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鹏
摘要:本文立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战略,分析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重点探讨完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知识产权教育;创新素质
中图分类号:HI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43(2016)01-071-3
一、背景
1、政府政策支持下的大学生创新热潮
从2011年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来,学校和学生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尤其在科学研究方面和学术研究方面发展迅速,学校给予大力支持和充分鼓励。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在中国掀起“万众创新”的新态势,依靠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政府的这些政策为大学生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建设环境,使大学生创新成为时代热潮。
2、大学生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知识产权专业教育,另外一类是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一方面,知识产权是以创新为源泉而产生的,知识产权教育是对创新的规制、保障和激励。另一方面,高校的创新素质培养已进入高速发展期,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力军和科技成果及人才的聚集地,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知识产权教育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重视程度还不高。
二、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
1、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是更新学生传统的思维方式,激励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在通过知识、技术合法垄断观念的传输,使得大学生深刻认识核心技术的战略意义,摒弃传统的重论文轻技术、重数量轻质量的研究观和发明观,自觉从事产学研相结合的核心技术的发明和创新;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以及违法侵权行为的法律制裁的规则传导,促使大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和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的意识;通过揭示知识智力成果产权化、资本化、产业化的本质,加强大学生对知识产权利益驱动机制的认知和对应用技术商业价值的充分注重,激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追求知识财富的愿望。
2、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是使社会发生质变的关键因素,自主创新能力是现代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主要指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能力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拥有大量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与万千具有探索真理热情的青年学生,为科学研究与学术研究提供了优良环境。大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并且可以充分借用高校的科研与学术优势找出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意见。
创新成果只有得到有效的维护才能稳定创新者的创新热情,而知识产权正是为保护创新而生。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智力成果,创新是最典型的智力成果,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理念。新方法、新理論的表达是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新技术的发明是专利法保护的客体。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使大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性质、构成和制度运行;明确知识产权投资、转让、许可和服务等产业化转移方式和途径,掌握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保护他们的智力成果的基本方法。因此,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首先是大学生自身对其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尤其是对其新技术专利化意识薄弱。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并非自动成为专利法的保护对象,只有创新者提出专利申请并经过专利行政部门的审批才能取得专利权。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大学生的创新发明止步于满足自己的需求,甚至只是做着好玩,没有想过将其完善并申请专利,或是嫌程序麻烦等原因就放弃申请专利了。
另外,与知识产权的专业教育相比,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明显滞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对知识产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教育还没有上升到其应有的高度。这就导致了知识产权教育的理念的落后,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偏重法学理论、轻业务实践。调查表明,中国高等学校中接受过知识产权教育的学生不足5%;而超过70%的高校未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教育教学机构,甚至未设置选修课程。
2、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缺失
部分高校虽已开设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课程,然而,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的知识产权教育课程还没有形成系统,知识产权课程的教育效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大学生创新的内在需要还相差甚远。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层次较低,缺乏相应的学位保障。在我国1500多所高校中,至今只有暨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只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几十所院校设有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一般而言,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还基本停留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层面,知识产权既没有独立本科专业,更没有独立硕士、博士点。
3、知识产权教育内容有待完善
知识产权教育既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讲授,更要重视将知识产权创造、投资、管理、运用与时代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既要学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也要了解知识产权市场价值。既要熟悉知识产权的实体知识,也不能忽略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序,如专利申报等。知识产权的创造研究应在工学院,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应在法学院,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用研究应在管理学院。
我国的知识产权专业一般都隶属于法学院,导致知识产权人才的知识体系比较单一。台湾政治大学智慧财产研究所所长刘江彬说:“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整合的。知识产权的教育,应该左手拉上自然科学,右手拉上管理科学,贯穿的主线是法学”。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知识产权课程设置中缺乏理工科知识的课程,大多是知识产权法理知识方面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大多偏重于法理教育而缺少实务技能教育,缺乏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来设计其教育的特色内容与方法,从而难以系统提升学生对知识产权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四、完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对策
1、明确高校知识产权培养目标
知识产权教育作为一种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其目标是培养知识产权复合型实务技能人才。首先,要有创新成果专利化的意识和创新的热情;其次,要认识知识智力成果产权化、资本化、产业化的本质;此外,还要学习知识产权的开发、投资、转让、许可、保护等知识产权的利用知识。以创造创业导向为定位,以整合资源为重任,弥补传统性教育体系的不足,突破高校传统型创新体系中人才培育“校内圈养”的闭环,形成具理论培训、创造实践、培育孵化和服務创业等系统结构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
2、完善教育课程
知识产权是一门高整合性的学科,牵涉科技、法律、管理等重要领域,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应定位于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教育模式。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要首要任务是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设计合理科学的教育课程。因此,能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要求的知识产权课程也应该是复合型的。具体的知识产权课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科技知识课程。大学生创新追求竞争优势,很多创新项目都通过获取新技术、新发明或转化为新技术、新发明来实现,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相关领域的科技知识,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积极投身于科技研究和发明创造。
其次是经济管理知识课程。创新成果的市场商业价值评估、知识产权的投资、应用型创新的应用等都需要经济管理知识,如:降低技术使用费、节约技术开发成本等。
最后是法律知识课程。创新中的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等问题,需要专业的法律支撑。知识产权法律课程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商业秘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3、构建教育体系
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来上要进一步完善学士、硕士、博士这一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合理分配各层次规格人才的比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上,要重视知识产权复合型学科的特点,既要明确知识产权归属于法学,又要注重知识产权与技术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的不同要求,实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方案教育的课程设计。加强校内综合性师资队伍建设,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律师、专利代理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等兼职授课。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要加强内容的系统性、应用性和前瞻性,不仅要介绍传统的法理知识内容,还要注重分析知识产权热点问题,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讲授,知识产权的管理和应用等相关知识;将知识产权教育有效纳入创新教育体系,与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4、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
4.1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推动作用
高校知识产权的选修课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增强知识产权选修课的广泛性与实用性,鼓励教师开设集科技、法律、管理、经济等内容的知识交叉的知识产权选修课。引进社会力量进入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课堂,通过选修课、讲座、沙龙、参观实习等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知识产权教育。
社团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社团的作用,社团可邀请优秀的知识产权教师或知识产权实务人员对社团成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小范围提高知识产权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当下各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挑战杯”、“创青春”等一系列赛事成为大学生发挥自身创新才能的重要平台,这也为知识产权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吸引学生参与创新的同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难题。
4.2加强与企业结合,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
实用性是创新实现其价值的前提条件,知识产权从市场中来,也必须回到市场中去。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于实践,所以创新的实用性决定了创新可以推动市场的繁荣以及经济的发展。
创新的目的主要是应用于企业内部的发展以及技术革新,与校外的各大企业合作一方面可获取实践性知识以及技术、资金等的支持,为调研等提供了诸多的方便,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专利技术得到实际的应用,避免了专利技术的浪费。同时,各个公司企业将其面临的技术问题和技术需求提出方案,可以促进学生去积极找出解决方案,这样,公司不仅得到了实际的利益,学校培养人才也在向多样化以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