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历史

2016-05-30 22:16:56周瑞敏
师道·教研 2016年1期
关键词:求真历史教学

周瑞敏

高中历史教学首要目标就是落实课标和考纲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也要不断充实自己,扩充史料来源,让枯燥的历史结论丰满起来。尝试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历史,是我追求的高度之一。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题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内容包括三课: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三课内容时间跨度大,知识点头绪多,专业色彩浓厚,涉及了很多经济学专业知识,学生理解和接受都有较大的难度。这是一个能让学生在枯燥的经济术语中体会历史温度的对比鲜明的单元,也是对任课老师的考验。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目标、考纲要求,求真求实。为了给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历史,我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一、前期准备

1. 加强理论学习。针对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我再次翻阅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我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观点指导自己的历史教学:“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2. 关注新的学术研究。新的学术研究,我定位为2000年之后出版的从观点、方法、研究理念、研究路径等方面对历史事件进行新的诠释的论文、著作。因为2000年之后,随着科技的发达,通讯和信息交流的速度加快,以及历史档案30年解密的规律,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距离我们最近的这段历史的发展脉络。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新的史学学术研究,并和自身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渗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既是对教师的一种能力的检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

针对必修二第四单元,我详细阅读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由高华、沈志华、杨奎松等人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十卷本,现已经出版七卷)涉及到经济方面的相关内容。我还深入研读了杨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存在”吗?》(原刊于2014年第18期《红旗文稿》),从三个方面确立本单元具体教学的指导思想:(1)从历史研究的主体来看,历史研究是现实主体对历史客体(含中介客体)的认识过程,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2)从历史研究的对象看,“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3)从历史研究的基本要求看,历史研究着眼于“求真”,应该尊重客观事实,不应以研究者个人好恶随意评价历史,这是史学的基本要求。

3. 正确看待冲突和矛盾。“当一个社会隐瞒其过去记录的某些部分,然后那个社会或其领导人向我们讲述他们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当一个社会试图改变历史记载所呈现的或已经有充分根据的事实的时候,我们知道,历史是如何出于政治目的被曲解的。”“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教会我们相互展开建设性的争论。”同样是温克教授的观点,其实也正是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授课过程中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如何避免这样的误区,就需要教师能够着眼求真,尊重事实,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分析历史。

二、具体实施

1. 讲成就也要讲失误,讲美好也要讲荒唐。我用邓亚萍在北京邮电大学演讲时的一句话引入本单元第11课的有关大跃进的教学:“《人民日报》62年没有假新闻。”对应课本上的插图《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等信息,对待大跃进时期各地纷纷以虚假的高指标、高记录夸耀的历史事实做出明确的认识:假新闻、数字政绩的确是存在的,这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这也给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面对过去的失误我们是能够求真求实地认识的。同时也要把成就展现给学生。我使用了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数据,进行相关信息筛选。在第11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1952年和1949年钢、煤、粮、棉指数的对比,从总量、增长率、比对历史最好年份等几个方面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国民经济初步恢复阶段取得的成就。列举从1949年到1962年中国年末总人口的统计数字,用有效的论据打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人口大幅度减少、饿死的不实言论。

2. 讲经济体制的改变,也要讲背后的人。“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我用PPT展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这段话,目的就是“求真”,正视历史,才能以史为鉴.

3. 讲课本上的历史,也要讲课本外的历史。不能割裂地看待任何一段历史,要把它放在世界的大环境下用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观察和思考,这样才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在特定的时期选择特定的发展道路。国际上和苏联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一些问题,都会对中国的各方面建设产生影响。同时,在国内1957年的“反右”、1958年的批判彭德怀等政治活动,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必然会有反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政治也会反作用于经济。

三、课后反思

1. 学会换位思考。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历史课堂也从原来的感性认识为主上升为理性分析为重,这是我们的课标定位,但是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从高一开始,我就习惯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思维习惯出发,选择合适的图片、数据、资料引入历史教学,从而使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丰满起来。

2. 教学与时政紧密联系。今天的事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培养学生用理性的思维诠释身边的国内外大事,增强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把握,逐步形成历史的思维逻辑。

3. 强调学生的参与感。我经常布置一些小的资料收集工作,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单元就布置了周末作业,搜集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以及宣传标语,通过学生的反馈,效果相当好。

4. 扩展师生共同的阅读空间。教师和学生经常交换阅读同一本书,谈一些读书体会和心得,探讨不同看法,都是有益于学习交流的。读书,不仅仅为了学好历史,书读得多了,文字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一个人的视野、谈吐都会变得高雅、有内涵,更是一个人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体现。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求真历史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张锦绣
书香两岸(2020年3期)2020-06-29 12:33:45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46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