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湾格花原》中的回归观念

2016-05-30 21:53张倩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童真成人

张倩

【摘要】:昔日的先锋文学大将马原,近几年逐渐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回归,而生活环境的转变,令其对人与自然,成人与儿童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回归观念成为马原首部儿童文学《湾格花原》的重要主题。他在这部历险记体童话中,试图通过讲述一场成人与儿童的冒险之旅,引导人们正视自然观念和成人“童真”观念,最终达到引领这些观念回归的目的。

【关键词】:回归观念;崇敬自然;成人“童真”;

作家马原是中国“先锋小说”的先驱者,他的出现不仅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的写作也影响了整整一代作家,在中国的当代文学史上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同于往日的犀利,马原自三十五岁后,小说由之前的先锋姿态转向十足的保守派。在经历了人生第一个甲子之后,写作了四十几年小说的马原,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创作了第一部历险记体童话《湾格花原》。《湾格花原》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史前地球,为孩子们呈现一个独特的幻想之境,体现了马原鲜明的回归观念。

一、自然观念的回归

马原的小说总是不遗余力的塑造一个又一个自然之景,这些景观描写,不仅传达了作家的精神世界,更体现了马原对大自然的敬意。《湾格花原》讲述了能够听懂动物语言并与它们沟通的少年湾格花原,带领父亲的朋友小风叔叔共赴他的“秘密基地”——以湾格花原名字命名的“湾格花原”,意外闯入史前地球的一段冒险之旅。

《湾格花原》的“湾格花原”是“人类尚未登临的那个时候的地球”,“那个时候地球上的万物是那么和谐,众生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和共有的生存法则,大自然实行的是绝对意义上的平衡机制,生命之舞展现的是今天的人类所期盼的天堂盛景。”[1]那里有许多闻所未见的物种:翅膀上有大眼睛的粉色蝴蝶、机灵的竹鼠姑娘、生机勃勃的甜竹、能神奇止血的土半夏、“长脚”大蜘蛛、造房子能手的白蚁以及改吃松果的吸血蝙蝠。这些神秘又充满魅力的物种在这个神奇的“国度”里按照它们自己的生存逻辑有条不紊的生活着,构建了一个和谐的、极有秩序的大自然。

“自然”这一主题一直存在于成人文学中,这些年逐渐有式微的趋势,而在儿童文学界却恰恰相反。进入20世纪以后,儿童文学创作对自然界的关注也发生了转变。儿童文学作家开始将创作的眼光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自然转向地球上的生物自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野生植物与动物被现代文明所破坏,保护生物自然的呼吁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热情,致使各种生物,尤其是那些形象奇特、性格怪异的动物们,纷纷变成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角。”[2]

《湾格花原》中的“自然主题”主要由诱因和主因两部分促成。

马原因几年前肺部患有肿瘤,选择从大都市搬往西双版纳南糯山的一个小寨内修养,他自己也言说目前的生活是由“轿车生活”向“皮卡生活”转变。在创作《湾格花原》时,马原正在经历由都市的喧嚣到村落的宁静,显然,生活方式的转变令马原更为正视自然、重视自然,并直接成为影响《湾格花原》创作的重要诱因。

马原对自然的关注由来已久,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是《湾格花原》“自然主题”产生的重要主因。在其前期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自然的态度始终是敬畏不已的。例如,《冈底斯的诱惑》中,他笔下的冈底斯山就是一座蕴含生死真谛的深山,这块地球上最高也是最大的高地上,虽没有丛林密布,却也有着更具活力的生物。可见,马原是一个“观察者”,他敏锐的发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高速异化,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身份转换也早已由最初的“被施予者”变为“入侵者”。基于自己对理想自然的想象,马原构建了“湾格花原”这个幻想国度。然而,小风叔叔的意外闯入却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许多麻烦,被破坏的蜂鸟的巢,意外丧生的吸血蝙蝠,都显示出人类对于这个地方只能是“入侵者”的形象。但是,马原将儿童从这些“入侵者”中分离开来,“在童话里孩子们总是它们(动物们)的朋友,大人们从来就不是。你们把它们从它们的家园赶走,让它们无家可归。”[3]同时,自然对人类的控诉也是通过儿童之口传达,“你们大人都是些自私自利的家伙,跟你們什么话也说不通,也难怪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怕你们。”[4]可见,在马原看来,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的矛盾还是十分尖锐的,而湾格花原这种儿童形象的出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留下些许生机。这一构思也透露出马原对人类自然观念的回歸,存有些许期待。

