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认证大拷问

2016-05-30 10:48赵广姚磊
印刷技术·数字印艺 2016年1期
关键词:样张印刷机油墨

赵广 姚磊

自2005年开始,G7认证逐渐从美国传播到中国内地,起初主要在广东沿海地区的港资企业较为流行,2010年以后传播范围慢慢较广。10年时间过去了,现在中国内地已陆续有200多家印刷企业获得G7认证(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查询获得G7认证的印刷企业名单)。若问这200多家印刷企业中,真正掌握并应用G7技术的有多少,恐怕结果就不乐观了。

某年拜访一家业内知名印刷企业时,笔者无意中问到:“贵公司是否通过G7认证?”这家企业老板答曰:“已有证书呀。”然后其用手一指,证书赫然放在柜中角落处。再问:“平时有没有使用Curve软件调整制版曲线?”答曰:“专家用过,我们自己没有,一直就使用之前专家调整好的印版补偿曲线进行制版,没有调过。”再问:“你们进行G7认证时,G7认证服务商有没有给你们做过相关技术培训?”答曰:“没有,G7认证服务商帮我们拿到证书之后就走了。”听到这里,笔者有些无言以对。

笔者在和另一家知名印刷企业的技术部负责人聊天时也谈到G7认证。他告诉我,由于他们企业较早获得G7认证,所以当时G7的培训和认证均由来自香港的G7专家来完成。G7专家首先对印前和印刷环节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详细的基础培训和实地指导,确认参与人员都掌握和理解了G7的方法,能够运用仪器和软件按照G7方法进行色彩校正。之后确定了一个时间,对企业进行G7考核。考核当天,G7专家对整个认证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但丝毫不予置评,从制版到印刷、改版再到印刷的整个过程均由印刷企业人员自行完成,G7专家只负责检验从印刷机台送来的被认为初步合格的G7样张。如果检查发现G7样张不合格,G7专家会将G7样张退回去,指出问题在哪,但不说明应该怎么调整,直到所需要的G7样张全部合格后,印刷企业才能通过G7认证。这样一来,该企业的G7证书就是真刀真枪考出来的,对于G7方法自然也了然于胸,后续将G7方法应用于生产也就更加胸有成竹。

这两家企业对G7认证的态度截然不同,在中国第一种情况更加普遍。我不禁猜想: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国际流行的行业方法很多时候在中国推广起来竟成了“一张纸的买卖”?是一心赚钱不顾技术的功利主义当头?还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心态作祟?抑或是中国人各行各业普遍的“为过认证而去认证”思想的真实写照?

这种现状如果让G7认证的创始人——来自美国的Don Hutcheson知道了,估计也会皱起眉头。印刷企业选择通过G7认证,要么是印刷买家(客户,譬如苹果、微软、迪斯尼等)有硬性要求,印刷企业必须拥有G7认证的牌照才能拿到订单;要么是印刷企业内部自发的需求。随着整个行业环境对ISO标准化的催化,G7认证越来越被人认知、传播和普及,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不甘落后,永葆先进的竞争心态让一些印刷企业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认证的行列中。

然而在这二者动机的博弈中,有些印刷企业只强调拿证,满足刚性需求,而有些印刷企业却将学习和掌握G7的方法看得更重要,拿证考牌只是顺便的事儿。我们更加提倡“不为过认证而去认证”,希望印刷企业通过认证来学习认证的理论、掌握认证的方法、领会认证的精髓、应用认证的结果。

为进一步揭开G7认证的面纱,让大家可以近距离了解G7认证,下面笔者与读者分享4点看法。

G7认证并不神秘

业内大多数人感觉G7认证很神秘,这与一些G7专家拼命把G7认证装扮得“高大上”,同时又过度渲染G7方法很难、过程复杂、门槛很高,不是一般人可以掌握的颇有关系,无形中就拉开了印刷企业与G7认证的距离。

实际上,G7只是一项由美国国际数码企业联盟(IDEAlliance)组织推行的一项基于灰平衡控制达到ISO标准的色彩校正技术。“G”代表灰色,“7”代表CMYKRGB七个基本色,其中CMYK为一次色,RGB为二次叠印色。G7的核心就是通过定义基于纸张的灰度值以及NPDC(Neutral Print Density Curve)中性灰密度曲线,最后达到共享视觉外观。之所以采取基于中性灰的校正技术,是因为传统依据网点增大进行印版网点补偿的方法,只是根据ISO标准中规定的CMYK的TVI曲线进行补偿,没有考虑到CMY叠加后的效果,由于油墨透明度、叠印率、纸张颜色等参数并不相同,很多时候不能保障灰平衡的准确性,也很难保障不同印刷条件下印刷效果的一致性。而G7方法综合考虑了CMY的叠印效果对色彩进行整体调整,统一校准至NPDC中性灰密度曲线。

