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是防治采购腐败良策

2016-05-30 23:03云翀
紫光阁 2016年1期
关键词:政务腐败监督

云翀

2014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为17305.34亿元,比上年增加924.24亿元,增长5.6%。在如此巨大的政府采购规模下,如何高效使用这些资金成为了社会长期关注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3年《法治蓝皮书》中首次推出《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实施状况》报告,经调查显示,“政府采购的八成商品高于市场均价,浪费资金超三成。”

对于如何遏制政府采购腐败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完善法规、加强监管,在各种举措下政府采购中的违规行为大为减少。然而,腐败风险依然较大。此外,再精细的制度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无法确保完全堵住腐败的源头。例如在地方政府采购项目招标过程中,政府官员人为施加影响,操控招标过程;在之后的公示环节,选择性公开逃避社会监督。政府采购本质上是一种公权力行为,这种决策权如果缺少足够制约,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无疑将催生巨大的腐败风险,采购腐败现象将难以避免。如何应对,信息公开的路径将有助于我们思考从源头上防治采购腐败之策。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采购权力运行阳光化,推动采购政务公开,可以说是根治腐败的长效之举。

遏制腐败动机

腐败动机在腐败机会的诱惑下,容易转化为最终的腐败行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暗箱下的权力运作容易滋生腐败,这是已经过历史检验的定律。信息的不对称是腐败产生的温床,同时也是根本性原因。全面有效的政务公开将政府的公权力行为置于“阳光下”,有助于群众对政府行使公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压缩政府官员的腐败空间,使其不能、不敢将动机付诸行动。在政府采购腐败问题上,阳光化的政府采购过程将保持社会对政府采购官员的强大监督,使其不敢轻易“伸手”。

降低腐败发生率

政务公开的广度、深度的提升,都将极大地压缩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的空间,降低腐败的发生率。充分有效的政务信息公开以后,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为广大群众知晓,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当前阶段,政府采购过程存在巨大的寻租空间和设租空间,如何应对政府采购规则失灵,降低腐败发生率,采购信息公开无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提高腐败查处率

政务的充分、有效公开将引入社会的监督力量,对于查处隐蔽性极强的腐败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近些年查处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往往具有群体性特征,存在腐败的链条。建立畅通的采购政务公开平台,将为群众行使监督权创造前提,以权利制约权力,通过群众的监督举报使得违法腐败行为无处遁形。

促进规则完善

通过政务公开,群众可根据公开的信息监督公权力行为,对于不合理的制度提出完善建议,不断修正现有的权力行使规则,实现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更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采购的对象在更新变化,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政府采购工作有条件接受更多社会力量的监督。充分公开政府采购信息,在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也将汇集民智,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公开

构筑全方位、全覆盖的政务公开体系,是反腐倡廉的长效对策。规范有效的政务公开将营造全民监督、全民参与的工作局面,对于反腐倡廉工作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基于此,我们需要着力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完善相关公开机制,使得政府采购在阳光下运行,有效遏制采购腐败风险。

拓宽采购信息公开渠道

根据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当前,互联网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现代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政务公开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新的思路,要求积极拓展信息公开的渠道和方式,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尤其要着力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的一体化政务大厅;除此之外,针对广大网民,可积极探索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电子邮件等公开渠道,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的传播效率。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社会各阶层的信息接受能力,提高传统政务公开方式的效率,例如电视台、电台、宣传栏、市民服务热线等,促进信息公开渠道的多样化。

在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渠道上,一方面需规范其公开的媒介,依据财政部《关于做好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于特定的政府采购项目和内容,必须在指定的媒体进行公开,“中央预算单位的政府采购信息应当在财政部指定的媒体上公开,地方预算单位的政府采购信息应当在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下同)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开”;另一方面,需结合社会发展之需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平台,其中包括政府采购信息发布网站、期刊、报纸等。与此同时,基层政府可以结合地方实际,设定符合地方需求的公开渠道,对于采购招标的公告、招标结果等内容进行充分有效地公开,增加其透明度。

明确采购信息公开清单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要求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政府的选择性公开使得政务公开的效果大打折扣,极大地削弱了政务公开的防腐效能。因此,只有明确政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并且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确认,赋予群众和相关部门法定的监督权利,以权利制约权力,才能有效地发挥政务公开的反腐功能。具体而言,要求政府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运行程序等事项,清楚地向社会展示权力的行使。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之外,都要如实公开。同时也需根据国家大政方针,适时调整重点公布的内容,以提升公布的有效性。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推动9个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包括行政权力清单、重大建设项目、公共服务、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

规范采购信息公开流程

政务公开要求形成统一、规范、完整的政务公开程序,确保政务公开规范有序运行。相关部门首先需明确政务公开程序的目标: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依法行政。在此基础上,规范政务公开程序,根据政务公开的内容,完善预公开程序、主动公开程序、申请公开程序。与此同时,还需健全政府内部监督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将政务公开责任落实到实处,避免公开流于形式。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

在2014年,一份关于49个国务院部门和29个省区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中显示,“更新不及时” “公开渠道单一” “公开的信息群众不关注、群众关注的信息不公开”成为三大共性问题。政府采购信息公开需要防止这些实质上无效的公开行为。依据财政部《关于做好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简便顺畅的操作流程和集中统一的发布渠道,确保政府采购信息发布的及时、完整、准确,实现政府采购信息的全流程公开透明。”

猜你喜欢
政务腐败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