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波
小学是每个人最重要的阶段,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在这个阶段更重要,对未来的初中、高中等学习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小学阶段就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时期。小学数学又是一个比较难学的科目,所以为了学生可以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学牢固,我觉得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是必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本应该是充满兴趣的事情,可是目前有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可以说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的特点、优点以及具体运用作了简述,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特点
1.具有研究性
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主要是通过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知识,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运用于小学课堂主要特点在于具有探究性,改变以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去理解和接受,让学生摆脱教师的束缚,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2.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开放性体现在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敢于创新,大胆尝试新的方法。这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理解并深化知识,让学生自己总结问题,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取有用的知识。在如今信息社会,学生的学习途径有很多,大大地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实践学习数学时,学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事物,来寻找客观存在的规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小学生正在贪玩的年龄,所以让学生一动不动坐在课桌上是很难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学习与玩耍结合起来,既有趣,又有效。这种模式下,学生就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着引导、激励、辅助的作用。学生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与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取得进步,学生自己也可以与别人进行比较,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究,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1.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可以开放学生思维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学习,有了问题才会探究,有了探究才能创新。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构建对数学的良好认知,这是学生体验数学兴趣,培养探究能力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式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去观察、实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一起参与探究事物规律,将知识化为能力。只有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才会喜欢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2.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当今社会,人才应该具备合作精神,所以从小学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利用小组之间的合作来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还可以很好地将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合作、教师指点等方面结合起来。特别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可以创设悬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举出任意数字,教师要快速判别出是否能被2、5整除,学生想难住老师,就会列出很多数字,教师依然可以很快地判别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热情高涨。这样学习又轻松又有趣。
三、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1.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如教师在教学生计算圆的周长时,可以提问学生: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测量得出来,而圆无法测量,应该如何计算它的周长呢?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几个圆的周长,并让他们总结有几种测量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每个小组都要积极去完成。学生会积极动手测量,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这种对学生进行设置疑问的方法,可以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激发兴趣,学生会有一种想把未知事情解决的冲动,这一强烈的心理需求会成为学生一起合作探究的动力。在课堂实践20分钟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小组的成果,有的小组可能会说:“我们是利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的,但是我们觉得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不足,就是用手测量会存在误差,然后测量出来的值也会不准确。”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如何画圆:用一根绳子,固定住一端,然后以不同的长度绕着固定点画圆,这样会画出好多个不同的圆。然后再让他们思考,圆有什么性质,慢慢地向学生传授半径、π等概念。这样学生可以很好地接受新的知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质量和学习效率。
2.重视实践,体现实践的快乐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郊游,先让学生归纳喜欢吃的东西,然后让每个小组去调查它们的价格,预计活动经费需要多少,根据班费制订出几种方案,再讨论哪一种方案最具有可行性。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出题,比如:一斤西瓜0.8元,郊游需要15斤西瓜,让每个小组计算、抢答共需多少钱。第一个答对的小组就可以得到一块西瓜作为奖励。这样的计算就相当于让学生都做了一道应用题,熟悉了什么叫单价,同时巩固了乘法计算等知识点。
3.重视创新,延伸合作探究的深度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向每个小组的同学发四块相同的正方形纸片,让他们自己折一半,再折一半,连续折几次,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3/4、6/8、9/12、6/12的阴影。接着让学生观察3/4、6/8、9/12三个阴影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比较,学生就会发现这三个面积相等,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为什么这三个阴影面积会相等?其中6/12又与它们有什么关系?6/12与它们比较哪个大?这些都会再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慢慢地就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若有疑问,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其他人的想法。随后教师可以改变分母,使得分子保持不变,通过实践来逐渐向学生传授分子的性质,将课本的知识点转化为实践任务。最后再返回课本,让学生置于情境当中,积极思考探索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正确折纸并正确画出不同的面积,还要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若是有错误行为应该及时纠正,并告知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