说到底,G7就是确定了最接近ISO标准的CMYK四色密度,同时生成了满足灰平衡要求的印版补偿输出曲线。在整个认证过程中,印刷企业可以设置CTP制版机和冲版机的各项参数,调整印刷机、油墨和纸张的相关参数等,把这些参数记录起来并形成一个规范,然后在日常生产中按这些参数进行设备维护和生产。其实这也是印刷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远远比G7证书要实在得多、有用得多。

G7认证并不难做

真正懂得G7的企业或专家会告诉你,G7认证很简单。依笔者为超过数十家企业完成G7认证的经验来看,在基础条件尤其是印刷物料按要求准备好之后,基本上一天时间就足以完成整个认证过程。G7认证的整个印刷过程大体分为校正印刷、校正曲线和验证印刷3个部分。

(1)校正印刷:也就是第一次上机印刷,建议制版时出直线版。很多使用优质版材的客户制版时往往不加任何曲线,只要将制版机和冲版机调整到位,直接出版即可满足印刷要求。上机印刷时,根据ISO 12647-2提供的Lab值,将一次色CMYK和叠印色RGB的色差控制在容差内(CMYK的色差小于5,RGB的色差小于6),并使其最小,这样就能找到最佳印刷实地密度值,然后调平整版密度,尽量使差值控制在±0.05以内。

(2)校正曲线:挑选两三张样张,裁切出P2P25X图表,然后使用仪器(如Xrite 528、i1系列等)测量数据,并将数据导入Curve软件中,即可生成印版补偿曲线,也可以利用免费的NPDC图标,手工绘制印版补偿曲线。

(3)验证印刷:也就是第二次上机印刷,将已生成的印版补偿曲线输入RIP中,重新制版、上机,按照之前已确定的最佳印刷实地密度进行印刷,并在必要时做适量微调,通常即可获得符合G7要求的样张。对于G7认证,这一步是必须的。但如果企业只是进行内部的普通印刷校正,则无需进行这一步,因为第二步已经获得了印版补偿曲线。

最后,提交6份合格的样张和一些指定的基础信息表格给香港APTEC,其中3份为完整的G7样张,3份为裁切出的P2P25X图表(或加上IT8.7/4导表)。这一步要由G7专家进行预审和提交,目前APTEC并不接受企业自行申请和提交。

笔者认为,G7认证顺利完成的重点在于设备(印刷机)的稳定性、物料(油墨、纸张)的标准化以及前期的沟通和准备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印刷企业能够提前用油墨展色仪在测试纸张上展出油墨所能呈现的不同密度、测试纸张的Lab值并寻找出最佳印刷实地密度,将会使G7认证事半功倍。

G7认证并不限定

G7方法当下主要应用在传统胶印中,印刷企业也主要是考取关于传统胶印的G7认证,只有少部分G7认证企业为分色打稿企业。实际上,G7可以广泛地应用在数码打样、数字印刷(喷墨或碳粉)、大幅面UV喷绘,甚至是凹印、网印、柔印等多种不同的印刷领域。

人们对于G7认证的局限性意识,还表现在认为G7认证一定要用ISO标准规定的纸张、油墨。事实上,G7认证分4个等级,即G7 Grayscale(入门级别)、G7 Target(大部分企业选择)、G7 Colorspace(部分企业选择)和G7 Extreme(极少数企业选择)。在即将推出的G7认证新要求中,又增加了G7 Native CMY(主要针对数字印刷)。其中,G7 Grayscale只要求达到灰平衡而不管CMYKRGB7色的Lab值,适用于与ISO标准所规定的物料标准相差较大的物料状态,有一部分企业会选择这种入门级别。G7 Target不但要求达到ISO标准中规定的CMYKRGB7色的Lab值,还要求达到灰平衡,这是目前企业选择通过最多的认证等级。G7 Color Space在G7 Target的基础上,还要求IT8.7/4导表的数据与标准的特征数据文件(如GRACoL 2006或SWOP)的数据非常接近,目前在200多家认证企业中只有10多家通过了这项等级。G7 Extreme目前几乎极少被选用。在通过率最高的G7 Target和G7 ColorSpace两个等级中,还可以分为绝对和相对两种。其中,绝对是指所有标准数据都沿用ISO标准中的原值,基本上只要使用ISO标准规定的纸张,通过认证的安全系数就会更高;而相对则对纸张没有特定要求,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纸张的Lab值通过SCCA(substrate-corrected colorimetric aims)基于纸张修正的色度值重新计算出新的CMYKRGB7色的目标Lab值。如果印刷企业实际使用的常用纸张与ISO标准中规定的纸张不一致,那么应用相对认证方法比重新采购符合ISO标准中规定的纸张用绝对认证方法要更加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G7认证并不限定还表现在G7认证对纸张的品牌和定量没有具体限定,以及采用的油墨原则上只要符合ISO 2846标准基本都可以通过认证,如果某些品牌个别型号的参数实在不能达标,则可以考虑调整配比或是更换其他品牌。在新的G7认证要求中,除了原来的GRACoL 2006和SWOP两种色域之外,又添加了8种色域,包含ISO 15339中规定的CRPC1-CRPC7色域,也就是说,未来可以对无粉纸(书纸)、新闻纸做G7认证。

