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录制理念对广播节目影响

2016-05-30 06:51孙峥
中国广播 2016年1期
关键词:录音师广播

孙峥

【摘 要】本文分析了201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技术质量奖中优秀作品的录制手法,探讨了录制广播节目时需要具备的音频制作理念及相应的采录制作方式。

【关键词】广播 录制技术 录制理念 录音师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技术质量奖的参评作品着重强调了声音是广播节目的第一要素,展现了声音在空间中的多种表达形式,作品构架立体多元。在声音创作手法方面,参评作品在技术上紧跟音频软件发展,使用不同的声音处理方式完成节目形式的创新;在节目采制理念上更趋艺术性,更富感染力,作品不仅仅是从纸面“站立”起来的音频,还带有录音师个人色彩,柔情、力量、温暖等感人的声音展示,给听众带来多样听觉感受。

一、用跟随记录的方式强调真实,用灵活的音量变换突出主题

参评节目《当于翔国碰到扎西白珍》是跟随记者的脚步完成采录的,大量珍贵的藏区音响也在此次跟随采访中记录下来。录音师使用的是阿通(Aaton)外景调音录音一体机,以手持森海赛尔MKH418MS制式立体声话筒采录环境声效及语言。该录音机专为外景录音设计,防沙防水,对气候多变的林芝地区来说,是最适合的录音设备。而流动的立体声话筒采录人物语言,还同时收录环境声,使人物展现更加自然。

用话筒作为“摄像机”,记录我们听到的声音,描述我们看到的情景,这种类似纪录片形式的采制方法,需要录音师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与编辑沟通制定整个节目的采录手法,预判采录环境,选取采录设备,在现场需要跟紧采访对象,根据现实情况灵活改变采录方案。由于采访的突发性,采录也要随时做好准备,记录下有可能采用的每一处音响、每一句语言。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听到了密林深处的原生态环境音响,还有清晰的人物语言,以及人物行进途中的动作音效。随着声音流动,眼前能够浮现出越野车在颠簸、人物在泥泞中拔脚慢行的情景。立体声环境效果真实,人物对话清亮,两种声音元素展现的采访情景如此逼真,犹如近在眼前,这是固定机位的录制方式无法展现的。

在节目合成阶段,需要将前期采录的声音元素恰当运用以凸显节目主题。参评节目《守护天鹅的牧马人》中主人公和记者使用蒙古语交谈,并混录同声汉语翻译,渐入旁白。旁白、场景对话、汉蒙翻译三种语言形式同时出现,如果只是把三种语言简单混录,听觉上会混乱、烦厌。录音师对它们进行了梳理,先梳理声场:旁白与翻译在录音棚中录制,场景对话是纪实外景采录,录音形式不同,声场就不同,从听觉上容易区别;再梳理相同声场的声音:旁白与翻译分别采用男声和女声,前者是播音员字正腔圆,后者没有经过声音训练,声音漂浮没有底气,它们之间的音量转化不需生硬压混,可以将压混时间控制在女声或男声气口处,音量配比原则以旁白为主,翻译内容能听清即可。

在语言作品中,录音采用纪实方式带给我们震撼的真实感,合成时对音源声场和音量的合理分配带给我们艺术享受,这些都基于录音师对作品的理解,对节目主题的掌握。而反映节目主题应该是广播节目制作的核心。

二、以富有个性的声音处理方式来录制音乐

音乐类作品是通过在现场采录或在录音棚进行多声道分轨录制,再经过后期缩混的方式制作完成。录音师在采录音源时使用的设备不尽相同,拾取声音的方式也有差异,后期缩混时再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声场融合和比例调整,正是这些基于录音师对设备操作方式的不同,使得缩混出来的作品富有个人情感。

(一)温润的融合感展现情怀

民乐《木兰战意》中的扬琴、琵琶、笛子、中阮、二胡五支乐器交相呼应,你唱我和,跌宕起伏地走向乐曲高潮。有抒情、有冲突,把花木兰铿锵玫瑰的个性展露无遗。几种乐器在声场布置上并不呆板地铺陈为左中右,通过比较接近的音源定位产生的直达声,与它们各自在房间中的混响声的融合,形成了一种乐音跳跃激情,乐句柔和温暖的音乐氛围。

