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的3+4现代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分段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

2016-05-30 05:18刘凤
亚太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分层次职业能力模块化

刘凤

摘 要:通过对传统的3年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四年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分析,重点与基于模块化的现代衔接七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比较,阐述了现代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能力形成、课程体系等方面中高等衔接的体现,实现衔接效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七年一贯制;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递进式;职业能力;模块化

一、3+4土木工程专业分段衔接培养现代职教体系简介

随着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各地各校尝试构建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为中职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极大地增强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在江苏省,中高职教育衔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发展。

江苏作为我国建筑大省,建筑业发展形式良好,呈稳步上升状态。通过走访大量的施工企业进行调研,我们发现建筑行业最缺的就是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大多数只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或以下的学历水平,建筑行业的工人及农民工,基本上都是没有学历的人员。因此,为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资质水平,以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更多的高学历层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筑企业对于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低学历层次的劳动力人员将会逐步被市场淘汰。

根據对淮阴工学院毕业生去向调查,土木工程专业每年毕业生近150人,研究生达线20人左右,占比不到20%,大部分毕业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目标追求和亲友期望而选择施工、设计、业主、监理等单位。本科生人才培养可定位为:70%左右为应用型毕业生,20%左右为研究型(该部分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但深造后仍有一半以上学生会到设计、施工等工程一线单位工作),应用研究型约占10%。据了解,目前国内其他高校土木工程本科生的毕业去向与该校比较接近,因此可认为最终从事土建应用型工作的本科生约占总人数的90%,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显得非常关键。

2014年起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淮阴工学院和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联合开办中职与本科“建筑工程施工+土木工程”七年分段培养试点,自招生以来,两校多次就3+4人才培养展开交流活动,深入市场和企业调研,研讨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升段入学考核内容标准和分段培养目标,构建基于模块化的“七年一贯制”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传统的中职与应用本科分段式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学校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劳动者,往往注重各种技能的培养,完全以就业率为学校质量高低的指标,忽略了学生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有部分中职学校以升学为主要目标,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在课程设置上,以考试科目为核心,附带开设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升学考试范围为标准,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降低了专业课和实践技能的标准,造成学生中职段毕业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应用型本科培养工程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一般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后续本科专业为土木工程,通过比较两个人才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在衔接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共基础课程存在脱节现象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本,故往往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而文化基础课程大多以够用为原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程(含军训)学时占比39%;专业技能课占比54%,同时进入中职的学生往往初中时的学习习惯不是太好,导致中职生数学、外语、物理等学科知识比较薄弱;另外由于物理不属于对口单招考试范围,故不管从就业还是升学教学,中职段对物理的要求并不高;而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VB程序设计等课程,对数学要求比较高。两者文化基础课程脱节,造成中职学生升入本科院校后往往学习会产生困难,同时相当一部分同学大学英语四级的通过率也不高。

(二)课程内容存在重复造成浪费

部分课程以及教学内容重复率比较高,详见表1所示。

(三)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衔接错位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开设有测量、制图、施工图识读、钢筋翻样、砌筑、镶贴和顶岗实习等技能课程,学生毕业时都能获得测量工等中级技能等级证书;而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从事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时一般没有技能考证要求,在校主要进行实验、课程设计、15周左右的毕业设计、10周左右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技能训练,没有职业岗位一线操作工人的职业资格证书,两种人才培养在职业技能方面衔接产生错位。

三、基于模块化的七年一贯制现代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在现代职教体系中,中职和高等院校可以加强沟通,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七年衔接课程体系,整体按计划分段,有序地进行衔接教学。通过调研论证,双方学校认定,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构建基于模块化的“七年一贯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充分研究中职和本科原有教学计划内容,剔除重复内容,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研究开设模块化的衔接课程,七年一贯通盘考虑,将衔接效能最大化。

