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旭 洪雨莲 张龄予
摘 要:农村商业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类服务于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股份制地方性商业银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客户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农村商业银行的出现不仅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客 户的要求,更加有力地应对了市场竞争,也助力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优化了国内金融体系的形象。本文将以短板和模式转变对应的形式,从几个方面深刻全面的分析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模式的转变,并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能力。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模式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驱动力自身在金融模式方面存在一些短板,目前正在进行转变以适应新的经济要求。
一、金融工具种类少,力度和针对性弱,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后续乏力,因此金融工具体系的创新完善并强化对于农村经济的支持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是小额农贷在规范流程的前提下做大做优。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以自身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在地方政府支持下进行的小额信贷,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是有待提升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的存在使得款项的回收存在问题。小额农贷的运行首先要完善规范借贷流程,对借贷方进行详细彻底的信用评级,情况了解等,对于符合条件的经济组织和个人进行多方式,多层次的贷款支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动力,充分发挥被扶持者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其次是创新优化金融工具和服务的种类,提升服务的质量。金融工具及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同社会上其他工具和产品一样,也存在着生命周期和市场饱和,也有一个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问题。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国际上通行的金融工具利率;二是网络和各种电子设备。金融服务创新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服务的形式、服务的环境,服务的手段、服务的载体等等。对于发展状况良好,处于上升期的企业组织提供推广更多样,更有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的金融服务,例如票据贴现,科研贷款,创新基金等;对于金融服务可以进一步精简程序,简化手续,使得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对于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的介绍提供工作人员进行专业高标准的培训,使得工作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更好地贴合每一位客户的需求。
最后是紧紧跟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开发出更多支农模式,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加注重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更加注重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更加注重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的协调健康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潮流,合理调整借贷结构,对于相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企业或个人重点扶持,通过发挥支农资金的杠杆效应合理的引导农村经济向着效益化,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支农资金投入的重点转向能够引导区域產业结构调整,发挥当地竞争优势的产业,从资金方面驱动结构调整。
二、仍然存在信贷风险,威胁着客户和农村商业银行本身的利益,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是金融模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在针对金融服务和产品建立的风险管控体系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可以继续进行以下转变。国家或地方政府拨款为农村贷款建立担保资金,为其贷款损失提供可靠保障;另外针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天灾人祸造成的贷款损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筹集专进行财政补贴,另外对于承担损失的个人或者集体提供减免税的优惠政策。
三、传统农村商业银行对于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足,不仅导致自身的运作效率受到影响,也使得其与新兴的互联网理财工具相比丧失竞争优势,因此信息技术的创新开发,运用普及仍然是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模式转变的一大关键
互联网金融有以下几种模式。众酬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赢得很大数量人群的关注和支持;P2P网贷使得贷款更具有针对性,保证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借贷双方的要求;第三方支付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数字货币使得互联网金融呈现颠覆性的影响;大数据金融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化金融机构成为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互联网金融门户避免了较多的政策风险,因为其平台既不负责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也不承担任何不良的风险,同时资金也完全不通过中间平台。
由此可见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模式转变过程中应进一步密切金融产品和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更新理念,在机构内部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将手机银行推广到更大的范围,重视功能创新,关注用户体验,使得用户方便快捷的获取一站式服务包式的优质高效金融服务;成立专门的机构,招聘更加专业的互联网技术人员参与到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模式转变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农村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但是只要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的改革步伐,紧随时代的进步潮流,不断的开拓创新,谋求自身进一步的发展,从客户出发,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为宗旨,就可以创新业务形式,实现长足发展,继续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砥柱和动力之一,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
作者简介:白晓旭(1996-),女,河北省高碑店市人,民族:汉,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历:大学本科在读生。
洪雨莲(1996-6-15),女,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族:汉,安徽财经大学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学历:在读本科生。
张龄予(1995-),女,安徽人,民族:汉,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