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所有公开课,包括《沁园春·雪》一课的教学设计,都是在听一线教师的课,思想跑野马时构思成的。
2012年9月,我应邀在南充“解读课标修订 引领现代课堂——全国教育名家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讲公开课《沁园春·雪》。此课的构思,是早就有的。上课前,我写过一篇题为《把一个图书馆某种书借光的味道真好》的随笔,介绍了备课过程。全文如下:
先破题。题目中的“借光”,不是礼貌用语的“借光”,不是“匡衡凿壁借光”的“借光”,而是说把一个图书馆的某类图书全都借出来了。
你体会过这种借光的感觉吗?
当然,说“借光”,实际上是指书架上放着的同主题书籍。不排除少数借出去了。
昨天准备会议,感觉很累。下午下班回来,没有吃饭,和衣而卧。后被女儿电话叫醒,她在悉尼批评我为何不回复她的微信。我以为到了半夜,结果一看表,晚上九点。我告诉她,你老爹今天准备会议,累了,下班回来没吃饭就睡觉了,下午主持开会,手机断网,因此不能接受微信。接完女儿电话,冲个凉,喝杯酸奶,可持续发展地睡。今天上午十点左右起来,吃了两个茶叶蛋,又蒸了一个花卷,喝了半斤酸奶,饭后,喝了一杯竹叶青绿茶。茶后,开车到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要讲《沁园春·雪》,想看看这家图书馆有哪些有关的书籍。
有22公里远。
到图书馆后,直奔有关毛泽东诗词的书架,一共找到20本我家里没有的有关毛泽东诗词欣赏研究方面的书(我家里有13本,其中有好几本这个图书馆没有)。这些书,我估计一般大学生中学生不大看(也许个别学生由于研究需要或个人爱好会看)。中学语文教师倒是有需要看的,但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师大约绝不会有人开车到这个图书馆(或学校以外的其他图书馆)来借这些书。你要是找到一个深圳语文教师会由于备课需要而到市里图书馆去借有关书籍,我从地王大厦顶上跳下来两次给你看。
很高兴找到20本书。而且这20本书全在一处放着。于是全部抱到读者座位翻看。打算都借回。可是,我的借书卡,是该图书馆主动优惠赠送(该馆专门给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免费赠送的“鸿儒卡”借书卡),每次只能借20本书。而我一直把以前借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续借留在手上(这本书我一直想买但未买到,可是我目前需要参考这本书),因此这次只能借19本。想想也好,那今天就在图书馆看完一本再回去。于是,拿起贺敬之当顾问、刘建屏主编的《新编毛泽东诗词鉴赏》(江苏凤凰传媒集团2010年3月第2版)细看起来。毛主席诗词,我们这代人太熟悉了,当时发表了的,我们小时候全部背过,因此我只用了四五个小时,就将这本书翻了个大概,还做了一点笔记。坚持看完这本书再回家,原因有二。一是,想体会一次“竭泽而渔”的特殊快感。中国学术界,自古以来常用“竭泽而渔”,来形容有些学者做学问搜集资料时的“资料狂”状态,并以此表示对这种状态的激赏之情。我这次的行为庶几类似,只是我是“借光上课”。我担心如果这次不看完这本书,下次来借也许借不到,那就不“圆满”,不算“借光”。因此决定今天就地解决一本,把它就地解决了,就等于把这个图书馆中的有关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著作都“借来”看了,这样,就是下次来借而借不到,也不会遗憾。二是,为了重温一下在图书馆坐下来看书的味道。
那味道真美。
上次在图书馆坐下来长时间看书,还是2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在华中师范大学念研究生,天天吃完饭就去泡图书馆看书写东西。1992年底研究生毕业以后,在珠海一所层次不高的高校工作了7个年头。那所学校图书馆,书的数量既少,质量亦差,因此我很少去借书,从没有在那个学校图书馆坐下来读四五个小时的书,更没有在学校以外的图书馆坐下看过书,总是借完书就走人。今天,在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一气坐了四五个小时,快速读完一本书。这个图书馆,周边环境好,空气清新,图书馆里面人不多,座位相当充裕,很安静很安静。真是天堂。
《沁园春·雪》这课,原本去年(2011年)就已答应某单位邀请,今年3月在南京讲的,主办单位广告都打出去了,深圳市南山区有几位老师看见廣告后,竟专程跑去南京要听我这一课。可是讲课当天到会场,打电话给我,才得知我没有去成。我说别遗憾别遗憾,只要我不死,总能听到我这一课。
去年就答应要讲,可见至少大致讲法,早就在心里埋着。
我要讲的《沁园春·雪》这一课,对文本的理解,有独创的方面。独创到何种程度呢?这么说吧,大约的确全中国所有语文教师都没有这样理解过这首词,甚至所有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著都没有这种理解。这种独创,也并不是我在看这些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书之后才有的,或引发的。事实上,今天借回的这些书我还没有看。但我敢断定,这些书中不会有类似我的理解的观点。已经看过的我自己书架上的有关毛泽东诗词研究的书籍,也没有这种理解。我是特别喜欢这首词,经常琢磨它,还下载了多位歌唱家演唱的《沁园春·雪》在手机上,经常听这些歌曲,边听边跟着哼。喜欢久了,琢磨久了,于是意思就来了,或者说灵感忽然就来了。这正是我以前的文章引用过一个作家所描述过的情形:“要想让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久久地望着它……”但是,我对《沁园春·雪》的理解不仅一点都不怪异,而且合情合理,你要是听了我的阐释,说不定你会认为,我的理解,即使不是最好的,也应该是蛮有意思的一种理解。