(一)准确定位七年“分层次”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中职与本科阶段培养时可以瞄准总目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由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形成的规律。选拔普通中职的优秀学生进入本科段深造。故中职段以学生就业技能与持续学习两方面能力为本,按测量、钢筋等高级工的应知应会和工长的建筑专业基础知识设置课程,建立由基础知识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提升拓展模块组成的,与后段本科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保持前段建筑工程施工中职教育课程的独立与完整,同时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要求,实现了中职人才培养的双重目标的达成,也为后段本科土木工程教育课程的衔接性和职业性创造条件。

土建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施工周期长、对专业技能要求高,且有工程复杂程度加大、安全管理措施更加严格等趋势。对土建行业而言,这就要求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视野以便与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合作或协调。本科段按工程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能力形成来设置,培养具有理论基础和设计思维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构建七年贯通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现代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了七年培养体系两个阶段在课程体系和证书能力体系等方面的融会贯通,具体见表2。

中职段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职业能力:(1)重点掌握施工图制图原理与规则,能正确识读建筑施工图,尤其是能结合标准图集识读结构施工图;(2)掌握测量技能,会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3)掌握基本的施工实操技能,如钢筋翻样与加工、砌筑技术和镶贴抹灰等,体验施工质量验收和过程管理。

本科段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职业能力:(1)重点培养学生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包括土木工程施工、检测、监理、造价和管理等方面的初步能力;(2)强化土木工程结构分析與设计能力,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和砌体结构设计技能;(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等能力。

(三)构建“专本衔接、校企合作、实践导向”衔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专本衔接可以避免一部分专业课在两个教育阶段中重复。中职段可以将衔接教学分成中职课程、衔接课程和应用本科课程三个层次,选择部分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作为衔接课程,其余课程等到了大学再去学习。模块化是指将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以及内容设置成若干模块,前后融会贯通。公共基础课程可设置成两个模块。模块一为中职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体育、计算机等课程,该课程模块是中职生的必修课程;模块二为应用本科课程,剔除了重复内容,是中职课程的提升,为学习本科专业课程做好准备;专业课程可分为职业关键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具体衔接详见表3所示。

七年衔接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做到了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上衔接,本科教育对理论教学的要求是以实用和够用为度,不过分追求本科段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中职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强化与后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具体见表4,同时明确要求编制课程标准时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并加强了中职段教学时的教学质量考核与监控。

(四)建立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以能力为核心的相衔接的评价机制

中职和本科七年的衔接人才培养方案遵循了量工、钢筋工等技术工人→工长→施工员等技术员→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准工程师”的能力形成规律,同时在职业技能证书方面实现了衔接。中职教育重视对学生测量、钢筋实操、制图与识图等单项技能训练,开展了施工员、材料员等培训,学生毕业时可获得测量工、钢筋工、施工员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但缺乏训练学生的全局视野和处理复杂经济业务的能力;本科段注重准工程师执业资格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训练,在巩固中职教育成效的基础上,对实训项目的设计强调由浅入深、由单项到多项、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进阶;对实训的组织,强调由简单流程向复杂流程、由单项能力训练向多项能力训练、由专业能力训练向职业综合能力训练进阶。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职业活动或工作情境中生成职业素养,达到提高职业综合能力的目的,毕业后是持有一张文凭、多张证书的准工程师。

四、总结

为切实实现七年一体化培养的目标,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本科学校必须找准自己在中高职衔接教学中的定位,建立以学生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分层次、模块化的七年一贯制衔接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有序地实施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实现教学的无缝对接,才能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教育部文件,2010.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通知[Z].江苏省教育厅文件,苏教职[2014]2号.

[3]朱澍清.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J].教育与职业,2015(5):131-132.

[4]顾国清.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以“3+4”项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4(24):9-12.

[5]宣卫红,黄洋,王旭,宋永生.基于比较分析结果,构建“3+4”分段培养课程体系——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5(11):71-73.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猜你喜欢
分层次职业能力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探讨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分层次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