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6-05-30 02:20古文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摩擦力物理科学

古文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025-01

探究能力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领悟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方法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学习模式。探究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问题”研究是人们对科学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开展探究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价值体验,从而全面发展学生探究科学本质的能力。

一、认识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胡适曾经对北大毕业生说:“问题是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我们的思维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容易陷入滞涩与休眠状态,而问题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某种不确定性,使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打破思维定势。当学生碰到令自己感到困难的问题时,他就会受到刺激。布鲁纳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促进学生进行“反省性”探究,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在这种状态转变过程中,智力活动总是尝试性、探究性的,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

阿基米德为测定王冠含金的纯度,废寝忘食,未料在洗澡时不经意间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尽管人们至今尚未能够破译“灵感”“顿悟”之谜。我们可以想象,当某一问题已不受直接注意时,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仍保持对问题的思索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有时反而可能造成思路的堵塞或误入歧途。而一旦松弛下来,就可能迸发出火花。

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对于探究实验的教学,是新课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新点。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围绕素质教育主题,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重点,探索一种实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过程从知识本位向教学本位、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单纯继承学习向创新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转化。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作为载体的,许多现象可以说明所要讲述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知识。探究实验的教学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提出要新,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热现象》时提出在我们生活中热水瓶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你知道热水瓶的保温与什么因素有关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热水瓶里开水的多少与保温性能的关系”;在学习《摩擦力》时提出我们都会走路,走路靠的是摩擦力,但是我们发现有时我们走得很稳,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利用探究解决问题

要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大胆提出假设,开展讨论,分组设计检验猜想的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如何操作等。例如在《重力》一节的教学中,“探究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引导学生猜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形状、体积、质量等因素是否有关,并设计选用相关材料进行探究;在《摩擦力》教学中,“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让学生以实验组为单位,结合猜测“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

四、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画面,比如,神六的升天过程以及航天员走出飞船将五星红旗带到太空;隐形飞机等。在展示的同时使学生明白这些高科技离不开物理,从而激发他们学物理的兴趣。最后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纵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产于风华正茂、思想敏捷的青年时期。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时是31岁;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时是37岁。他们伟大的成就令我们羡慕,但他们成功的背后却有惊人的付出。由此启示同学们世界上没有信手拈来成功,趁现在精力充沛努力学习,不畏艰辛,开拓进取。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摩擦力物理科学
只因是物理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神奇的摩擦力
科学拔牙
我不是教物理的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