究竟是如何理解《沁园春·雪》的呢?暂时保密。
不过,去年9月,我在深圳一所市直属高中听课,课后和该校语文组评课交流时,曾详细阐述过春节后我将要在南京讲的《沁园春·雪》一课的新思路。我一讲完,该校一位很有个性的特级教师马上激动地发言:“从程老师的发言中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什么?是思路,是思维方法,是‘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讲语文的思维方法”。我觉得这位特级教师很敏锐,他的概括很好,好就好在把语文味教学法的精髓概括得很准确。
朋友们,读书啊!读书也就是一种特别的“借光”——也就是借伟人、名家的思想与智慧之光,以照亮自己的人生。
2012年9月1日
下面是我为准备《沁园春·雪》一课阅读的主要参考书:
(1)(日)竹内实:《竹内实文集第一卷·回忆与思考》,中国文联出版社。作者是日本“中国学”研究第一人,世界著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本书有多篇文章研究毛泽东思想。(2)(日)竹内实:《竹内实文集第二卷·中国现代文学评说》,中国文联出版社。(3)(日)竹内实:《竹内实文集第三卷·毛泽东的诗与人生》,中国文联出版社。(4)(日)竹内实:《竹内实文集第八卷·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本书倒数第二篇文章为《毛泽东诗词的哲理性和抒情性》。(5)(日)竹内实:《竹内实文集第十卷·中国文化传统探究》,中国文联出版社。本书有多篇文章研究毛泽东思想。我讲《沁园春·雪》,其中毛泽东思想之重视主观能动性,来自本书研究《矛盾论》的启发。(6)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7)逄先知:《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8)张育仁:《鲲鹏之梦——毛泽东诗化哲学评传》,沈阳出版社。这本书写得很好!非常好!(9)李鹏程:《毛泽东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10)何显明:《超越与回归——毛泽东的心路历程》,学林出版社。(11)(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2)(英)迪克·威尔孙:《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3)(英)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4)(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用一个通宵看完这本书后,我坚定了按我的灵感思路教学的决心。(15)(美)斯诺:《毛泽东自传》,解放军文艺书版社2001年9月版。(16)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本书中冯友兰对毛泽东的著名评价,我搬上了课件PPT。(17)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长春出版社。(18)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珍藏版),长春出版社。(19)吴振华:《李商隐诗歌艺术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这是我从卓越网新近购得的书,翻阅时发现是一篇硕士论文扩展而成,主要内容是研究李商隐诗歌的虚词艺术。看完此书,我决定把《沁园春·雪》的虚词作为一个教学点。(20)繆钺:《诗词散论》,陕西师大出版社。(21)缪钺:《古典文学论丛》,浙江大学出版社。(22)曾大兴:《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传》,河北人民出版。(23)曾大兴:《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中华书局。这两本书中介绍20世纪词学大家关于既要“词内看词”,又要“词外看词”的方法,印证了我“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的方法的正确。(24)田克勤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5)丁俊萍:《毛泽东思想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6)周振甫:《毛泽东诗词欣赏》,中华书局。本书是国内学者写得最有学问的毛泽东诗词赏析专著之一。(27)吴海坤:《毛泽东与姓名艺术》,人民出版社。此书有趣。(28)杨英健:《跟毛泽东学写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9)唐得阳:《毛泽东的伟人气质》,中央文献出版社。