二、成人“童真”观念的回归

奇异的幻想、自然的天性和率真的语言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成人在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感性思维逐渐弱化,蛰伏的理性思维逐渐取代感性思维,阻碍了他们对于事物本真的探寻,也使得“童心”意识成为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一大热门主题。儿童文学是极富感性化表现的文学,感性化的描写不仅能够得到儿童的共鸣,也能够唤起成人对童年的回忆,使他们能够在短暂的追忆和安慰后,重新找回遗忘的“童真”意识。

马原在唤回成人“童真”意识的方式上极具特色,《湾格花原》用突显儿童“领导”作用的方式来消解成人社会的权威,以达到唤醒成人“童真”观念的目的。

《湾格花原》打破以往儿童群体冒险的模式,将冒险的主人公改为“儿童+成人”的模式,更出人意料的将这场冒险的主导者设为儿童。“某些游历、探险题材的作品,作者总爱从头到尾穿插个孩子,跟着东看西问,也故意造点误会矛盾,以为这就是儿童文学了。其实,安排的不好,这孩子往往只是个被牵来牵去的木偶,这作品成了木偶游历记、或者木偶探险记。”[5]而湾格花原这位小主人公身上不仅有着一般少年冒险小说主人公应有的品质,勇敢、机智、爱冒险,除此之外,作家还赋予了他一种更奇特的能力:与动物对话。这几项能力使得在这段冒险中,湾格花原这个小主人公成功胜任了领导者这一角色。马原通过湾格花原可以与动物相互交流而小风叔叔则不能的这种方式,成功将小风叔叔从他们的冒险地隔离“出去”,再次宣布了儿童对这个神秘世界的主权地位。“湾格花原”,这个象征着自然世界和儿童精神世界的奇幻国度,用它固有的生存逻辑和法则,消解着来自人类社会和成人精神世界的盲目主宰。

儿童成长到成人阶段是不可逆转的自然现象,成人虽无法永久的拥有童年时的感性体验和逻辑思维,但是,不忘本真,常保童心,能够令成人维持纯洁的心灵,拥有儿童的想象力,更易发现事物的本质。故事的最后,为自己成功骗过了大人而洋洋得意的湾格花原,“却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长成了大人”。[6]这是作家对仍保持着童真的儿童的警醒,更是对儿童必然要成长到成人阶段的无能为力。

四、总论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在评价《湾格花原》中讲到,“博尔赫斯曾说过,伟大的文学最终都趋向于一种儿童文学。以前对这句话一直都不理解,读了马原的这部作品,我认为,儿童文学给文学提供的重要价值是,保持心灵的纯度,保持儿童世界的想象力,以及语言的纯净。”[7]

马原的《湾格花原》通过塑造一个幻想的史前地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与自然,文明与原始,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碰撞,试图引领我们正视自然观念和成人“童真”观念的同时,更进一步正视这些观念的回归。

注释:

[1]马原.湾格花原.自跋[M].杭州:浙江儿童出版社,2016:3.

[2]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4.

[3]马原.湾格花原[M].杭州:浙江儿童出版社,2016:100.

[4]马原.湾格花原[M].杭州:浙江儿童出版社,2016:100.

[5] 洪汛涛.儿童.文学.作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26.

[6]马原.湾格花原.[M].杭州:浙江儿童出版社,2016:184.

[7]陈香.名作家为何纷纷涉足少儿文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2-26.

猜你喜欢
童真成人
童真
爱上游戏,回归童真
袁书清:成人达己 精进不休
“想东想西”展童真
快乐作文,童真表达
成人不自在
奇趣童真 欢乐亲子
前后的童真
成人肺隔离症诊断研究进展
Un rite de pa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