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取向分析

2016-05-30 02:37曾嘉黄英女
亚太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

曾嘉 黄英女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学生的职业取向特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基于广东省医药类大学生职业取向的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大学生职业取向的类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个性化指导的依据。

关键词:职业取向;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

一、大学生职业取向的类型划分

职业取向是指人们希望从事某种职业的态度倾向,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心理倾向,是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职业、追求职业及其所达到什么水平、程度的主观向往。职业心理取向有两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照四种气质类型划分,二是按照择业模式划分。

(一)按照四种气质类型划分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气质类型包括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多血质主要表现为自信心强、活动力与适应力较高,其适合的职业有:医药代表、自主创业等;胆汁质主要表现为容易激动,精力旺盛,其适合的职业有:销售业务员等;黏液质主要表现为自我克制能力强,态度持重,专心致志,其实适合的职业有:教育研究、医生等。抑郁质主要表现为情感细腻,小心谨慎,观察力强,其适合的职业有:文秘、行政管理等。

(二)按照大学生的择业模式来划分

一是自我中心模式:大学生以个人的价值观、兴趣、个性、才能或能力为中心,寻找适合于自我的组织、职业或岗位;二是环境中心模式:大学生不考虑(或不过多考虑)自己的价值观、兴趣、个性和能力,而是适应环境的需求,调整、改变甚至伪装自己以求获得职位;三是家庭中心模式:该种模式考虑的是能照顾家庭或为家庭所照顾,符合家庭生活方式的需要,以取得工作生活的平衡,是工作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和生物生命周期的一种结合;四是地域中心模式:在择业时考虑组织所在地,以此为前提再考虑职业、岗位或组织等方面;五是社会发展模式:该模式的大学生一般具有比较强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选择到那些经济条件、环境条件比较差的地方去。

二、大学生职业取向的特征与分析

课题组于2015年在广东省四所医药类高校(广东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份数914份,有效率为91.4%,调查年级分布比例为:大一占32.7%,大二占17%,大三占15.3%,大四占35%。在专业类型方面,医药类专业的大学生占75.6%,而其他专业占24.4%。此次调查有选择性地偏向于大一年级和大四年级的学生,原因有二:①大学一年级是新生,广泛了解新生的就业心理需求,有助于长效就业心理指导机制的建立;②大四年级接触社会机会较多,因此对就业情况的了解较深入,从他们身上获取答案更切合实际。大学生职业取向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良好

目前,由于全国高校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据调查结果显示,76.7%的大学生都表示曾经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或上过相关的课程,其中还有31.8%的大学生曾经接受过学校心理咨询或指导,68.5%的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未来的择业与就业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有57%的大学生认为个性化指导工作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增加心理咨询教师的数量、整合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和网络化等等。同时,48%的大学生倾向于自我中心模式,27.9%的大学生倾向于环境中心模式。总体而言,由于医药类大学生的专业意识比较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较高。

(二)职业取向存在多样化

过去医药类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存在集中性、趋同性,大多数都倾向于在医院工作。而在此次调查中,大学生对于职业的选择呈现出多样性,出现了一些新的职业类型,并能根据社会的发展理性地选择职业。在职业取向的气质类型上,多血质占16.8%,胆汁质占20.5%,粘液质占55.8%,抑郁质占6.9%。有学生表示将顺应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从事一些相关的创新创业工作。这一调查结果比较符合医药类高校的专业特色,说明他们能够以专业为依托,同时兼顾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职业核心竞争力增强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大发展的态势下,当今大学生的忧患意识逐渐增强,开拓创新精神有所提高,过去多数医药类大学生羡慕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工作,而如今崇尚自主创新创业的比例则越来越高。调查结果显示,35%的医药类大学生打算考研,具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占13.9%,51.1%的大学生选择就业。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新常态,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多数医药类大学生选择在广东地区或家乡择业,并逐渐注重自身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以及社会实践方面的培养。62.7%的大学生指出自己目前最期待改善的素质或能力主要是“解决问题及沟通协调能力”,次之则是“相关工作和实习的经验”以及“创新创业的能力”。

(四)职业期望水平趋于理性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水平逐渐趋于理性。其中在薪酬水平方面,65.1%的大學生对薪酬水平的期望在3000-5000元,而期望在5000-7000元的大学生占比为21.6%,在7000元以上(含7000元)的大学生比例为13.3%。其中,医药类专业大学生的平均薪酬水平的期望值比其他专业的学生高9.6%。而在职业类型方面,过去许多大学生热衷报考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现象不再,更多的大学生愿意尝试一些与当今新兴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医药类职业或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曾嘉.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广东高校毕业生职业取向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

[2]田海燕.当代大学生职业行为取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社科纵横,2014(7).

[3]郑礼平,陈伯利.回归与超越:高校继续教育的职业取向[J].教育研究,2012(11).

[4]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M].重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5]兰顺东.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8(3).

(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寒风吹彻》的个性化解读
高考议论文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