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波视阈下的世界经济起势分析

2016-05-30 15:19:27栾海桥李民圣
现代管理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世界经济长波技术创新

栾海桥 李民圣

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仍然尚未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世界仍然处于一个大调整的时期。文章根据长波理论及其形成的机制,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第五次长波的下降阶段,这种萧条仍可能持续几年,直至新一轮技术革命发生。

关键词:长波;技术创新;世界经济

自2008年爆发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深陷泥沼之中,经济危机从爆发至今日已长达7年之久,然而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迹象却仍然不明显,无论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甚至包括一直以来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增长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或停滞。在这7年的时间里,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各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然而政策效果依然不太明显。究竟如何看待这种整个世界经济几乎长期停滞的状况呢?对于世界经济长时期的发展走势的研究,由康德拉季耶夫所发现的长波现象能够为我们提供理论依据。

一、 长波理论的提出

早在1896年,俄国的一位学者帕尔瓦斯(Parvus)在一篇关于农业危机研究的论文中,就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经过一段扩张的“长波”后将是“经济萧条”的长波。而它认为这种长波运动的决定因素是世界市场因某些变化而向外扩张,这些变化包括技术领域、贸易领域、殖民地领域等。虽然他提出了资本主义存在长波的概念,但是并没有提出一些统计数字支持他的论题。之后,荷兰一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盖尔德伦(J.Van Gelderen),通过跟踪资本主义世界价格、对外贸易、生产和生产力、银行贴现率、资本积累和商业基础等方面的数据,也注意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长波现象。但真正系统性提出长波概念的是俄国的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所以长波又常常被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在其代表作《经济周期》一书中,他研究了36种产品的价格、价值额和产品生产量指标的时间序列。这些统计资料包括:英国从1789年至1920年的价格、利息率、农业工人和纺织业工人的工资、外贸价值额、以及煤、生铁和铅产量的长期时间序列;法国从1810年至1920年的价格、利息率、外贸价值额、煤炭、棉花、咖啡和糖消费量、燕麦种植面积、法兰西银行所持有的商业票据,以及储蓄银行的存款等长期时间序列;美国从1790年至1920年的价格、煤和钢铁产量、纱锭数量和棉花种植面积的时间序列,以及世界煤炭和生铁产量的时间序列。也就是说,康德拉季耶夫完整地统计了他所能接触到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长达140年的数据,根据数据所呈现的特征,他认为在经济运动中明显地存在着大约47年~60年左右的长周期。

在开创者康德拉季耶夫看来,长波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原因所造成的,他提到经济长波主要是因固定资本产品更新换代在经济生活中引起的长期平衡周期而造成。这种平衡周期包含了旧一代的主要固定资本产品被取代,和新型的主要固定资本产品普遍应用而造成的经济生活动荡及其恢复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长期的,而且会波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宏大范围。因为,对新型主要固定资本的投资有利可图时,全社会将出现大规模的技术更新,从而出现经济快速增长,长波的上升期形成。而随着经济的快速扩张,寻求市场等外部冲突尖锐化,加上经济危机的冲击等因素,上升期就会逐渐转化为下降期。而下降期又会迫使资本改进技术,技术和资本累计到一定时期时,新一代的固定资本产品更新将出现。于是这样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就产生了。他还明确反对那些认为长波是由偶然的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他批评了长波理论是由于偶然的、超经济的环境和事件造成的观点,特别是对技术的改变、战争和革命、新的国家纳入世界市场和黄金生产的波动的解释。但是,他并不否认这些因素的影响,只是他认为这些因素更应看作是从属于长期波动的节奏而已,即只是长波的果,而非因。

康德拉季耶夫开创性的工作越来越得到了后来的学者的确证。康德拉季耶夫作为长波理论之父,为后人探索长波的起因提供了许多启发性的观点。虽然他对长波的形成提供了一些理论解释,但是总体来看却并不是系统、完整地阐释,正如他自己所说“无意为一种长期波动的适当理论奠定基础”。

二、 长波形成机制的解释

后来的学者在康德拉季耶夫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长波理论研究的三大流派:一是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技术创新决定论,也被稱为“新熊彼特学派”;二是以制度分析为核心的理论,主要包括美国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SSA理论)和法国“调节学派”;三是曼德尔所提出的以利润率波动为分析核心的长波理论。

