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男衬衫结构设计方法对比实验分析

2016-05-30 10:48王晓丽刘咏梅
关键词:数字化

王晓丽 刘咏梅

摘 要:基于个性化定制和快速样板设计的背景,以男衬衫为研究对象,对它的结构设计方法进行再实验和再研究,从理论和实践2方面选取6种典型男衬衫样板设计方法进行制图实验和样衣实验。基于制图的精准性、造型的适体性以及纸样设计的数字化转化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同方法的缺陷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男衬衫;结构设计方法;制图实验;样衣实验;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346(2016)01-0020-10

男衬衫是男装的重要品类,虽然男衬衫的款式结构比较固定,变化幅度不大,但为了适应男装消费的个性化高要求趋势以及服装设计加工的先进化发展方向,对于男衬衫的结构优化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关于男衬衫结构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规格设定[1-2]、地区号型修订[3-5]、衣身局部结构优化[6-8]和衣领结构设计探讨[9-13]等方面。针对整体结构设计方法的适体性和精准性方面,缺乏实验验证以及对比分析研究。本文筛选6种典型男衬衫结构设计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制图对比实验和样衣对比实验,针对制图的适体性、精准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解决方法。

1 样本选择

男衬衫结构设计方法可分为两大类[14]:比例法和原型法。比例法依托比例公式计算,简便快捷,但比例系数的准确性以及调节数的确定比较难以把握,多见于早期的文献研究,实际工厂应用仍比较广泛。原型法在包含体型特征的原型纸样基础上,针对款式进行结构变化,相对易于操作,集中于近年的理论研究,行业的普及应用还不够。本文选取的6种男衬衫结构设计方法,来自于代表性的理论和企业方法,其中理论方法筛选自国家级、部委级教材,企业方法选自于年产量为12万件的浙江某男衬衫品牌企业,如表1所示。

2 对比实验

2.1 实验方案

实验路线按照以下进行:款式选择—规格确定—结构制图—样衣制作—样衣评价。其中款式选定典型基本款,如图1所示,规格选定175/96A进行设计,如表2所示,结构制图采用Modasoft12.11.1CAD平台,样衣制作选用幅宽120㎝的全棉平纹2620白坯布,使用前对其进行预缩处理并规整布料丝绺。

2.2 制图实验

鉴于男衬衫的结构设计比较简单,本文重点介绍6种方法制图的差异性。

2.2.1 比例法衣身制图

方法A的衣身以领围和具体的客户订单尺寸为基础,根据成衣最后形态的前、后片同时制图方法,具体设计方法先绘制育克完整片,再根据前肩斜角调整得到前育克线;最后绘制前领窝和袖窿弧线,胸围线以下结构根据款式特征设计,制图关键在于育克的绘制,考虑男衬衫的立领包装,将后领深设计为1cm左右,袖窿深根据成品的袖窿直量(男衬衫放平状态下,袖窿底和肩点之间的距离)数据进行确定。具体的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方法E的衣身是以胸围和领大比例为基础,通过追加调节数得到关键部位尺寸,采用的是前、后衣片分开制图,并将育克拼合在一起的方法,该方法肩线分割线的设计比较灵活。

2.2.2 原型法衣身制图

方法B和F是以东华原型[19]为基础,制图的关键在于衣身的结构平衡,前片总浮余量为B*/40=2.4cm,其中下放1cm,其余的留作袖窿松量,通过控制前、后侧颈点间距离为2.5cm得以实现;后片浮余量B*/40-0.4=2cm,采用分割线消除0.7cm,剩余的作为袖窿松量的办法进行处理。(B*为净体胸围)。具体的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

方法C在第3代基本纸样[17]的基础上,对衣长、侧缝、领窝和袖窿进行调整,其中关于领窝的调整必须严格按照领围的尺寸进行。

方法D的特点在于首先对东华男装原型进行整体松量的加大得到男衬衫原型,其中包括侧缝的调整、衣身下放、起翘、转移胸省、领窝调整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款式特征进行衬衫纸样设计。具体的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

分析衣身的制图实验,可将纸样图中参数划分为人体、领窝、袖窿参数和其他参数4类,A方法主要以客户尺寸和成品领围作为结构设计的依据,忽略了成品尺寸与人体对应结构方面的联系,样板的主观判断因素较多,无法提取关键参数进行数字化实现;C、D、E方法制图步骤较少,虽考虑到净体胸围、身高和领围等人体尺寸,但是主观判断因素较多;B和F方法均考虑到人体尺寸对样板的影响,主观判断因素较少,因此衣身制图精确性的优劣依次是:B>F>D>E>C>A。