音乐《二胡协奏曲——梁祝》是由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范焘与二胡演奏家李梅默契合作,将国乐和交响乐融合于经典中的作品。录音师将这种舞台上的融合带到了录音作品当中。录音师使用森海赛尔8000系列小振膜话筒,用其中的8020无指向话筒作为主话筒和观效话筒,架设在指挥的正上方。它们拾取了音乐演奏厅中高约2~3米的声音,这些声音大部分来自舞台,一小部分来自观众,拾取的声音如丝绸般光滑柔美。为了配合弦乐的水漾质感,录音师将二胡音色加入音乐厅混响效果,使之更加圆润自然,不再成为乐队里桀骜不驯的“刺儿头”。整个作品音质行云流水,散发着迷人的古典情韵。

(二)独到的平衡感展现魅力

录音师对戏曲节目往往很头痛,京胡、京二胡乐器窜出的大量高频,锣鼓镲超强的穿透力,很容易掩蔽中阮、贝司等低音弦乐器,在音频终端收听时往往比较刺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和评剧《花为媒》选段在声音处理上尽量除燥加湿,保持音色上的平衡,聆听时有如沐浴清风、随之摇曳的感觉。录音师通过减少乐器中的高频成分,增加声场纵深度,加入均衡、压缩、混响等手法维持整个乐队高低音频的平衡,调整人声与乐队的音量分配,使得整个音频作品柔和下来。经过柔化处理的戏曲节目更适合音乐欣赏,为传统戏曲节目制作带来新意。

交响合唱《列兵之歌》集合了古典音乐全要素,由近二百人编制的交响乐队和合唱队共同完成。钢琴、弦乐、木管、铜管、竖琴、打击乐、合唱等音乐元素集合在一起,使得录音变得非常复杂,录音师需要将众多的声音清晰地收录下来,并将细节展现出来。录音师的录音方式是前期收录清晰的直达声,后期以整体艺术性和广播传输特性的要求来缩混作品。所以前期录音时,录音师使用悬挂在军乐团演奏厅中的主话筒来拾取整体音乐效果,而放置近距离的点话筒拾取特色乐器及合唱,调试这些话筒的高度、方向角以达到清晰的听感。在后期混录过程中,录音师先将作品的木管组、铜管组、定音鼓、架子鼓等维持整体乐队平衡的乐器混在主话筒拾取的整体音乐中,形成一个稳定的音乐结构,再将竖琴、小打、合唱等按乐席座次混入,最后通过两者的结合,辅以混响,模拟出音乐厅坐席欣赏效果,让乐队与合唱队之间的声音平稳而律动。这种平衡的处理方式,体现作品不急不徐,大气优雅的气质,而从容不迫的平衡感,能够在缓缓拉开的宽幅动态范围中,充分展现交响音乐的魅力。

三、突出画面感,通感效应让广播节目更具感染力

广播剧属于广播文艺的一种形式。广播剧本的声音设计集中了语言、音乐、动效等声音元素。在作品的三度创作中,表现时间、表现地点、表现情感都需要将所有声音元素转化为音频工作站中的音频模块进行堆积,并在音频模块中改变音量、相位、时间轴、音调、效果插入等参数。改变模块参数就是在改变声音细节,不断变化的声音细节塑造出生动的作品环境,勾勒出迷人的故事。

声音故事能否直击人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众能否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能否身临其境地进入剧情氛围。画面感的形成,依靠的是心理学范畴中的通感效应。通感效应是指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挪移等现象,可以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和触觉。①在没有画面的声音作品中通感效应的产生标志着作品的创作接近成功。

录音师一般在调整整体动态平衡时,会在某一时段向局部动态倾斜。调整局部动态时映射在操作音频制作软件上的动作,就是跟随剧情中的场景调整每个音频模块。音频模块分布到各个轨道后,需要录音师根据对作品的整体理解进行具体调整。哪个模块在前哪个模块在后,哪个模块音量要高哪个要低,哪个要加效果哪个只要原声,戏剧化的效果把控就在这些细节处理上。这仿佛是镜头推拉摇移,近景远景交相辉映。