1. 技术创新决定论。这种理论源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并常常被称为“新熊彼特学派”。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由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所推动的,但创新活动并不是在时间上均匀出现的,而是以成组或成群地不连续的出现即一种蜂聚现象,其中特别是重大的产品创新是推动经济长波进入扩张期的动力,诸如历史上出现的蒸汽机、铁路、电力、化学和汽车等重大的产业革命,而且,在他看来,每一个长周期其实就是一次产业革命及其消化吸收的过程。熊彼特是第一个明确地用技术创新解释长波起因的经济学家。然而熊彼特的分析却存在很大的不足,如创新的概念过于宽泛,未区分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基础创新等等;创新所需的前提和社会条件等。后来的追随者门施(Gerhard Mensch)则在熊彼特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僵局”的概念。他认为经济进入萧条阶段时,如果想要克服萧条,唯有进行基本创新以及创造新的部门,从而带动新一轮的投资和消费,这种社会不得不进行创新的社会环境称之为“技术的僵局”,事实上就是长期的萧条和大危机。可以说,门施的技术僵局理论,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如果说早期持“技术决定论”的学者更加注重关于对技术创新概念本身研究的话,那么当代的学者则进一步研究了技术是如何真正能够做到推动经济和制度的变革,从而掀起发展的浪潮。如佩蕾丝在《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泡沫与黄金时代的动力学》一书中,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技术、经济和制度三者之间协同演变的方式探讨了长波形成的机理。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三项特征,一是以创新蜂聚形式发生的技术变迁,这些创新形成的相继出现而又互不相同的技术革命推动了整个生产结构的现代化,技术是资本主义引擎的燃料;二是存在既相互联系又职能不同的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两种资本形态在追逐利润最大化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标准和行为;三是具有较大惰性和阻力的社会——制度框架的变革。由于这三项特征以浪潮的方式进行演变,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产生了推动了长波现象的发生。而在弗里曼和卢桑合著的《光阴似箭》著作中,则进一步探讨了社会经济演变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制度框架和文化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长波现象。

2. 制度决定论。持这种理论观点的学者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一系列制度因素是如何作用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而经济制度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往往与经济的长期波动具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制度与经济长波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分析。其中代表的性有法国的调节学派和美国的积累社会结构学派(SSA学派)。由于两种学派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此主要通过介绍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的主要观点,说明制度是如何决定经济长波的。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主要由美国的戴维·戈登,托马斯·E.韦斯科夫,塞缪尔·鲍尔斯等人所提出。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积累是由于预期利润率决定的,而积累又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预期的利润率的获得是需要稳定的和有力的外部环境来保证的,导致这种外部环境的具体制度就可称之为“积累的社会结构”,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的稳定对于资本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如阶级关系、金融体系、国际经济制度安排等内容,而积累的社会结构的形成又是由几对影响资本积累过程的重要关系所组成的,包括资本与劳动、资本与资本、劳动与劳动和国家与经济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概而言之,特定的积累结构的形成和衰落在经济长期波动中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其中资本积累速度比较快的时期是长波的上升阶段,积累速度比较慢的时期则是长波的下降阶段。已经建立的积累的社会结构最终会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协调资本主义的矛盾而衰落,新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的建立则决定于资本主义经济循环所涉及的矛盾冲突的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各阶级之间为了自身的阶级利益相互之间发生尖锐斗争,直到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可以协调、规范和限制这些矛盾冲突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制度。

3. 曼德尔的长波理论。作为一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曼德尔与SSA学派同样认为对长波的分析把利润率的波动放在核心位置。一方面,他认为,对长波的分析就是要分析利润率长期波动的原因。另一方面,曼德尔又否认长波完全由资本主义的一般运动规律所决定,而是认为一旦长波开始,尽管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内在逻辑能解释每一个长波的累加性质,同时尽管它也能解释扩张长波向停滞长波的转变,但是它却不能解释停滞长波向扩张长波的转移。也就说,在他看来,对于长波的扩张和衰退期的解释是一种不对称的。停滞向扩张长波的原因不能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得出,而是取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般历史和地理环境的根本改变。为此,他列举了一系列的非经济因素,如征服战争、资本主义的内部竞争、阶级冲突、革命斗争、金矿的发现等等。