2.2.3 衣领制图实验

男衬衫的衣领是立领和翻领缝合为一体的翻立领,其中方法A、B、C、D、E均采用直接制图法,不同方法的控制部位尺寸存在差异性。方法A、B和C是以衣身领窝弧线( 为后领弧长, 为前领弧长)为参考,通过控制立领底边线的起翘量和翻领的下落量得到不同的衣领结构图;方法D和E是以领围尺寸为基准,其中领围尺寸是根据颈根围尺寸加放2~3㎝的松量得到。方法F的立领采用领窝制图法,翻领采用剪切拉展作图法。即在领窝上画出领前部位造型,在领窝的适当位置确定切点的位置,根据后领窝弧线和领窝得到立领上口线的展开和闭合。(图5)

对比衣领制图方法不难发现,方法A、B、C、D、E采用的分开制图法,以衣身领窝的具体尺寸为基础,但是忽略衬衫成衣具体的领围尺寸; F的立领采用领窝制图法,将成品领围作为衣领设计的依据,对底领的上口线和和翻领下口线进行界定,制图步骤比较明确,结构合理,领围尺寸容易提取,便于参数化设计。

2.2.4 衣袖制图实验

观察6种方法的衣袖结构图发现,都是按照一片袖结构进行设计,尺寸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袖山高和袖山斜线的大小,A方法的袖山高以成衣胸围为基准,袖山斜线是成衣的袖窿直量尺寸;方法B和F的袖山高以袖窿深(AHL)尺寸为基准,差异在于F方法的袖山高通过调节吃势的量来控制,而B则是个定值;方法C、D和E的袖山高均是以袖窿弧长(AH)为基准,其中C方法的袖山高最小,E方法的袖山高,因为窿底的下落比其他几种大。除A外的袖山斜线均是以袖窿弧线为基础得到。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袖窿底是否下落,其中E方法通过剪切、旋转的方法控制袖口的尺寸,并在窿底处出现下落,以便袖底缝拼合后的缝边平服。(图6)

衣袖的对比分析从制图尺寸、结构合理和是否可数字化(制图中结构线参数的控制多少)实现3方面进行,由表3可知,A、E方法的经验值多,对顾客的成品数值依赖性,不便于提取参数进行数字化设计;B、D、E和F方法的袖山高是以袖窿弧线作为依据,对袖山弧线的长度和弧度均有明显的数值界定,但是E方法的袖窿底下落,结构更加合理,故E方法的衣袖较优。

2.2.5 实验结果分析

基于样板设计步骤的明确性、主观判断因素多少、细部尺寸与人体的对应关系以及样板是否可数字化等方面,得出六种男衬衫的制图实验优劣顺序为衣身:B>F>D>E>C>A;衣领:F方法较好;衣袖:B较好。

2.3 样衣实验

为了减小误差,所有样衣的缝制工作由同一人在同一台缝纫机上按照标准工艺要求独立完成,缝制时严格按照净线缝合,并对衣身进行整烫处理,制作过程略。

本文设计并确定的样衣评价指标有整体衣身状态、衣领和衣袖造型,在确定指标的状态下,选择10位服装专业人士对6件样衣进行着装实验和主客观心理学标尺法评价[19],具体的评价标尺如图7所示。

2.3.1 衣身对比分析

对衣身试穿效果的评价指标是整体造型、前中和侧缝倾角、袖窿松量分布状态、领窝状态,在此基础上对6件试验样衣进行评价,并记录相关数据(表4),鉴于文章篇幅的限制,仅列出6种方法的侧视图,具体如图8所示。

由表5知道,Kendall协同系数=0.597<1,且显著性水平=0.000<0.05,故10名评价者对衣身效果的评定标准是一致的,即评价者对样衣的评价数据有效。

根据10名评价者对同一方法打分的平均值可得到6种方法的得分高低顺序是B>E>F>A>D>C,由此得出B方法的分数最高,即试穿效果最好,E方法其次,C方法最差。(表6)

2.3.2 衣领对比分析

观察不同方法的衣领正面、侧面和背面效果,从松量分布的均匀性和衣领周围是否平服2方面,对衣领的试穿效果图进行评定,具体如图9所示。衣领试穿效果评分见表7。

由表8可知,Kendall 协同系数=0.706<1,且显著性水平=0.009<0.05,故10名的评价者对衣领效果的评定标准是一致的, 即评价者对样衣的评价数据有效。

