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华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情感教育与各个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度越来越高。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落实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个人情感,重视以人为本理念的推行,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因此,教师应关注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缺失,利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落实情感教育。文章以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育;问题;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09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61
教学活动,不只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那么简单。结合教学内容,师生通过互动交流创设出真实、高效的学习情境,将个人情感与学习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是高效的教学活动。在情感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重新审视小学数学教学,大胆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数学教学的不足得以弥补。
一、小学数学情感教学缺失的原因分析
与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情感,也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小学数学情感教学的缺失,主要受以下几点问题的影响:
(一)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传授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只重视数学课堂中所讲解内容的准确性与清晰性,这就使得数学教学的情感性内容以及趣味性特点被忽视,在不感兴趣的情况下跟随教师进行学习,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发挥。只有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只重视知识不重视情感,没有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化加工,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情感体验的丰富。
(二)数学学科文化得不到挖掘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有所优化。当前的小学数学课本中,有“数学天地”“数学乐园”等模块。这些模块存在的意义就是向学生介绍数学文化,学习数学定理之外的知识。但大多数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没有意识到这些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很少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文化知识。了解数学文化,是学生研究数学知识的前提。教师对数学文化的忽略,影响了学生数学文化意识的形成。
(三)学生主体性被忽略
在考试的高压之下,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名,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为了成绩而学习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功利化程度。在45分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用30分钟讲解知识,用15分钟组织学生做练习题,学生俨然成为学习的机器,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彰显个人积极情感。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与应用情感教学模式的方法
利用情感教学模式更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可谓势在必行,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在需求,给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感,落实情感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落实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且能够应用于生活之中。借助生活情境的力量,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与时代气息,拉近小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能够促进小学生自主接受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加法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小学生制作一些小学生能力范围内的购物清单,利用这些购物清单,让小学生意识到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处,促进小学生生活化学习意识的形成,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创设落实情感教学。故事情境往往较为生活、有活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听到故事,会让小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像在讲解“分一分与除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编制一个与除法相关的故事,引导小学生思考问题。中国古代“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引出除法概念的好工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喜爱的动物编故事,像“小狗汪汪与小猫喵喵是好朋友,今天是喵喵的生日,它邀请了汪汪和其它4位朋友,在切蛋糕时,喵喵犯了难。你能帮助喵喵分一分生日蛋糕吗?”可爱的动物故事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促进小学生积极面对数学问题。
(二)彰显数学学科之美,落实情感教学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数学之美。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简单,但内容十分丰富。数学中的数字、图形知识,都具有数学美学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热情。比如在讲解“认识图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认识的角、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引导学生拼图,使学生将自己认识的图形随机拼到一起,组合成新的图形。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小学生深入发现数学学科之美,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数学知识,是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小学数学课本中的许多数学概念都是奇迹的见证。千变万化的数学知识,让数学学科变得神秘且有趣。同样在认识图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模型,通过拉扯长方形的边与角,让其转变成为平行四边形。在此之前,小学生认为二者是不相关的两个图形,在观察这一现象后,其求知欲望变得强烈起来,从而成为了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三)优化数学教学方式,落实情感教育
首先,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加强师生互动。比如在讲解“倍数与因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小学生自主去总结倍数与因数概念,举出对应例子。更可以利用竞赛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出题比拼,活跃课堂氛围。
其次,教师要优化教学语言,落实情感教育。教学语言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信息载体,能够灵活应用教学语言,丰富教学语言形式,有利于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当代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实施教学,寓教于乐。
综上所述,利用情感教学模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益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观念的有效建立。认清小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发展特点,从数学教学内容中开发情感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优化以及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敏.浅谈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11).
[2] 黄潘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8).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