(30)朱向前主编:《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读法》,人民出版社。本书的写法和结构,是国内学者写的毛诗词赏析书籍中最有个性的一本。(31)王灿楣:《毛泽东诗词与时代风云》,湖南人民出版社。(32)胡国强主编:《毛泽东诗词疏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33)徐四海:《毛泽东诗词鉴赏》,云南人民出版社。(34)万应均:《毛泽东书法鉴赏》,湖南人民出版社。(35)张义方:《不朽的诗篇——毛泽东诗词赏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36)丁三省:《毛泽东诗词精读》,文化艺术出版社。(37)董克恭:《毛泽东修改诗词赏析》,中国文史出版社。(38)蔡清富等:《毛泽东五诗词大观》,四川出版集团。(39)郭思敏主编:《毛泽东诗词辨析》,中央文献出版社。(40)胡为雄:《毛泽东诗赋人生》,中央党校出版社。(41)龙剑宇等:《毛泽东的诗词人生》,中央文献出版社。(42)季世昌等:《独领风骚——毛泽东诗词欣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3)罗胸怀:《毛泽东诗词传奇》,新华出版社。(44)刘健屏主编:《新编毛泽东诗词鉴赏》,凤凰传媒集团。以上1-23种为自购书,其余是从图书馆借阅的。
虽然在我阅读的所有书中,都没有见到与我对《沁园春·雪》的解读相同的见解,但我还是要感谢这些书给了我不少启发。尤其是国外学者的书,给我启发更多。国内学者的书,对我有启发的主要是研究毛泽东文化性格和文化悲剧的书。至于国内学者写的毛泽东诗词赏析书,读多了,就发现好的不多,有的书满纸都是陈词滥调,抄袭成风,且搞不清谁抄袭谁。
像这样,50本名著一堂课的例子不仅于此。2011年12月20日,我应广东省教研室邀请,在广州面向全省1200多位中学语文教师主讲的大型展示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和同学们一起聊“天下第一朦胧诗”》,也参阅了50多本书。像我这样为准备一节课读这么多书,国内语文界怕不作第二人想。但有志向的年轻教师,不妨一年或两年,照着这方法讲一课,简单地说就是为准备一堂公开课,阅读几十本书。这样讲一堂公开课,等于重读一次大学。在你教学生涯的早期或中期,你这样做三五堂课,你的业务素质和功底,一定会有惊人的提高,到时你想平庸都难。
语文味是我的生命形式。语文味教学法要求把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和文本主题相熔铸,打造出既来自课文主题,又大于、高于课文主题的新的教学主题。我把对毛泽东文化魅力的敬仰,对毛泽东英雄悲剧的惋惜,以及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由于有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在敌人的封锁围剿中能够逐步发展壮大的曲折经历的重温中,更加坚定了的对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意志与信心,融入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学主题。因此教学具备语文味教学法独有的表现性,即抒情的感人的力量。这样的教学就不是冷的教学,而是有温度的教学。现场听课的老师会发现,我讲这首词,有些地方讲得慷慨激昂,因为我是借讲这首词讲自己。我讲《沁园春·雪》,实际上是在用心吟唱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从当年的星星之火,到今天的烈烈燎原的悠悠心曲。根据这个新的教学主题,我把《沁园春·雪》一课的课题确定为“毛泽东的文化魅力与英雄悲剧——毛泽东〈沁园春·雪〉之文化密码解析”。我知道,再多的参考书中,也不会有我这种对《沁园春·雪》的渗透生命体验的解读。我的教学思路,仍然是根据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确定的,即从“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个要素、四个层面对这首词进行教学。这四个要素既是内容性的,也是程序性的,且这四个要素的关系是并列中有层进。其中,语言文字教学是基点和中心点,文章教学是重点,文学教学是美点,文化教学是亮点。前三个环节是“词内看词”,即所谓“就语文教语文”;文化环节是“词外看词”,即所谓“跳出语文教语文”。其中最新颖之处在文化环节,即通过《沁园春·雪》看毛泽东思想,看毛泽东的成功与失败的深层文化原因。
无论是2012年9月我在南充讲了120分钟的《沁园春·雪》,还是2012年11月我在深圳讲的虽不到40分钟然而气氛和效果反而更好的《沁园春·雪》,其宏观设计是一样的。整体思路如下:
【暖场】1.教师激情演唱马玉涛《沁园春·雪》开头片断。2.介绍作者生平:毛泽东经历简介——欣赏毛泽东年轻时的酷照(斯诺照)——欣赏毛泽东晚年画像(光芒万丈“人民万岁”)——欣赏毛体书法——读毛泽东最壮志气的经典语录——听一首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歌《东方红》。
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一)读(感受语言文字之美)——跟毛泽东学习用字
