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技巧解析

2016-05-30 19:43:04郭方杰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补题命题作文题型

郭方杰

一、考情分析

顾名思义,半命题作文就是只给出了一部分题目,另外一部分让考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词语补全题目,然后进行写作的一种命题方式。这种题目从本质上讲,只是给出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考生。它的好处在于有较多的选择权利,有利于同学们在考场上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至于被限制得太死,这种优越性是近几年中考作文题型中半命题作文十分盛行的原因之一。

写作半命题作文,一是认真审题,把握关键词,正确理解题意;二是确定好写作范围、主题,并选好角度;三是注意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写作。

二、题型解析

半命题作文使考生有选材和立意的自由,它兼具限制性和开放性两大特点。这几年半命题作文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呈现增长趋势。归纳起来半命题作文有补写型、供选型和材料型三种题型。

题型一:补写型半命题作文

题目没有明显的限制语和修饰语,这就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天地。考生应当选取那些与中心相关联的词语进行补写。这类补写型有以下几种形式:

1.命前半题。如,以《 拒绝》为题,写一篇文章。

2.命后半题。如,以《那儿,■》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3.命首尾题。如,以《 竟然如此 》为题写篇文章。

4.命中间题。如,以《带着■出发》为题,写篇文章。

题型二:供选型半命题作文

给出了可供填充的词句,考生只需要选择所给词语补全题目即可,它限制了写作的范围和内容。此类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备选的词语各自有着特定的立意角度和选材范围,如果想要脱颖而出,就要围绕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内容补题,还要解读出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

题型三:材料型半命题作文

例如:人生就像是一场旅程,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

2.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3.不要少于6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这类题型集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优点于一身,它提供了材料,限定了范围,既有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又有命题作文的严肃性和限制性,便于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全国各地的半命题作文中占了三分之二的比重。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围绕题干研读所给材料,并从中提炼出关键性词语。如果是抽象的词语,要把它们转换成形象而生动的具体事物加以理解,还要选取那些印象最深刻又最好把握的生活体验和感情经历进行写作。

三、应试技巧

半命题作文的应试技巧,主要表现在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上。把题目“补”好之后,就变成适合于自己写作的命题作文了。

1.要搭配得当,合乎逻辑

半命题作文补题首先要“合格”“得体”。所谓“合格”,就是要搭配正确,表达通顺,符合习惯。“得体”就是要前后照应,合乎题旨。如《■,谢谢你》,揣摩题旨,所填内容当与“你”照应,应补填称呼或姓名,如“老师,谢谢你”“对手,谢谢你”。不顾及题目中的对应关系,填成“辛苦了,谢谢你”“再一次,谢谢你”等,明显与题旨相悖。

考场作文是速成作文,很难有充足的时间选材和构思。考生补题,应与平时的积累或情感体验相契合。所定的内容,最好是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只有写熟悉的人和事,才能写得深刻,写得精细。

2.发散思维,创新求异

半命题作文补题,应大胆舍去试题提示语中的词语,舍去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联想和想象越奇特,内容就越新颖鲜活,文章越能独树一帜。同时,要避俗求新,应大胆选择带有自我色彩的素材。一般来说,首先,要选择带有自我色彩的内容,带有个人“版权”,必然新颖;其次,要比较鉴别,灵活取舍。如《我生活在■之中》,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而且“学校”“社会”范围太大,不易入题;填“集体”“亲人”“友谊”——词语平常,容易雷同;填“麻将声”“追星族”——则选材新颖,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题海”“夹缝”“梦魇”——选词新奇,比喻形象,深邃出奇,容易出彩。

比较之下,其高低已见分晓。新颖的题目、新鲜的内容和新巧的构思,必然会为考场作文赢得高分。

3.贴近生活,张扬个性

在写作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最真实、最有个性的材料,并据此确定自己在题目中要补填的词语或短语。

4.凸显材料,巧妙点睛

这种形式的补题凸显了作者最为熟悉的题材,全篇文章将用这选定的材料表现一定主题。如《■,我成长的伙伴》《■,触动我的心灵》等作文,我们既要紧扣提示,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实际,又要注意题目中对词语巧妙恰当地组合搭配。如,可以写《书,我成长的伙伴》《亲情,我成长的伙伴》《泪水,触动我的心灵》《那件事,触动我的心灵》等,我们千万不可随意填补一个与自己生活实际不相关的题目,从而叙写时感到无从下手。

5.立意角度,紧紧围绕

这种形式的补题将文章的立意做了确定,如《生活需要■》,我们可以在文题后填上“爱、阳光、友谊、追求、拼搏、激情……”这样我们所填的内容就是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立意的角度应围绕该内容确定。

总之,补题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一个半命题变成就像是自己命制的题目一样。

四、典题赏析

请以“■归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春燕”“信心”等),然后写作;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对“归来”的主语未加限制,给了考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又指引了写作方向。虽是半命题作文,但在文章中必须体现“归来”的观点,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体裁进行写作。

【佳作启示】

叶子归来

望着窗外,天空万里无云,偶尔一阵清风吹过,给人心旷神怡之感。校园里的树真多啊!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好像每片叶子都有着生命,给校园带来一片生机。如此美景不出去走走怎么行呢?我走到一棵树下,树叶绿得可爱,望着望着就入了神。风不断地吹过,一片叶子从树上掉了下来,飘着飘着,终于落到了地上。我拾了起来。一片完整的绿叶啊!怎么会掉下来呢?

依稀记得在网上见过这样一句话:“叶子的离开,是风的力量,还是树无法挽留?”好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哟!可是,我却不知道这两个答案哪个更正确。叶子的离开,是风的无奈,还是树的无奈?

人生也是如此,就像一棵树,拥有着许多的叶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叶子会离开树!

我渴望,渴望叶子归来。当我醒悟后,我发现,我丢失了许多叶子。那可贵的叶子啊,是风的力量让它离开我,还是我无法挽留?

犹记儿时那愉快的日子,永远像一块透明的湛蓝的宝石,凝缩着我们每一滴欢笑的泪水,映视着我们笑脸上每一抹纯真。洁白的纸上涂上了梦想的色彩,而又逐渐过渡到现实中来,黑白影片在不断翻转。

童年这片珍贵又美好的叶子,如今已随风飘到了何处呢?我渴望叶子归来,渴望童年能够再回来。可是,时光老人从不徇私,时间流过就不可能再返回。人生中最美丽的两片叶子——童年和青春,我的童年已成回忆,现在我拥有的是青春。青春是一片奇妙的叶子,我渴望永远地拥有它。但是,我怕,怕有一天青春像童年一样无声地离开,留下我孤单一个人。

我渴望叶子归来,我渴望不再失去叶子。叶子的离开,让我心憔悴。我渴望,我迫切地渴望叶子归来。我将会好好珍惜,珍惜我拥有的叶子。

我不愿再失去它们,也许是我曾经不珍惜,也许是我无法挽留,也许在困境里我保护不了它们。我愧为一棵拥有叶子的树,如果能够挽回,我会更加珍惜,会用我的真心去保护每一片属于我的叶子。

我渴望——叶子归来。

教师评语

文章以“叶子飘落”的情景起笔,画面感很强。小作者借对“叶子离开”的思索,表达告别童年的怅惘,同时也流露出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的思考。情感抒发真挚婉曲,有一定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补题命题作文题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补”出一片精彩来
“补”出一片精彩来
美文(2018年6期)2018-03-28 05:26:05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半命题作文“我真想____”
中学生(2014年3期)2014-02-05 06: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