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讲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关于童年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全文主要描绘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处景物: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其中,作者在写百草园时,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于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中展现出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热爱自然、喜欢探索的性格和情趣。这篇文章之所以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与它所使用的景物描写是分不开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巧妙安排描写顺序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景物描写堪称经典。在第二段中,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描写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这些景物在视觉上由低到高,在我们面前一下子营造了一个立体的空间,展现了鲁迅童年的无限乐趣。
二、多感官灵活运用
在描绘百草园的美景时,作者充分调动起各种感官,把景物描写得有声有色,鲜活生动。按感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视觉
文中,“碧绿”“紫红”“珊瑚珠”都是写颜色的,描绘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在孩子眼里特有的美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因为它的体型较其他昆虫肥大,而且还体现了儿童对生灵特别的感觉。
2.触觉
“光滑的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的年代久远;之所以会让人知道,是因为童年时期的鲁迅已经多次摸过它了。
3.听觉
“鸣蝉在这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一句运用了听觉描写,把看不到的昆虫描绘出来,给百草园平添了几分趣味,也令读者回味无穷。
4.味觉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这属于味觉描写,将覆盆子酸酸甜甜的味道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似乎也品尝到了覆盆子的味道。
三、一动一静添乐趣
文中,“石井栏”“菜畦”“皂荚树”“桑葚”均属静态描写,而“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则为动态描写。一静一动,使本来寂静的百草园内充满了无限生机。而“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又由昆虫的动态表现反衬出百草园的寂静;“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里的“动态描写”更为百草园增添了无限乐趣。
【即学即练】
1.请按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家乡的景色,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话。(答题纸自备)
2.结合语境,从感官的角度出发,品味选段中的语句。
(1)几场秋风、几场秋雨之后,故乡的原野上便是一片金黄了。于丽日下,于澄明的碧空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道魅人的风景,那就是雁阵。大雁们排着“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伍,嘎咕嘎咕地鸣叫着,从我们的头顶飞过,由北而南,渐行渐远,以至于无,令少年时代的我,生出无限的畅想。而呼啸的麻雀群,若风暴骤起于萍末,在庄稼地的上空,在乡场,刮来刮去,亦让人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高亚平《鸟群》)
(2)圆圆的大月亮,露着笑意,洒下银辉般的光,漫地的银光,积盈了起来看,就像一条亮亮的大河。讨生活、大踏步行走的先辈,踩着光溜溜的月光,心情好极了,他们简直是在疾步如飞。满地如银的月光,就被先辈们的脚步蹚得四处飞溅,叮咚流淌起来。(明月草《乡村里的月光》)
3.结合诗境,赏析诗歌的颔联。
帐 夜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