根据10名评价者打分的平均值可得到六种衣领方法的得分高低顺序是F>B>D>E>A>C,由此得出F方法的试穿效果最好,B方法其次,C方法最差。(表9)

2.3.3 衣袖对比分析

根据衣袖的袖山形状是否圆顺饱满,对6种方法进行评价打分(表10)。衣袖试穿效果图见图10。

由表11可知,Kendall 协同系数=0.762<1,且显著性水平=0.000<0.05,故10名评价者对衣袖效果的评定标准是一致的。

根据打分结果的平均值可知,六种方法的衣袖得分顺序是E>D>A>F>C>B,即E方法的试穿效果最为理想,D方法其次,B方法的效果最差。(表12)

综上所述,B方法的衣身、E方法的衣袖和F方法的衣领试穿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故对其进行组合,得到最后的试穿效果图如图11所示。

3 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观察最终的试穿效果发现,衣身基本合体,各部位松量分配均匀,存在的问题是后背分割线处有多余量,男装原型的后浮余量为B*/40-0.4cm=2cm,本次实验中6种方法分割线处为0.7cm,因此将分割线处余量至1cm、1.5cm和2cm 3档,衣身样板修正如图12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后背浮余量收至1.5cm时,袖窿的形状和松量分布比较均匀。

衣领组合制图法的试穿效果存在问题在于翻领领尖处和人体不接触,有起翘的现象,通过对结构制图分析,发现此现象是翻领外轮廓线形状偏直所致,故对翻领的结构图进行修改,得到最终的试穿效果图如图13所示。另外,衣领样板数字化的实现需要添加翻领外口线尺寸作为参数控制;男衬衫衣袖的样板设计没有控制袖肥尺寸,而袖肥是重要的衣袖参数,在后期的研究中通过分析多款男衬衫的袖肥尺寸归纳袖肥和胸围的关系式,从而实现袖肥尺寸控制衣袖结构的样板设计方法。

4 结论

本文以男衬衫样板结构优化为出发点,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方法选出6种典型的男衬衫制图方法作为实验的样本,对其进行制图实验,比较6种方法的设计异同点,根据样衣试穿实验筛选出6种方法中的结构合理者,针对样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后期的男衬衫样板数字化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匡才远,顾莹莹. 中老年男衬衫规格设定研究[J]. 国外丝绸,2007(4):10-11,18.

[2]王丽君,袁观洛. 浙江地区中老年男性衬衫规格及配置分析[J].纺织学报,2007,28(4):10-13.

[3]朱光舟,黎旭腾. 广佛地区男衬衫合体性调查和号型修正[J].天津纺织科技,2009(4).

[4]聂雅渊.长江下游地区成年男子服装号型规格优化配置研究[D]. 上海:东华大学,2013.

[5]徐泽勤.男衬衫款型与号型规格及下摆样式的配伍[J].上海纺织科技,2011,39(6):25-26,29.

[6]XU Zeqing. Compatibility of Mens shirt model with shape specifications and hem style[J].Shanghai Textile Science &Technol- ogy. 2011.39(6):25.26.29.

[7]杜劲松,王敏.完善衬衫袖的设计思路[J].国际纺织导报,2010 (2):58-63.

[8]王军,吴志明.影响修身版男衬衫肩部起皱的因素探析[J].广西轻工业,2011(3):99-100.

[9]麻颖慧.男式衬衫A区造型优化的结构设计研究——以赫本品牌梭织男士衬衫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3.

[10]李丽君.男衬衫领口与门襟止口不平服解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9):268.

[11]陈丽明.男衬衫领子结构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4-21.

[12]张燚.男士衬衣衣领结构的合体性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1.

[13]张中启.男式衬衫领纸样设计分析[J].国际纺织导报,2010(10):72-75.

[14]吴俊.男装童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15]孙兆全.经典男装纸样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

[16]李兴刚.男装结构设计与缝制工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

[17]刘瑞璞.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18]张繁荣,刘锋.男装结构设计与产品开发[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

[19]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men's shirts customization and fast pattern design, with mens shir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structure design methods have been re-experimented and re-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ix typical methods were chosen to carry out the drawing and sample clothing experiment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 results has been made in terms of drawing precision, modeling fitness and digitalized transformation. Finally, solu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erms of problems and detects found in methods.

Key words: mens shirt;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drawing experiment; sample clothing experiment; digitalization

(责任编辑:田犇)

猜你喜欢
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电镀生产流程构建
数字化制胜
数字化博物馆初探
倍压Boost PFC变换器的改进及数字化研究
关于“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