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宝磊 王军
【摘 要】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制造能力不仅体现在其自身制造水平上,配套供应商的制造水准也同样重要。对于整车制造企业而言,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需权衡考虑,例如转变质量管理相关区域的职能,突出过程质量制造系统负责制,质量管理区域的工作重心向质量策划和预防转移。文章结合企业实际,对企业质量管理方式转型工作初期的具体开展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预防性工作;供应商控制体系建设;零部件生产试运行;零部件性能监测;供应商过程审核
【中图分类号】F416.471;F273.21 概述
有这么一个典故,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你长兄医术最高呢?”扁鹊惭愧地说:“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做大手术,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最大。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小病。而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觉得他水平一般,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水平最高。”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在全国的普及和推广,企业也陆续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被当做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控制有3种方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以事后控制为主,表现在依靠质量检验来剔除不合格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事中控制就是依据统计数据,在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中加以控制,比如采取操作工人自检、首件检验、检验员巡检等方式来控制过程质量;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事前控制成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和核心,在产品质量形成之前就加以策划,根据失效模式分析,制定事前预防措施,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质量管理误区,这是因为事后控制的质量管理方式,更能够直观地凸显出对企业的贡献,就好像扁鵲一样。而默默无闻的预防性质量控制工作,就如同扁鹊的大哥,虽然作用更大、更深远,却没有直观地体现出来,因此被大家所忽视。
一个整车制造企业,配套的供应商有几百家之多,因此供应商的质量水平对于企业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企业预防性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针对企业自身,如何同步提升供应商的质量控制能力也至关重要。
如何改变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质量管理方式,有效地向事前预防性控制转移。本文结合整车企业实际,对企业质量管理方式转型初期,涉及供应商零部件质量方面预防性工作的具体开展方式提出一些思路。
2 供应商控制体系建设
持续改进是任何工作开展的方向,公司目前主要采取新产品项目和现行产品改进2种形式来进行产品的持续改进。任何产品的改进过程都需要严格遵循产品开发及验证流程来开展,可以系统地概括为工装样件认可、生产件批准等关键环节。这些环节的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与供应商密切配合,是验证零件设计符合性、供应商制造过程可靠性、产品一致性的关键点,是预防性工作的重中之重。
工装样件是在全工装状态下、非节拍生产条件下,制造出来的样件,工装样件认可是为了验证供应商提供的工装样件是否符合设计工程规范的相关要求,从而保证其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供应商在接到相关的技术及进度要求后,制订具体的开发计划,并保证按照要求开展模具、检具开发,样件制作,以及样件台架、性能试验等工作,在确认其产品的符合性,并通过整车的路试试验验证后,工装样件认可环节基本完成。这一环节由技术区域主导,为了保证过程的可靠性,采购、质量区域也需要协同参与。
生产件批准环节是用来确定供应商是否已经正确理解工程设计的所有要求,并且在执行所要求的生产节拍条件下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持续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这一环节的样件生产过程必须是连贯的生产过程,生产现场必须使用与生产环境同样的设备、工装、量具、材料、过程和操作者,且产量至少是300件连续的产品。生产件批准环节需要关注的不仅是产品尺寸、性能等产品设计符合性,过程中的一些诸如过程防错、控制计划、标准化操作等体现供应商批量生产能力的关键控制点也需要重点关注。通过这一系列严格的要求,确保产品高质量、一致性输出。
3 零部件生产试运行
零部件生产试运行即零部件在投入制造系统之前的小批量试生产,用于验证零部件是否满足产品设计及质量要求,适用于状态已变动的物料、零件,含零部件设计更改、供应商改变、供应商制造过程改变、供应商制造场地改变、现行产品新增物料等,是验证零件设计符合性的最终一环,也是预防性工作开展的另外一个重点。
零部件生产试运行虽然只是针对某一个或一组零部件,但其重要性决定了其必须统一协调开展,接收到零部件试运行申请后,零部件生产试运行小组随即成立,该小组是为实施某一特定零部件生产试运行而设立的临时机构,人员来自质量区域、技术区域、供应商质量管理区域、物流区域、制造区域及相关车间等。
