购是为了缓解运营压力降低成本,或终结恶性竞争,如滴滴快的的合并。再如前几年优酷土豆的合并,与土豆面临增长缓慢、版权竞争激烈、亏损严重、急需改变现状有关;第三,有的是为了企业有更好的发展,提升自身在所处领域的能力而主动求合并。合并后再拆分,各自再合并新的公司或单独上市,这种例子也很多。
肖军强调,合并后一般都会变成一家独大,本质是并购。几乎都是资本变现增值的需求使然,但被并购的一方并非大众和媒体渲染的那般悲情与戏剧化,更多的是基于友好协商后的最优化策略。“当然,被迫的也有,强扭的瓜不甜,这类并购通常来得快,分手也会很快。”他坦白说。
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BAT中尤其以腾讯、阿里的收购动作最大,有人感慨,创业到最后都成了为BAT打工。究竟是谁在推动合并?
合并从未止,媒体放大“表现力”
肖军告诉《中外管理》,有的项目是并购双方早期投资人的推动,同时参与了他们的成长历程,或至少对并购双方两边都熟悉,认同双方共同的目标,相信他们的优势会在合并后放大而从中撮合。
很多早期项目的投资协议中有细节规定,表明早期投资人有优先退出权,或股份少但投票权大等。比如京东的多次动作,都有投资人徐新的帮助和建议。比起VC、PE阶段看数据的逻辑,早期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信任更深,有更多“为你好”的情感因素。因而会更多从创业者的选择出发,以最尊重、最适合的方式帮助他们规划与并购或被并购相关的细节。有的合并是资本推动,如红杉、IDG等,更单纯地从资本增值与协调运作的角度考虑。如鼎辉推动分众传媒上市,就先后帮其收购了很多公关、广告、传媒公司。BAT,本身有投资部,背后又有强大的资本,更有其整体布局策略,很多并购案的大老板是他们是很自然的。
对于“为什么扎堆合并”的问题,肖军认为,移动互联网无限放大媒体效应。一方面,自媒体、微信朋友圈、微博以及科技、创投类垂直媒体的增多,都使消息传播更快更广。并不是突然有了这么多合并,而是大众得到信息的速度和信息量空前的快和大了。另一方面,媒体与大众都喜欢追根究底,喜欢预测和打探消息,喜欢戏剧性冲突,捕捉噱头,“辟谣”成为信息二次放大的原因之一。企业上市前泄密数字等重要信息要负法律责任,因此辟谣是合并案尘埃落定前各相关方的常规行为,只是措辞表达上有区别,并非纯属营销动作。
而一些被外界风传的合并消息,之所以被当事人出面否认,肖军分析,“因为他们在寻求更大的资本和更高的价格。”
有垄断就有合并
并购与收购是公司快速扩张的有效方式,通过及时补充新力量或者换血,企业能活得更好。
无论中外,并购本质上都是资本的经济行为。在肖军看来,并购并非只在中国才风起云涌,2015年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生物医药行业的并购源源不断。前不久,美国医疗保健领域就发生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世界最大制药商辉瑞以约16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生产抗皱剂保妥适(Botox)的制造商艾尔健公司(Allergan)。在中国,过去几年间,钢铁、房地产等行业都发生了很多并购案件,而今在国企改革和“互联网+”环境下,传统行业又将掀起新的合并潮。
国外并购发生后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很多被并购方的高管变成并购主导方公司的高管。原因是,国外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体系比较完善,并购双方公司的高管中有很多本身就是职业经理人,有很好的管理能力。而在中国,高管往往是公司创始人,通常是谁主导合并谁强势谁做一把手,会多一些利益与权力的博弈。因此,国内的联席CEO,多少有些被动和过渡意味。
有垄断的领域就有合并。对消费者来说,垄断会带来更好的服务和消费体验——更标准化、更快捷、更便宜。与此同时,企业变大后动作会迟缓,会染上大企业病,也顾及不到细分领域的创新,这对小创业者是机会:并购能让公司市值迅速提升,“1000万市值变成3000万,再并购一个变成6000万市值,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大。”肖军说,“细分领域永远有很好的机会。”
这就是经济社会的现实。小的长大,大的吞并小的,小的联合起来对抗大的,分分合合。大家永远在博弈,生长、繁荣、衰落,生生不息……管理
责任编辑: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