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宇
昏暗的煤油灯奄奄一息地吐着飘忽不定的光,照着小屋斑驳的泥墙。
外婆顶着花白的头发,如秋末的野菊,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吱嘎——吱嘎——”她弯着腰,推着磨,偶而抬起冷得发紫的脸。一圈、两圈……不知道终点在哪儿,也忘记了起点。
外婆就这样沉默着,直到心爱的小孙女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过来时,她才微微露出笑容。“昕昕,怎么不睡了?明早外婆带你去卖豆腐喽!回来给你做豆花……”外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似在说着她艰苦的人生。这圆圆的石磨啊,困住外婆多少岁月呀!
幽暗的厨房里,外婆乱糟糟的头发遮住了眼。一扬手,白花花的豆腐倒在锅里,伴着青的葱、红的椒、黄的姜。外婆的锅铲带着风,锅里下着一场彩色的雨,我在一旁开心地拍着手掌。不知为何,看着外婆我想起了在雪地里的梅花。
黄灿灿的豆腐端上了桌,这真的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啊!外婆舀了一小碗,递到我面前,说:“昕昕,吃吧。”我小心翼翼地夹了一块,酸辣可口,嫩嫩的豆腐在我的口腔里慢慢融化,只留下齿间香甜的余味。
外婆只夹了一小块,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脸上皱纹一张一舒。我跑过去,说:“外婆,您多吃点儿,可好吃了。”外婆朝着我会心一笑。
秋风,把树上最后一片黄叶吹走了。天,灰沉沉的,似乎就要下雨了。老屋里的石磨冷清清的,再也听不到曾发出过的声音。而外婆,也跟着时光随风而去了。
外婆,她去了很遥远的地方,再也回不来了。我再也吃不到那么美味的豆腐了。此时,我才明白,外婆的豆腐里多了一样佐料,是那份来自外婆心底的疼爱和怜惜。
教师评语
本文作者以“豆腐”为线索,回忆了外婆在世时带着“我”做豆腐、卖豆腐、吃豆腐的往事。外婆对“我”的疼爱和怜惜全都藏在了这一块块豆腐里。面对外婆的离去,作者的伤感与痛心不言而喻。
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而生动。
语言描写精彩细腻,修辞手法运用娴熟,展现了小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结尾抒情,表达了小作者对外婆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