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培培
摘 要:情绪教育是素质教育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体现,是青少年素质教育新的研究视点。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阵地,应成为普及情绪教育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开展情绪教育,成立相关的情绪社团,鼓励青少年自行解决自身情绪问题。同时,将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青少情绪教育定位于学校对于解决当下青少年存在的生活、学习与交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素质教育;青少年;情绪教育;对策;意义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08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56
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能够促进学校对素质教育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青少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切入点。情绪作为影响人的行为与心理的重要因素,同样对于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入口。情绪教育的提出正是对应这一需要。然而,对青少年进行情绪教育的途径多样,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对青少年进行情绪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青少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现实是青少年成长起来的大部分家庭缺乏对其进行情绪教育的意识,而是过多地关注青少年的学业,使部分青少年与家庭成员缺少必要的沟通,虽相濡以沫但形同陌路,家庭情绪教育已不能给予青少年完整的情绪教育。社会层面对青少年情绪教育的关注主要体现在童年期的教学,出现各种机构,因为童年期的孩子有着较强的可塑性,情绪教育能够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从培训机构到学校,能见到形形色色的情绪教育方式,比如蒙氏教育,学校教育是目前中国最为普及的教育方式,这源自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从农村到城市都出现较为欣欣向荣的教育景象,一些家长由于具备了丰厚的经济条件,非常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入。中国的孩子两三岁开始进入幼儿园,其后的很长一段岁月很有可能都在学校度过。学校成为非常重要的教育场所。童年期的孩子对老师的敬仰程度远远高于家长,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儿童来说,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校作为青少年聚集场所,校园环境将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我们从学校入手讨论素质教育视野下青少年情绪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青少年情绪教育的对策
首先,学校是青少年聚集的场所。同龄人一起面对和处理问题,相互理解和尊重,比较容易在某些方面达成一致。这是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情绪教育的优势,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达到在情绪教育方面对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的目的,树立理性的情绪观。学校作为青少年家庭情绪教育与社会情绪教育之间的桥梁,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青少年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有着不同的个体差异,所有这些不同都将对青少年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受到同样的启发,但青少年对此却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理解上的偏颇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值得引起教育者的重视。作为学校,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同时,应完整地考虑到情绪教育的过程中青少年的个体差异。学校教育有着统一的方法,但如果教学方法被教条地使用就会导致教学模式显性化,由解决问题的教学转变为情绪教育知识的传授,因此在情绪教育方法上要灵活多变。尤其情绪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生活、学习与交流遇到的具体的情绪问题,情绪教育一定要密切联系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并具有明显的启发性。此外学校要重视创造理性处理情绪的环境,这需要学校自上而下地树立情绪教育的意识,做好情绪教育的宣传工作,比如以海报、故事或校园广播的形式,使理性处理自身情绪的意识深入内心。如此,情绪教育能够在学校得到广泛的普及。
其次,情绪教育在学校的具体开展。情绪教育在学校的全面展开需要学校领导层的决策,而具体工作的开展需要与学生全面接触的班主任或是授课教师。
班主任在学生生活和思想上能够发挥很好的引导作用,其不但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中,还要负责处理学生当中出现的突发问题,比如学生在集体的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冲突与摩擦,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情绪教育的最佳时机。班主任应充分利用所了解的情绪相关原理妥善地处理问题,对其进行恰当的情绪教育。任课教师的情绪教育体现在对课堂的整体把握能力上,能否有效地控制课堂氛围是情商高低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为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有趣实例诱发学生投入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热情的教师与仅把教学当作工作的教师带给学生影响是全然不同的。前者能给学生带来较多的正能量,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永不退缩的精神;后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状态容易使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厌倦,失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任课教师的情绪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以上描述是当下教师不具备情绪教育的意识现状导致的对于情绪教育的忽视而产生的。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层面加以重视。第一,对全校教师进行情绪教育知识与重要性的普及,传授情绪教育的基本方法以及应对突发状况时的紧急应对方法,尤其是班主任。第二,聘用专门的情绪教育专家对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师进行情绪教育方法的培训,增设情绪教育方面的师资,设置相关的情绪教育知识课程与训练课程。