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生有真正话语权的生物课堂

2016-05-30 10:48钟丽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话语权学生

摘要:公开课中常出现此种场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流畅。课后细细一想,发现整节课下来学生是说了,但没有一个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给人感觉就好像一场表演秀,教师在演讲,学生陪衬,这样的课堂学生的话语权是伪话语权。如何破解这种现象,就成了摆在教育者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基于学生立场,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家庭资源、本地乡土资源、网络平台,还学生真正有话语权的生物课堂。

关键词:学生;真正;话语权;生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17

所谓话语权,是指说话或发言的权力,学生在课堂的话语权,主要表现为学生敢于说话,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公开课中常出现些种场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流畅。课后细细一想,发现整节课下来学生是说了,但没有一个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给人感觉就好像一场表演秀,教师在演讲,学生陪衬,这样的课堂学生的话语权是伪话语权。如何破解这种现象,还学生一有真正话语权的生物课堂就成了摆在教育者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教师要怎样做才能给学生有真正要话语权的生物课堂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介绍一些具体做法:

一、基于学生立场,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还学生真正有话语权的生物课堂

课堂教学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具体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知识没有生疏感,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开口说话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十三章《健康地生活》第二节《预防传染病》时,笔者没有拘泥于课本教材,而是基于学生立场,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以常见的“流行性感冒”(也就是流感)为例,让学生说一说当时自己的亲身感受,(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如打喷嚏、鼻塞、发烧、全身酸痛……),这样教师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开口说真心话的机会,学生就有了真正的话语权。接着,让学生就“流感”自由地提出问题。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问题,(1. 什么是流感?2. 流感通过什么途径传播?为什么着凉感冒不会传染别人?3. 得了流感,还仍坚持带病上学,这样作对不对?4. 班上有患流感的同学,为什么过几天班上得“流感”的同学会越来越多?5. 假如当初得“流感”同学生病后马上在家休息,还会不会传染其他同学?6. “流感”为什么有季节性?7. “流感”之所以能传染、流行必须具备几个环节?8. “流感”最后为什么会被控制?9. 我们把患病的同学与没有患病的同学之间筑起一堵密不透风的玻璃墙,是不是没有患病的同学就不会患病?……)这样做是让学生从自己关注的角度将他的好奇和疑问提出来,最后教师在指导、启发、点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破绽等激发学生提出更多有深度的问题。这样,教师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开口说真心话的机会,学生就有了真正的话语权。学生不再是作为倾听者的教育,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调动“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使其迅速进入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

二、基于学生立场,依托家庭资源,还学生真正有话语权的生物课堂

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与生物课程有关的资源可利用。家长有着丰富的经验,请他们指导学生,必定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另外,这也会给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提供机会。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生物技术》第二十五章《生物技术》第二节《发酵技术》时,活动中建议学生选做一种调味的发酵面改为利用酵母菌做馒头实验。理由是我们很多家庭中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小孩能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自己在家中做馒头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于是,笔者就鼓励同学们回家和妈妈一起做一回馒头,并且一周后,每人写一份体会。课堂上汇报完后,就有学生提问说(我妈妈做馒头用的是“老面”,这是为什么呢,书本上讲的不是要放“发酵粉”吗?老师,我做馒头的过程中发现面粉团会发热,为什么?我做馒头的过程中发现面粉团有酒味,但是蒸好后又没有了,为什么?老师我做馒头的过程中发现面粉团为什么不会发酵变大?我做的馒头为什么很硬,小孔很少?……),这样教师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开口说真心话的机会,学生就有了真正话语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没有正面回答,试着把这个问题又“扔”给了其他同学,因为同学们都做了家庭实验,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后,同学们都没有顾虑,大胆说出自己心目中认为的答案。出现这么一个场景:一位学生发言后,马上就有其他同学补充,或者其他同学反驳并有见地的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课堂形成浓厚讨论的气氛,学生表情自信满满。这样教师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开口说真心话的机会,学生不再只是倾听者。有了真正的话语权。他们在不知不覺中调动 “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使其迅速地进入主动学习的氛围中。

三、基于学生立场,依托本地乡土资源,还学生真正有话语权的生物课堂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植根于生活实践的自然科学,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生产生活的教学很难培养出具有较高生物科学素养的人才。而笔者所在学校恰好是农村学校,家长都具有丰富的农业知识,所以笔者将教材内容与本地乡土资源相结合,使学生对生物产生亲切感,找到说话的突破口。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命的演化》第二十二章《物种的多样性》第二节《植物的主要类群》时,笔者事先安排了学生利用周六、日回家的机会,发动学生与大人一起到周边生活的环境去搜集尽可能多的各类植物,并观察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结构特点,使他们获得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到上课时,出乎笔者的意料,他们不仅带来了绿色开花植物,竟然还有水绵、苔藓、肾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他们给所带的植物进行分类,并鼓励他们说出理由(为什么水绵、苔藓、肾蕨归为一类,而松柏、月季归为另一类呢?水绵为什么属于藻类植物,而苔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这样,教师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开口说真心话的机会,学生就有了真正话语权。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的结构层次以及它们生长环境、形态结构特点等分析,学生由于标本是与大人一起搜集,期间肯定与大人有所交流,因此对标本有所了解,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使学生的印象深刻。

四、基于学生立场,依托网络平台,还学生真正有话语权的生物课堂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从网上搜索获取知识为学习者提供了快速简便的学习平台,对于敏感好奇的中学生来说,网络海洋好比知识快餐,在鼠标轻点之间,既满足了求知的欲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血液》时,由于这节内容多为经验型知识,若按照传统授课方式教师口头描述多,造成了教学冗余,不容易打通学生思考的“脉络”,学生难以有机会表达他们头脑中存在的疑问,使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效果不佳。假设改为课前给学生一张“血液化验单”,要求学生借助百度搜索工具在网络平台上查找关于血液方面的资料,并要求学生记录网址和内容以便教师检查。这样,既避免学生不上网查找资料或随便应付,确保布置的作业有效,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预习血液时产生的困惑,如:为什么血小板在血管中不会凝集?等问题学生自己先查阅资料,尝试解答。课堂上要求学生将搜集资料交流展示,各抒己见。由于教师提前让学生从网上搜索,这样教师就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话语权。

在新课改革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立场,依托各种媒介,还学生真正有话语权的生物课堂,学生的学习才能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从此爱上我们的课堂,爱上生物;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作者简介:钟丽萍,任教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中学,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培养项目第二批培养对象,区生物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中学 512100)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话语权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学生写话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