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星
【摘要】:生活于乾嘉時期的沈复,并没有被乾嘉学派的考据之风所影响,而是深受以袁枚为代表的崇尚真情、提倡性灵、反对传统的新思潮的感召,用自己的真性情书写了《浮生六记》。此书自近代被发现以来,作品以其反映出人物的性情之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一直深受读者的追捧和喜爱。此论文主要对沈复其妻陈芸的人物分析来体味作品中的真性情,来体会平凡人生的艺术美。
【关键词】:《浮生六记》;沈复;陈芸;真性情
中国当代学者周国平在其文章《论真性情》里写道:“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据此可知,作者沈复就是这样真性情的人。所谓夫唱妇随,沈复是一个真性情的人,那作为与沈复心灵契合的人---陳芸,她必然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文中也有多处的验证,下面我们来一一进行解读和说明。
“深于情者,不仅对宇宙人生体会到至深的无名的哀感,扩而充之,可以成为耶稣、释迎的悲天悯人;就是快乐的体验也是深入肺腑,惊心动魄;浅俗薄情的人,不仅不能深哀,且不知所谓真乐。”[1]因为神于情,所以能深哀,也能知道真正的乐趣。芸的真性情一方面就体现在她的善良深情。
1.温柔多情,善良真挚
第一,她深于爱情。婚前她不怕流言蜚语,只为能让沈复吃上符合其胃口的暖粥小菜,就将这些吃食偷偷的藏在自己的房间里,堂兄来问,只说没有,一心等待着晚归的三白来吃。沈复出水痘,陈芸便为他祈福,因此斋戒数年,一直到结婚后才开戒;婚后,与沈复甜蜜恩爱,夫妻情深,她精心安排夫君的饮食起居:知道沈复不喜多菜,只爱小饮,芸便为他制作了一个梅花盒,有了这个盒子“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沈复要和朋友去郊外踏春,但因苦无酒家小饮而发愁,芸便立即想出了办法,去集市租来了卖馄饨者的担子,在郊外为他们暖酒烹肴。陪着夫君游山玩水,支持夫君的朋友宴会,一切只为夫君着想。
第二,她深于亲情。首先,正如上面所讲到的,沈复的弟媳在结婚时缺少珠花,芸立即毫不犹豫地就拿出了自己的珠花,连旁边的丫鬟都替她感到惋惜,可她却说到:“凡为妇人,已属纯阴,珠乃纯阴之精,用为首饰,阳气全克矣,何贵焉。”因为她认为一家人何必分你我,她看重的是亲情。其次,在沈复随父在海宁期间,能笔墨的陈芸便代笔家书,后来家里有些闲言碎语,沈复的母亲便怀疑陈芸叙述不当,不让她代笔,而沈复的父亲见到不是陈芸的笔迹了,以为陈芸不屑代笔,很是生气,沈复本想替陈芸辩解,但陈芸为了一家人的和气,宁愿自己受气,阻止了沈复。再次,陈芸因为弟弟和母亲的相继离世,一病不起,又随之各种事情,她竟也离开了人世。她看重亲情,因此她能考虑到家里的每一位成员,也尽量为家庭贡献出她的一份力量。
第三,深于友情。最能体现这一点莫过于这两件事了,第一件事是憨园事件,她与憨园一见如故,很是投缘,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一起登山,一起游览名胜,最终结为姐妹,甚至陈芸都想让自己的丈夫取憨园为妾,并做好了约定,可最后,憨园“为有力者夺去”,这让芸很是伤心,第二件事便是阿双事件,阿双是陈芸的好姐妹华夫人送给她的一小奚奴,可谁曾想到这阿双竟然卷走了陈芸仅剩的贵重物品而逃之夭夭,陈芸怕是阿双的父母故意把他藏起来,想要去敲诈华夫人,这让陈芸很是担忧,觉得自己无颜去面对自己的好姐妹、好朋友。陈芸一心只想到朋友的利益,而都不去想自己才是真正的受害人。
第四,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和真正淳朴的善心。她所看到的一石一虫、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她爱护它们“惜枝怜叶不忍畅剪”。前面的深于爱情、亲情、友情的各种例子不是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她的爱心和善心,因为拥有爱心,所以她的爱不是狭窄的,她爱所有。因为拥有善心,她不顾自己的利益,珠花她可以舍弃,钱财可以舍弃,只要他人是快乐的。这样深于情,善良的陈芸又是易受感动。“见芸一人支颐独坐镜奁之侧,余曰:‘何不快乃尔?芸曰:‘观剧原以陶情,今日之戏徒令人断肠耳。俞与王皆笑之。余曰:‘此深于情者也。俞曰:‘嫂将竟日独坐于此耶?莹曰:“候有可观者再往耳。”王闻言先出,请吾母点《刺梁》《后索》等剧,劝芸出观,始称快。”从种种事情中,我们看不出芸有半点的矫情,这一切自然而然,因为这些是芸真性情的体现。
2.不受束缚,率真自然
封建时期礼教思想森严,对女子的要求更是严格,三从四德,七处等各种条条框框约束她们,而芸却不管这些。她没有像节妇一样不苟言笑,木讷严谨;也不像“大家闺秀”般的矜持和孤高。她并不推崇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因此她识字读书吟诗,而且特别有才情,曾吟诵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句子。文中沈复这样写道:“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芸不仅写诗,也与自己的夫君一同品评李白杜甫的诗歌,她不盲目跟风,有自己的观点,大胆尊崇自己所爱。她喜欢李诗的“潇洒落拓”,认为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她喜欢李诗,正是喜欢诗中所渗透的那种本真的性灵思想,喜欢诗歌中表现出的洒脱不羁的诗人形象。
于是,她敢于向夫君允诺等她老了,就和他一起去附近的虎阜、灵岩、西湖、平山游玩。更为大胆事,在沈复的鼓动下,她能不顾封建礼教,瞒着公公婆婆女扮男装夜游水仙庙。夜游水仙庙,陈芸是在夫君的鼓动下,最后是女扮男装才去实行,总的来说,她还是在一定封建礼教允许的框架下。但是与夫君一起前往太湖,这就是陈芸完全打破封建常规了,在知道沈复要去的地方经过太湖时,我主动地向夫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自己想出了与夫君一同游玩的方法,不再是女扮男装,而是直接以女性的省份与君出游,而且在船上和沈复、船家女一起月下饮酒,相互嬉戏,还调侃船家女与自己的夫君,我想这种事情在当时的年代又有几个女子能做到,现今也不一定常见啊。
陈芸追求本真、崇尚性灵的自由精神,她所做一切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一切来自于她的真性情,没有做作,没有虚假,只有一颗真诚多情的心。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惟有最真实的生气和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伤。”陈芸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人,因此她能激起人们对她的喜欢和怜爱。
参考文献:
[1][沈复.浮生六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101.
(下引《浮生六记》原文皆出自同一版本,不复赘述。)
[2]徐柏容.《浮生六记》与沈复陈芸[J].书屋,1996:57.
[3][7][8]唐梦玲.《浮生六记》美学意蕴探析[D].中南大学,2009:6,4,5.
[4]程小青.论《浮生六记》中的沈复[J].闽江学院学报,2008(6):68.
[5]俞平伯.重刊<浮生六记>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70-71.
[6]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184.
[9]王英志.清代性灵派乃江南诗派[J].河北学刊,2010(3):100.
[10]周国平.如何在无趣的生活活得有趣[J].视野,2014-08-23.
[11]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84.
[12]宗白华.艺境——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