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菊
学生需要奖励,中职生尤其需要奖励。因为奖励能够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那么,如何使用奖励手段,又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一、多表扬、树自信
一般来说,中职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因而他们对老师的表扬赞美犹如久旱的禾苗渴求雨露的滋润一样。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契机,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自我价值意识,增强自信心。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表扬能使我生活两个月。”上课时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思想人格的塑造。例如,一句周杰伦式的“唉哟,还不错噢!”“某某同学,回答得很正确”“不错,这位同学认真思考了”,等等,或者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真心的赞扬,都会让学生充满信心。
二、低起点、小目标
对于学生来说,“望梅止渴”式的奖励有点不切实际,只有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果子解渴”,学生才有兴趣去努力。所以,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基础定起点,面对现实定目标。起点低而准,目标具体而明确。只有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才能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后的快乐,体会被奖励的快乐,于是达到一个目标,受到一次奖励,得到一次鼓励,心理上得到一次满足,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信念。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奖,学生不断进步 ,感到步步有希望,处处有成功,这样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这就会对自信心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上进心。
三、因人而异法
大多数学生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扬后,都向良性方面发展,也有个别学生却对老师的这些策略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要善于察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投其所好,促其成功,及时表扬,直击心坎,这样才能收到成效。
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晚上旷课上网,白天上课睡觉,一个人扰乱了一个班的秩序,着实让人头疼。后来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他唯一的兴趣就是上网,打字速度很快。于是我找来一些需要打印的东西请他帮忙完成。没想到他又是借书又是上网查资料,甚至还虚心地向别的同学请教。在一次次任务中,他终于“静”了下来,成了我的得力小助手。后来,他在学校举办的文字录入比赛中拿了第一名,而且还在市级中职生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其实,对学生的奖励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班主任可以当着学生的面给家长打电话,将该生取得的进步告知家长,这种做法有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如果班里的学生在某次大型活动中为集体争得了荣誉,班主任不妨组织学生集体看一场电影,或者举办一个小型的茶话会以示奖励,这种奖励形式同样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我相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奖励的方式方法会有很多种。只要教师心里都有激励的意识,相信一定会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