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点”打开数学学习之门

2016-05-30 13:08公积禾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起点作用小学数学

公积禾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于数学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所学内容用于新的情境。在学习数学的特定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最后通过探索,获得理性认识。而这些知识与体验的获得,要在找准契合点的基础上进行,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起始点、探究点、体验点的作用做一阐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起点;探究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114

一位教育专家指出:“教学要放逐短期行为。”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给学生教给知识的同时,要从他们的生命成长、终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盘点他们在内在知识,激活他们的生命体验,让他们与所学知识之间建立关系,为他们学习数学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一、备课,找准学本课学习的起始点

传统的备课工作中,我们在备知识这一方面下大功夫,钻研教材、吃透知识点、考虑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备教法。可是学生对原有知识掌握了多少?在当今网络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比较多,所以对于马上要学习的知识学生又知道多少?这些问题是我们学习新知识的起点,那么找准起始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找得准确,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问卷调查法

对于新知识教师应做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表,调查的问题不能多,三到五个问题就好,这样既省时,又高效。通过问卷调查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继而能准确定位本节课的起始点。如我在上“数学实践课”之前,都要对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实践能力与经历进行问卷调查,学生的问题暴露出来就为教学的备课找准了最佳起始点。

(二)个别谈话法

我在上“时分的认识”时,记得是一周的第一节课,时间比较仓促,所以就在课前两分钟,随机抽到我班的两名学生,作了简短的谈话。我开门见山、单刀入会直接问他们:“一天多少小时?一小时多少分?一分多少秒?如果给你一个表,你会看时间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找到了本课的学习起始点。

二、导入,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建立起本质性联系的过程。我在上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时,先复习了四年级学过的“分数的认识”。我想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分数的认识。有一个学生说;“我认识二分之一,二就是把一个饼子分成两份,一是指只占其中的一份。也可以说二是分母,一是分子,中间的线叫分数线。”学生说得没有错,可是什么是分数的意义?单位一又是什么?学生立即动脑思索,很自然的就进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就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任何知识学习的最基本方式方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的教学,就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在那个时候教师的课堂模式都是整齐划一:复习——讲授——练习。复习中已经把新旧知识关联在了一起,只是现在新颖的教学模式冲淡了这一简单实用的学习方法。

三、上课,找准新知学习的探究点

学习新知识,上课当然是主阵地。怎样在这一块主阵地上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教学多年,对教学方法也研究不少,可是对于“最简单分数可以花城有限小数的特征”这一课,我一直把课本作为研究的最主要的素材,多年的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带着遗憾出课堂,真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听了一节年轻教师的观摩课,他是这样安排的:他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分数,然后让学生尝试将这些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不一会,学生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教师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学生说,和整十整百整千有关的我一眼就能看出,可是有的我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才能算出来。这样一下子就交待了本课的探究点:怎样把所有的分数都能与整十整百整千挂上钩呢?学生立即进入到探究活动中,由于探究点找得准确,学生的数学思维立即被激活,学生在探究中不但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比如在学习“比例尺”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认一认的基础上,当小小设计师,画出我们学校的地图,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了运用的机会,自然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我放手让学生活动,在学生的具体活动中,我不失时机地进行指点、最后攻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练习,找准所学知识的延伸点

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胡明道曾经再一次讲座中讲到:“老师不能只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中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场所,可是我们一节课结束了,就带着句号出课堂,而是更应带着问题出课堂。”语文如此,其他学科如此,数学更要如此。

一节课上完之后,我们司空见惯的做法是:布置交本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可是大多时候的作业只是为了学校的检查,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本节课知识有所巩固,仅此而已。实际上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符合学习的规律,学习本来就有延续性。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这三者之间一直是循环的,所以课后的练习不仅是知识的巩固,还会涉及学生知识的延伸,所以新课标较传统教学多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就是为了知识的延伸。

在学习完“圆柱的体积”这一课的练习中,为了找准延伸点,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寻找生活中粗细不同的圆柱形的物体,分别估计他们的体积,测量相关数据,计算他们的体积;比较估计值与计算值,哪一种圆柱体的体积你不容易估准?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还为下节课的学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有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起地球。”是的,小学数学的学习,也要找好开启这一知识大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学习的最佳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内潜力,才能架起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桥梁,才能构建自我的知识结构,所学的知识才会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才会提升。多少年来,教育教学的方法永远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这里只是笔者的点滴体会,愿和大家一起分享。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东方出版社,2004(28).

[2] 马占青.创设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J].小学数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89).

[责任编辑 吴海婷]

猜你喜欢
起点作用小学数学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