在作品《完美的世界》中,播音员任志宏浑厚清亮的表达方式,干净且富有代入感。录音师用他音色里的低频展示理性,跳脱出表演部分,引领剧情发展,并加入室内室外不同空间氛围的音响效果,体现场景变化。而《中国船长》对声音的处理方式更加传统,纵深清晰的人物对白,配合错落有致的同期动作声场,勾勒出准确的人物位置图。

声音与画面一点都不矛盾,对于广播来说,增加声音细节的使用并细致处理,使声音具备画面感、权威性和魅力。

四、模拟环境,用环绕声场缔造全新聆听体验

现阶段广播节目以调频立体声方式播出,录制广播节目时也以制作立体声节目为目标,只是方式不同。音乐作品利用分轨录音,对各轨进行声像控制,模拟出立体声效果。广播剧和语言作品分为前期录音和后期合成两个阶段,先进行语言和同期动效录音,后期加入立体声的音乐和立体声环境效果,形成立体声音频作品。而现在影院通常采用杜比5.1环绕立体声或杜比7.1环绕立体声技术,将立体声这种平面方向感,变为环境包围感。环绕立体声所产生的声场,不仅让人感受到音源的方向,而且伴有一种被声音所围绕以及声源向四周远离扩散的感觉。环绕立体声的功能,增强了声音临场感和空间感,使受众感受到自己周围的整个空间都被这些声源所产生的空间声场所包围,听觉感受超过了立体声。

为了鼓励这种技术的发展,中央电台一直保留着这类节目的评奖,2015年度选送的音乐作品《德音》,录制时将六只乐器六点分布,使用环绕声录音话筒同期录制。乐器在空气中传导着它们的音色,相互融合、相互制约,最后集中收录。多维的环境空间给声音提供了场所,让受众从中遴选、分析,捕捉属于自己的共鸣。

环绕声是能够直接呈现画面感、环境感的技术手段,但需要在还音时使用特殊的播放器,还有至少五只音箱,在前后方按标准形式摆放,受众要坐在五只音箱包围起来的放音圈内进行欣赏。由于这项技术受到听音环境和听音设备限制,没有在普通听众中普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根据人耳听觉生理上的哈斯效应②和掩蔽效应,产生了模拟环绕声技术,它将单声道、立体声、环绕立体声音源进行处理,利用电子电路模拟出一个环绕声场,③用耳机就能营造出被声场包围的感觉,这就是虚拟环绕声技术。最近两年,随着电影业的飞速发展,适用于影院的杜比全景声技术 (DOLBY ATMOS) 成为最新的音频技术,声音创作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开掘,声音制作理念也会随之改变。比如:音源方位可以多项选择,音源音量处理也可以不用顾忌太多其他音源的影响,还有音源混响的特定软件等,这些都将给录音师提供更多研究的方向。

笔者参加了四届中央电台的录制技术奖评选,深深感觉到,低端录制设备会制约录制理念的发挥,但当我们使用先进的录制设备以后,录制理念的差异将直接导致录制作品的质量。录制理念,不是音量表的dB数值,不是响度表上的LU值,更不是相位表上的-1、+1,它是一种对美的表达,是对当今生活的理解,更是综合艺术水准的体现。音频技术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服务于我们对于音频作品的感受。而带给听众什么样的感受,更是取决于录音师的制作手法。不同的制作手法体现着每个录音师的录制理念,这是一代代录音师在音频录制上一路向前的动力,更是令广播长青的基础。

注释

①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SvGI99DitJYOuvBYrfuKMze8yeR_2UOwhzJD-YLUSIdWPcgEmBp1Gfn8abOxnHpFDTWrAw3E3nIB8TQdfrgDK.

②对双声源的不同延时给人耳听感反应的这一描述,称为哈斯效应。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fg7XqO1mPBOWrxLMO1YqQ39B6taGdJYqdSLpFNDcD3MTUZqhgi_XpS_naqzLgB_RLqkAFwwqAOhSnD6ccyti_.

③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phAW2PMoK08TOyhvpkK3oDwMWuuC54lXaRED2CandUfOM6rVePbgtgQbX4oh0JnN8BjkU4I3l6yrwOqZKkTrK.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猜你喜欢
录音师广播
译制片录音师的艺术修养及艺术素质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音乐录音师应具备的素质探讨
录音师星星狐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浅谈广播五要、五不要
网上广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音频录制理念对广播节目的影响
译制片的录音师具备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