零部件生产试运行开展之前的启动会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启动会,零部件生产试运行小组对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回顾确认。技术区域向小组介绍产品的更改原因、更改效果、工艺状态等相关影响因素;供应商质量管理区域对供应商批量生产能力、物料准备情况等内容进行确认;车间则负责对零部件生产试运行前期的员工培训、工具准备、工艺实施等相关准备工作进行回顾。结合各区域的反馈,试装轮数、装车数、车型、涉及生产线、验证项目等具体的零部件生产试运行实施细节内容可以基本确定。为保证零部件生产试运行过程可控,只能开始于白班,且试装轮数不少于2次,其中首轮不超过10辆车。零部件生产试运行小组全程参与试装过程,记录问题并共同开展试装效果评估,试装零部件必须满足物料包装运输、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及现有生产节拍等要求,达到以上全部条件后,称之为零部件生产试运行成功,只要有一项条件不满足,就判定生产试运行失败。
零部件生产试运行是零部件正式投产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零部件生产试运行,对产品设计变更状态、供应商批量生产能力进行系统的梳理回顾和效果验证,是体现预防性工作重要性的又一力证。
4 零部件性能监测
整车企业现有的质量检验标准基本都是针对整车或大总成的,没有针对二级、三级、四级零部件细化的检验标准。此外,针对零部件的质量控制还停留在外观质量阶段,而企业内部风险等级较高的质量问题基本都是由零部件的关键性能缺陷逃逸而导致的,因此识别零部件功能缺陷,提升整车产品质量,必须从源头上减少缺陷的产生和传递,开展必要的零部件性能监测工作。零部件监测工作不仅仅局限于一级大总成零件,更应该涉及二、三、四级关键零部件关键性能这一区域。
基于上述要求,零部件性能监测计划的编制需要细致严谨的输入。涉及国内外法规、安全、环保等有关规定的零部件是编制计划中的一部分;售后反馈是最直观了解顾客对车辆认可程度的渠道,因此售后客户反馈的质量问题也需要囊括在内;质量检测线、车身尺寸三坐标测量、GCA等检验过程反馈的质量问题更是必不可少;项目阶段的问题记录;标杆车、竞品车的常见缺陷反馈等。从上述主要渠道的问题输入,筛选出关键零部件的关键性能,零部件性能年度监测计划基本完成。根据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必要时可增加零部件。
零部件的性能监测方式一般分2个部分:定期确认监测、监督抽查监测。定期确认监测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而定期在经例行检验后的合格品中,随机抽取样品依据检验文件进行的检验。监督抽查检验则是为了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而不定期地在合格品中随机抽取样品依据标准进行的部分项目检验。定期确认监测是确认供应商質量控制能力的有效手段,监督抽查监测则是对供应商制造过程质量一致性控制的有效监督。
零部件性能监测的目的是验证零部件关键性能的符合性,没有特定的批次或数量要求。抽样地点在企业现场,必要时在供应商库房或生产现场抽取样品。监测方法则集合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开展,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利用企业自身现有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委托第二方(供应商)检验;采用第三方检测机构来完成。
5 供应商过程审核
零部件性能监测是对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制造过程质量一致性控制水平的有效监督,但其主要关注零部件的关键性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系统地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能力进行评估监控,供应商过程审核对于整车企业而言,是另外一种预防性工作的开展形式。
供应商过程审核计划的输入和性能监测基本一致,但关注点更为宽泛,主要针对可能引起零部件关键性能产生变异的全过程,涉及零部件供应商的制造过程、工艺状态、体系规范、物流运输、实物质量状态等环节。系统、全面地为供应商过程控制进行把关,全面提升供应商的过程控制能力。
供应商过程审核团队的组建是供应商过程审核工作的重点,汇集了各区域的专业人员,为供应商过程提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结合供应商过程审核的关注点,供应商审核团队的成员涵盖现场质量响应、零部件性能监测、质量体系、供应商质量管理、产品设计、产品工艺、物流包装规划等区域的专业人员。不拘泥于审核团队成员全部参与,结合问题紧迫程度,快速形成关键审核成员参与的审核小组,避免人员协调带来的效率降低。
为了保证审核工作切实高效地开展,在审核之前,按需组织审核团队并召开审核前期准备会议。在准备会上,大家就审核关注点、审核实施细则等进行讨论,就审核实施的相关细节进行梳理规划,明确审核内容及各区域职责,保证审核系统、高效、有序地开展。
供应商过程审核工作因涉及供应商、零部件数量众多,所以审核过程中使用的各项工具需要统一规范,供应商过程审核打分表、供应商过程审核报告、供应商过程审核问题管理清单均形成固定模板,既有利于审核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更有利于审核问题的跟踪管理。
供应商过程审核结果的跟踪管理是审核工作的另外一个重点,建立供应商审核报告存档库,定期回顾过程审核问题,根据问题进展及时开展复审,形成有效闭环,将供应商过程审核的作用最大化。
6 结论
预防性工作是企业质量持续改进和提升的有效手段,由于其没有直观的效果体现,往往被企业所忽视,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更高的发展平台上,预防性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对于整车制造企业而言,供应商的质量控制能力至关重要,是预防性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从一个转型初期的整车制造企业的角度,对于如何从供应商质量控制方面开展预防性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路,这是对开展预防性工作的摸索创新,也将是企业后续质量控制方式转型的前进方向。
参 考 文 献
[1]王岩.从“扁鹊自责”看工程质量管理[J].标准生活,2009(9):38-40.
[2]戴良明.汽车零部件开发过程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J].机械制造,2012,50(1):76-78.
[3]张甫均.汽车工业过程审核方法[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11):41.
[责任编辑:高海明]【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16)01-01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