另外,G7认证采用的机型可以是传统四色印刷机、五色印刷机、六色印刷机,甚至带连线过光油的印刷机等,只要保证设备稳定且具有可重复性,没有明显的机械性故障或印刷缺陷即可。设备可以是新机也可以是旧机,可以是进口机也可以是国产机。笔者建议一定要提前做好印刷设备的维护保养。

对于辅助性工具,一般要求至少有一台分光密度计(可以测量Lab值)和一台扫描式分光光度计(如i1或i1iO、i1iSis)。印刷机台用的轨道扫描仪不是必须条件,只是如果没有,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才能使印刷实地密度达到标准。

2015年8月以来,新的G7认证更着力推广在美国采用的模式,即鼓励一家企业针对不同设备申请多项G7认证,譬如针对数码打样机申请G7 Colorspace,针对胶印机申请G7 Target,这样原来需要单次认证的双倍费用,现在只需要在单次认证的基础上多加1000多元就可以拿到双证。着实算是一项优惠了。

不限定印刷方式、评估等级、印刷纸张、印刷油墨、印刷机型以及不要求必须使用轨道扫描仪,这才是真正“活”的G7认证。

G7认证并非无用

有部分人对G7认证持怀疑态度,坚持G7认证无用论,这与这些年G7认证过于泛滥、证书含金量不高有关。很多同行不禁问:过了G7认证又怎样?还不是一样跟不到色、跟不到标准?有些印刷企业虽然通过了G7认证,但正式印刷的色彩仍然很糟糕,不能因此就否定G7方法的用处。实际上,G7方法可以快速校正色彩,获得稳定的灰平衡和共享的视觉外观。关键是只要印刷企业掌握了G7方法,就可以随时应用这个方法来指导生产、规范生产和服务生产。

笔者将美国G7认证和欧洲PSO认证作了分析对比,认为G7认证更像“西药”,其以结果为导向,以点为突破口,简单易上手,可以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容易获得符合ISO标准品质的色彩,偏治标也;PSO认证则更像“中药”,其以过程为重心,重在培元固本,非一朝一夕可以看到效果,但功到自然成,侧重全面性地建立有效体系,偏治根也。二者各有千秋,没有谁好谁不好,只有有效地发挥和结合二者之优势,才是印刷企业实施色彩管理和标准化的康庄大道。

此外,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在印品上添加G7测控条,并采用已制作的印版补偿曲线进行制版,根据已确定的最佳印刷实地密度进行印刷,然后监控实地密度、中性灰密度、灰平衡、TVI等数据。通常监控数据越多,印刷质量越能得到有效控制,但针对维护良好的G7系统而言,并非要测量全部数据,只需要测试HC(75K:75C、66M、66Y)、HR(50K:50C、40M、40Y)和SC(25K:25C、19M、19Y)这三组数据,就可以实现按数据印刷。如果颜色不对,再测量其他数据,从而找到问题所在,使G7系统恢复到标准状态。所以说,并非做了G7认证就万事大吉、一劳永逸,只有坚持维护,才能使其发挥真正的威力,使印刷品质稳定如一。

为了促进G7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和普及,让印刷行业能够在新技术的驱动下不断进步,笔者在此提出以下两点忠告。

一是要选择优质的G7认证服务商。G7认证是一项严谨的色彩新技术应用考核,建议有条件的印刷企业选择相对有实力的大品牌服务商,他们可以提供从咨询、培训、指导、认证到应用的一站式服务。一味贪图费用低廉,或未见精髓,或只得皮毛,做与不做的区别和意义也就不大。

二是结合生产条件使G7技术学以致用。做完G7认证以后,印刷企业遇到的最大尴尬就是G7专家在时会用,G7专家走了就不会用了。后续如何将实际生产情况与G7技术结合起来,确保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不同物料上都能够获得灰平衡表现,确保印刷色彩品质才是印刷企业的重要课题。所以,G7专家走后,能够让企业人员真正领会G7技术也是对G7认证服务商的一项考核。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选拔本厂人员去参加G7专家的资格考试。

近来有一则利好的消息,香港APTEC传达美国国际数码企业联盟的最新通知,在新的G7认证中,会增加一份《G7认可企业资格书面证明》,要求G7专家及申请企业共同签署,对双方的责任义务进行了明确说明。例如,确认G7专家对认证企业进行了详细的G7培训和生产指导,申请企业能够自主掌握并熟练应用G7技术等。相信这一系列积极举措会使G7技术和方法在更多认证企业中落地开花、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样张印刷机油墨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超级印刷机
简析印刷机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油墨基本情况概述
色彩管理在纸张数码打样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PLC的丝网印刷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
印刷线条质量的主观评价和分析
小森机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