第三,任课教师应树立情绪教育的意识,认识到自身情绪的高低起落能够传染给学生,学生的不良情绪在任课老师的风趣讲堂上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调整。情绪传染是一种无形的情绪传递方式,即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人,人的心情都能或多或少的受影响,这是人心理研究中的奇妙之处,相关心理学家认为这源自人本身作为人的共性的基础之上。人可对此进行选择,离开或是回避,但课堂属于封闭性的场所,学生和教师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没有自行选择活动区域的权利,且在情绪控制方面,教师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教师是否具有情绪教育意识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氛围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任课教师充分意识到情绪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稍加留心的同时,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在无形中得到提升与改善。
再次,学生自主解决同龄人的情绪问题。学校实行相关的政策、教职员工具备了情绪教育意识,这都属于居高临下地对青少年进行情绪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家长或教师的强制性教育,久而久之易产生抵抗和叛逆情绪,这就需要其他的情绪教育方式对其进行补充。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是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此种方法的有效实施,需要得到校方的全面指导,有一定的组织性,学校和教师对其进行指导的时候避免对其进行过多的干涉,鼓励青少年自由地、创新性地解决同龄人的情绪问题,以达到对他人进行正确的情绪引导。学校统一组织成立青少年情绪教育社团,配备专门的教师对青少年情绪教育社团进行指导,选择素质与觉悟较高的学生,针对青少年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特长成立对应的小组,例如学习组、交流组、冲突组等,选择的学生经过情绪教育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应能做到客观开明地看待同龄人的冲突,祛除可能存在的偏见,可根据对同龄人遇到的问题发表个人意见或观点,切记从主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极端的处理,即要求情绪社团的小组成员与同龄的青少年相比具备较强的综合考虑和处理应急事件和问题的能力,并能对他人的问题提出有可行性的建议,帮助青少年解决因情绪带来的问题或迷惑。学校层面的社团针对全校的学生,在处理学生情绪问题方面的能力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具体到各个二级学院或年级学部,同样可以成立情绪调节的小社团用以解决或处理各学院或各年级青少年遇到的情绪问题。更进一步,各个班级可成立自己的情绪调解小组用以具体解决班级内同学遇到的情绪问题,小组成员经过民主选择,选取全班同学公认的有一定威望、能够客观全面地处理同学情绪问题的学生作为班级情绪小组的调解成员。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减少学校情绪社团的压力与工作量,还能使班级情绪小组更为具体地解决同学情绪问题,较为顺利地帮助同龄青少年解决因为个人情绪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班级情绪调节小组的优秀成员经过相关人员的推荐可升级为年级学部甚至学校情绪社团的情绪调节成员。情绪调节社团或小组能够普及学生对情绪的认识,意识到自身情绪对个体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意识到自身情绪的可调节性,引导青少年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青少年情绪教育定位于学校的意义
就目前中国的教育国情来说,学校是实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虽然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综合国力的提升都从各个方面显示出国民教育素质的提高,但是留守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在中国的广大国土上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且与其朝夕相处的家庭成员大多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这种境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除去吃饱穿暖的生理需求,其他尤其是教育基本处于被放养的状态,生活环境的狭小与眼前的一切每天夜以继日地重复出现,所有这些都会在青少年的心灵中刻下永久的痕迹。所幸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有机会接受学校教育,学校成为他们接触外部世界的主要窗口,学校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凸显。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试教育的现状逐渐发生改变,素质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最为突出的,师资建设以及高等学校的教育专业设置出现了特殊教育,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较为集中地在待遇和福利上体现出来,这在中小学已经投入实施,中小学的教育从学生的心理、生活与学习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重视。全国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青少年人群处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的前奏上,素质教育被不断地强调,教师具备了这样的意识,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许多问题。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可塑性与中小学相比较差,已有的烙印留在心灵的顽固观念使他们难以从现有状态中解脱出来。因此在交流、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出现的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将进一步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学校青少年情绪教育的普及与实施能够帮助青少年循序渐进地解决现有的问题,是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地争取改变。其借助于学习新的知识概念,理解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心灵中的许多问题和烙印也能在此过程中得到缓解。作为教育者,应深刻地意识到学生自身问题存在的根源,才能使其有针对性地得到有效地解决。
参考文献:
[1] 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美]戈尔曼,杨春晓译.情商[M].中信出版社,2010.
[3] 张耀庭.论素质教育视野下的情绪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4)
[4] 王勇.素质教育中教师角色更新[J].内蒙古教育,2012(8).
[5] 陈国耀.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2).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