三、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第五次长波的下降阶段

虽然经济长波现象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认同,但是由于各自使用的统计数据、衡量的经济指标等因素不尽相同,所以导致不同的经济学家对每次长波的起止时间的划分不相同。表1列出了国内外一些研究学者对前四次长波的一个大致划分情况。根据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大致上我们可认为18世纪90年代~19世纪20年代是第一个长周期的上升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是下降期;19世纪的40年代~20世纪70年代是第二个长周期的上升期,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是下降期;19世纪90年代~20世纪20年代是第三个长周期的上升期,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是下降期;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是第四个长周期的上升期,20世纪70年代~20世紀90年代是下降期。根据以上长周期所揭示的运动规律,大体可认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进入了第五次长周期。

1973年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陷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经济滞胀现象,然而世界经济真正从此次滞胀走出,并开启了新一轮的复苏,则是从20世纪90年开始。以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美国为例,从1991年开始,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经济高涨。1991年~2001年网络泡沫之前,美国经济经历了长达124个月的经济繁荣时期,期间,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扭转了自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放缓现象;失业率则降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在失业率降低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不但没有上升却反而下降;股票价格更是飚升到创记录的水平。虽然由于网络泡沫导致美国经济在2001年陷入了衰退,但是美国经济很快就实现了复苏,直到2007年次贷危机之前,美国各项宏观经济指标都显示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对世界金融和全球经济造成强烈影响。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盈利能力大大削弱,主要股票市场股价大挫、震荡加剧,石油及大宗贸易品价格高企, 国际贸易和投资萎缩, 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至今已达七年之久,世界经济复苏迹象仍然不明显,世界各大经济体都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时期,可以说,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萧条阶段。根据长波的运动规律,我们可以认为从1991年世界经济进入了第五次长波阶段,其中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一个拐点,2008年后至今世界经济处于第五次长波的下降阶段。如表2所示。

根据长波的形成机制,第五次经济长波最主要的形成原因可归结为信息技术创新以及由此带动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其停滞。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和不断深化,成为世界经济第五轮长波繁荣期结束的直接诱因, 但其深层原因却是信息技术创新及信息产业发展态势的停滞或衰竭。信息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基础之上的,使得整个经济体系向自动化和网络化转变,并且通过劳务远程控制还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配置,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作为信息技术兴起地的美国正是因为引领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开启了持续性的繁荣。然而,信息技术本身也是具有生命周期的,作为带动本轮经济长波技术群和产业群的核心,信息技术创新的持续降温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后劲乏力,直接导致了技术僵局的出现,进而成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从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萧条阶段,根据长波理论,只有出现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才有可能带动全球经济步入持续的复苏阶段,现阶段正是新一轮革命的孕育期。如今工业4.0、智能化、3D打印技术、能源革命、纳米技术、生命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是尚未出现如信息技术那样能够影响全局的技术革命。因此,世界经济这种萧条阶段仍有可能持续若干年,只有等到真正新一轮技术革命出现,才是经济复苏的时期。

参考文献:

[1] 欧内斯特·曼德尔.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 孟捷.资本主义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一个批判性评述[J].开放时代,2011,(10).

[3] 卡萝塔·佩蕾丝.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 Gordon D M, Edwards R, Reich M.Segmented Work, Divided Workers: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Labor in the United Stat- 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作者简介:栾海桥(1978-),男,汉族,湖北省云梦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李民圣(1988-),男,汉族,江西省上犹县人,《求是》杂志社编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收稿日期:2015-11-16。

猜你喜欢
世界经济长波技术创新
广义对称正则长波方程的孤波解和周期波解及它们与Hamilton能量的关系
当前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征及中国的对策
矿井探放水工程技术创新研究
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探讨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探索与研究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34:08
碳关税对世界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探讨
世界金融危机后,国际交易势头锐减的原因和展望
中国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11期)2016-03-24 08:52:01
基于构架点头角速度的轨道垂向长波不平顺在线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