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分析

2016-05-30 17:16:28钟华美
今日财富 2016年1期
关键词:投融资城镇化融资

摘 要:地方政府融资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等都有重要意义。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的一些优点愈发突出,缺陷也日臻显著。地方政府融资主要有项目融资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国债融资转贷、直接贷款或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等渠道。商业银行贷款被各地方政府广泛的使用着。然而,商业银行贷款通常利率比较高,且期限略短,还有诸多的限制条件。近年来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还贷要求是愈发的刚性了,这便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还贷负担。压力背后深埋的是政府的债务危机,而后果是不堪承受的,因此选择正确的融资模式,积极进行风险防范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地方政府融资;融资模式选择

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分析

中国特色重大战略之一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在城镇化的建设中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人口压力大、人口流动负荷重高、人口城镇化速度低于土地城镇化,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体系等要求日益加剧。以上的诸多困境都需要政府筹措资金来解决。所以说,城镇化的发展需要选择正确的融资模式。

地方融资建设与城镇化关系密切,两者的关系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有重要作用,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产物。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必然会带来极大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地方融资平台则是地方政府融资市场化的重要创新手段。目前,国内很多的地方政府都尚未建立起与城镇化资金需求相匹配的多元投融资机制,且融资的方式仍旧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不仅难以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而且最终的还款来源仍旧是土地收入。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责任与使命仍未结束,其对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仍有重大意义。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搭建不仅急需提上日程,而且任重道远。

二、政府融资的积极作用

1.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与地方政府推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客观现实相适应。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由1993年占比78%下降为目前的占比44%左右,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下降却仅有2%。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地方政府是不被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也不得向银行借款更不得向银行透支来弥补赤字。那么地方政府若想筹集资金用于必要建设,就需要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用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向各市场主体来筹资。

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

地方政府依托投融资平台公司,筹措到了大量的资金,其中一部分资金投入了医疗、教育、文体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当一部分投入到了保障性住房项目中,还有一些资金投入到了污水处理、管网,以及垃圾焚烧厂等环境治理工程建设项目中。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民生,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3.促进资源公平配置

政府一方面利用信用平台,整合政府资源并提高资源的效率;在贷款风险较大且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了降低金融风险,银行会倾向于贷款给拥有政府背景的投融资平台公司。2008年到2009年,中国经济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这中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就功不可没。投融资平台公司城市建设和交通有着巨额的资金投入,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历来不甚平衡,东部急需转型升级,而中部和西部则希望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而投融资平台的资金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产业梯次转移,对国内经济发展均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的模式

1.国内外地方政府投融资经验

在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的模式代表主要有上海、重庆、天津、四川、北京等地。不管是哪一种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资金的使用。每一个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模式都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来的,从上海模式来看,其主体定位十分清晰,在整个投融资过程中,由政府来引导,通过建立城市建设基金会,来对城建资金统一管理和市场运作。在整个资金项目管理过程中,采取的是“政府——城投公司——工程管理公司”三级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权责分明,通过市场竞争方式来选择最佳的工程管理公司。

国外投融资模式具有共同的特点,都重视市场在投融资机制中的作用,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倡导新型的融资模式,制定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设置逐步放开的监管体制。

2.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主要问题存在于以下一点:一是融资渠道单一化,以来银行存款;二是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角色定位模糊;三是对投融资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四是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从各国的成功融投资案例来看,我国应从中加以借鉴发展本国政府投融资体制:第一,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投融资平台”。第二,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角色,要分清职责,合理划分和规范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投资范围,以利于减少地方政府乱投资行为的发生或承担过重的公共开支负担。第三,在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有效监督和提高投融资决策科学性的基础上,逐步将现有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第四,根据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制订有关法律、法规,有效防止形成恶意垄断联盟,鼓励社会中间力量发展,维护公众公平享有社会公共服务的权利,形成合理的、在市场定价基础上的政府调控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克冰.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2]李萌.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0.

[3]刘立峰.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务风险度量[J].宏观经济研究,2001(8):21—23.

[4]魏陆.开放经济下的财政政策风险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01—104.

[5]宋立根.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投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J]. 地方财政研究,2009(2).

[6]郑鸿.论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中的多元化角色[J]. 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7]余海权.完善地方政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研究[J].理论视野,2008(5).

[8]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评估[J]. 西南金融,2009,(9).

作者简介:钟华美(1992-9-14),女,辽宁省营口市人,民族:汉,职称:学生,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发展与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投融资城镇化融资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00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商界评论(2019年8期)2019-09-23 18:56:00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商界评论(2018年7期)2018-07-11 16:48:04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商界评论(2018年5期)2018-05-21 16:42:22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商界评论(2018年4期)2018-04-09 17:05:18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