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流逝中的美丽与哀愁

2016-05-30 22:38吕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0期
关键词:项脊轩归有光老妪

吕华

光阴会给人们留下什么?平凡的人生,平淡的生活中,似乎今天不过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续,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心动魄的经历,也不可能时刻都体味到精彩。所以,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并没有像李白那样从大处着眼,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是从细微处着笔,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细小的美感。就像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都是小景致、小感受,却自有自己的美丽。

有一个词叫“雕刻时光”。雕刻时光,需要一份珍惜的情怀,需要一份敏锐的感知。归有光把记忆定格在项脊轩上,以悲悯、感伤的笔触,打捞起过往光阴中的美丽与哀愁。

项脊轩狭窄逼仄,破败昏暗,“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可是,风景从来都不是仅在美舍芳园、名山大川之间,当薛蟠在华宴之上唱“一个苍蝇嗡嗡嗡”时,美器华轩顿然失色;当今人在风景区随地吐痰高声喧哗时,花草树木黯然伤神。风景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交流,是人对生活的一种经营,在《浮生六记》中,沈复和妻子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他们相濡以沫,于清贫中不改生活的情趣,没有高轩峻亭,在几只碗中养上荷花,一样清趣盎然。归有光对老屋稍作修葺,开了几扇窗,又在周围建了墙,栽种兰桂竹木,让陋室有了不一般的情致。少年时代,归有光在项脊轩中读书写字,长啸高歌,冥然思考,听禽对月。充实、宁静的诗书光阴中,百年老屋熠然生辉,留下了作者美好珍贵的记忆。

小小的项脊轩,记录着光阴里浓浓的亲情。归有光运用细节描写,写了母亲、祖母的两则轶事,虽寥寥数笔,却情真意切,充分表现出作者非同一般的文字功力。“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老妪在归家哺乳过两代婴孩,在归家度过了几十年的光阴,见证了这个家族的荣辱沧桑。她回忆起作者母亲的一件小事,在先妣和老妪一问一答中,让读者感受到慈母怜惜襁褓中的女儿的深情,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馨,也感受到时光流逝带给人的怅惘。归有光的母亲勤劳俭朴,为人宽厚,教子有方。据作者另一篇散文《先妣事略》中说,作者的母亲“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过去的岁月一去不返,却留下了丝丝缕缕的痕迹,当人们回忆起它的时候,不由使人在微笑中泛起泪光。作者回忆的另一件事是关于祖母的。和回忆母亲的片段一样,也是以对话和动作构筑细节。祖母看似的自言自语,“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老人对家族的期待、对儿孙的希望深含其中,尤其是祖母回去“取象笏”的行为,足见其拳拳之心,读者不由也和作者一样,直欲“长号不自禁”。文以真情感人,作者虽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日常生活,居家过日子,哪里会只有温馨美好,也总有一些不如意、不预期之事,像一片片阴影,引发人的忧伤,让人不由得叹息。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可以看到,归家开始时是几代人同居一处,是大家族,中国古代一向重视几世同堂,这对家族中期待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尤为重要。随着时光的流逝,归家开始分成各方各院,叔叔伯伯们分灶做饭,把庭院分隔开来,“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再”是“两次”之意,院子间隔物两次的变化,墙筑得越来越高,越来越严,亲情似乎也越来越淡。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对着西家吠叫,旧时大家庭生活的热闹、繁荣在鸡鸣狗吠中成为越来越稀薄的记忆。《项脊轩志》表现的忧伤也不仅仅是分家带来的伤感,还有光阴必然带走的青春、温情,成长和发展注定带来的惆怅。

欧阳修和梅尧臣谈诗,认为好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项脊轩志》不是诗,却也达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尤其是文章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没有人能对光阴的流逝无知无觉。据《世说新语》记述,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北伐,途经旧城金城,见到当年种的柳树已经合围,不由得感慨: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位征战多年的铁血军人尚且如此,何况归有光这样一位敏感多情的诗文大家,何况归有光是在回忆自己的发妻。妻子辞世当年,曾亲手在院子中栽种一棵枇杷树,早已越长越高,树冠已如大伞。归有光在时光的流逝中,面对物是人非,真切地感受到世事变迁、人生无常之感,欲语还休。

美国作家马歇尔·伯曼有一部作品,名字叫《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其实,永远都在流逝的光阴,也会留下感动,留下温馨,留下惆怅,当然,也留下了永恒。

猜你喜欢
项脊轩归有光老妪
《项脊轩志》的人物描写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老妪老翁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老妪
An Old Couple
寒花葬志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