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江南诗歌奖获奖名单
江南诗歌奖:
王 寅 获奖作品:《无须知晓生死》(组诗)
江南诗歌奖提名奖:
飞 廉 获奖作品:《微雪,读〈黄仲则传〉》(组诗)
陈先发 获奖作品:《白头与过往》(组诗)
千 叶 获奖作品:《十四行》(组诗)
第一届江南诗歌奖终评委
耿占春:诗歌评论家、大理大学教授
王家新:诗人、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柏 桦:诗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沈 苇:诗人、《西部》杂志主编
汪剑钊:诗歌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第一届江南诗歌奖初评委
嵇亦工:诗人、浙江省作协副主席
荣 荣:诗人、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文学港》杂志主编
雨 田:诗人、四川省绵阳市沙汀文学院院长
谢鲁渤:诗人、《江南诗》执行副主编
梁晓明:诗人、《江南诗》副主编
王寅,诗人、作家。著有《王寅诗选》、随笔集《刺破梦境》、访谈录《艺术不是唯一的方式》、《异想天开》、《摄手记》、诗集《灰光灯》,法文版诗集《无声的城市》、《说多了就是威胁》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西、波兰语等多种文字。曾多次应邀参加国际诗歌节,参加国内外各种摄影联展。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划“诗歌来到美术馆”系列活动,历时三年,至今已举办28期。现居上海。
授奖词
王寅诗歌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诗总能让人想到他的“远方气质”以及他那“迂回与进入”的诗歌艺术。与我们这个时代所有诗人一样,王寅也正是通过西方这个远方的他者进入自己诗歌的内部,但他真正抵达了自己,以及他的上海,包括他的江南。
上海,代表了一种奇妙的综合,一种多元化的气质,一种远方之美,一切被王寅转化为诗歌的沉静和优雅!上海提供了诗人所需要的思想准备,包括那些我们可以随意数来的物质基础,但一个人能否在一个可能的世界里发出独特的声音,是检测他能否担当起诗人这一称谓的根本所在。王寅正是那个可以无愧于诗人这一称谓的人。
授奖词
飞廉有一颗天赋的诗心。作为一个从杜甫、李商隐、黄庭坚诗中走来的“一介书生”和一个移居江浙的河南籍诗人,他的诗兼具古典的风骨和现代的敏感,中原的深厚和江南的灵气。他那些简约、灵动而又富有功力的短制,有着内在的热忱和兴发的力量。他立足于自身的存在,又立志于成为一个“文明之子”,在更广阔、深远的背景下观照和书写当下。他的诗,犹如一缕苦寒中绽开的花朵,气象峥嵘,见证着一种诗歌语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我们有理由对他的创作抱以更多的期待。飞廉,1977年生于河南项城,200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出版诗集《不可有悲哀》(2012),与友人创办民刊《野外》、《诗建设》,现居杭州。
授奖词
陈先发的诗把智性之思与语言技艺融为一体,既赋予当下现实以视觉上的清晰性,又葆有世界的复杂性,不仅呈现了历史与生活的启示,也揭示着世界的荒诞与生命的虚无,达成了个人经验和历史内涵同在的开阔空间。陈先发的诗赋予了当代诗歌与诗学以新的品质,并已获得诗歌界普遍的赞誉和广泛的影响,他的诗歌写作同他的诗学札记一起构成了一个诗人写作的双翼,同样是在“以个人之力,编修汉语写作启示录;用二十年之功,建造诗学哲学巴别塔”。
陈先发,生于1967年,安徽桐城人。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诗集《春天的死亡之书》(1994年)、《前世》(2005年)、长篇小说《拉魂腔》(2006年)、诗集《写碑之心》(2011年)、随笔集《黑池坝笔记》(2014年)、诗集《养鹤问题》(台湾,2015年)等。曾获奖项有“十月诗歌奖”、“十月文学奖”、“1986年―2006年中国十大新锐诗人”、“1998年至2008年中国十大影响力诗人”、首届“中国海南诗歌双年奖”、首届“袁可嘉诗歌奖”等数十种。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希腊等多种文字。
授奖词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作为诗人的千叶已完成了其写作的练习期,奉献了一批成色十足的优秀作品。她的诗歌语言克制、冷静、准确,而且不乏陌生化的效果。有别于许多女诗人较易出现的过分依赖感性的写作,她的作品在智性和哲思上有着更多的探索。《祈祷词的虚构》和《打工姑娘的玻璃杯》两组作品再次证明了千叶在诗歌文本中辨析虚构与真实、历史与未来、个人与时代等问题的独异能力,她的写作抱负也借此在那些卑微的生存中找到了寄寓的场所。与此同时,她那些平时少为人所理解的出世和孤傲,也因为众多精彩细节的奉献和有意味的构思而超越了狭窄的存在,从而为人与诗歌赢得了更本真意义上的光荣。
千叶,原名董红波,1968年生于宁波,长于浙南山区,1990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定居于平湖。著有诗集《光线:浙江实力女诗人四人选集》(与友人合著,1999年)、《千叶诗选》(2003年)、《雨点用于购买忧郁》(2015年)、诗文集《我们都是木头人》(2006年)。曾获刘丽安诗歌奖、南湖文艺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