1.字形美:写景用字独特(北国、千里、万里、长城、莽莽、大河、滔滔、天公、高等)。
2.字音美:以“朝”的读音为例。
(二)析(领略文章之美)——跟毛泽东学习景物描写
(三)品(揣摩文学之美)——跟毛泽东学习妙用实词和虚词
1.实词:文采、风骚、风流,位置不能互换。
2.虚词:毛泽东诗词使用虚词的成就很高,请你从课文中的虚词中选择一例,略作赏析。
(四)探(探究毛泽东成与败的文化密码)
1.上片写景,写的是农村风光还是城市风光?毛泽东在这首词中为什么不写城市风光?(明确: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村问题,他当时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农村。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
2.下片毛泽东评点了历史上五位杰出的皇帝,既说他们“略输”“稍逊”“只识”,一介武夫,那为何作者不寫文采一流的南唐李后主,就是写“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个皇帝呢?(明确:强调文治武功,但五个皇帝有四个是开国皇帝,主要是对武装夺取政权的肯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毛泽东思想的另一重要内容。)
课后,三位专家进行了评课。
广东省高中语文教研员王土荣老师评课认为,这节课知人论世,是一堂有思想深度、有个人体悟而富有启发性的课,值得老师们好好品味。王老师指出,我们不一定能上出这样的课,但这节课可以给我们许多思考。程老师自己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他激情饱满,精力充沛,教学语言富有鼓动性与幽默感。这节课是用大学的眼光来上的。从这堂课我们看到了一位很有思考深度、充满个性的学者教学之魅力。
《语文月刊》主编、华南师范大学陈建伟教授指出,这堂课给了我们许多新的启示,中国人读文章讲究知人论世,但少堂这堂课的构建是“以文知人”,带领学生通过《沁园春·雪》这首词,去了解毛泽东这个人,了解毛泽东的思想核心。在这堂课里,教师力图用自己的幽默来调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敢于阅读,敢于表现。这样的幽默、丰富、和谐、深邃、高雅,正是构成语文味课堂教学审美体系的要件。陈教授强调,从“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看,语文味教学是一种既有高端的营造,又有根本的追求,因而可以普及的理论与实践;“一语三文”既是教语文的一种顺序,也是学语文的一种顺序,既清晰,又现代派。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主编刘远老师听完这堂课,激动地用“震撼”两个字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刘老师指出,这是一堂非常厚重、非常厚实的课,超越了任何语文教师课堂上所生成和所呈现的对《沁园春·雪》文本内涵的挖掘,因而听完觉得非常震撼。刘老师说,这堂课充分地考虑了作为公开课、观摩课中的学生和听课老师两类受众的需求,在发展学生的同时,给听课的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读文本以及进行课堂教学的视角,也就是省教研员王老师所说的“知人论世”,陈建伟教授所概括的“以文识人”。刘老师认为,这样的一堂课是在座的任何一位老师都上不出来,也是任何一位老师都无法模仿的,只有教学境界达到比较成熟阶段的老师,人生阅历和已有的知识积淀达到很高层次的老师,才会上出这样的课。
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有一句大意如此的名言:“人的伟大在于它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但环顾四周,看看当下中国语文界,是否可以说,没有思想的芦苇,包括没有思想的名芦苇,太多了一点呢?中国当下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学普遍在平面滑行,缺少深度与思想,缺少智慧含量。许多一线教师,喜欢听完一堂课,不需要读什么书,也不需要动什么脑子,就能很轻易地照搬到自己课堂上去的教学法。这当然有相当大的合理性,就像在信息时代,我们大家都喜欢使用傻瓜相机般操作简单的电器一样。但使用教学法和日常操作电器毕竟不同。长期使用不需要读书、不需要动脑子的傻瓜式教学法,学生会越学越蠢,教师也会越教越蠢。而语文味教学法是要求教师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的教学法,是能使学生和教师的智商、情商都得到发展的教学法,是能够引导语文教师教有思想的语文的教学法,因而从长远说,也是解放语文、解放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法。
行文到此,我想起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过的另一句很深刻的话:“轻视哲学才能成为真正的哲学家。”从这句话我想到语文。我用下面这句话来结束我这篇手记:
“轻视语文,才能成为真正的语文教育家。”
程少堂,特级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