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安生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
姚叔来,C.F.YAU,姚昌复,神秘人物,今天不该不晓。
他有很深的背景,也有西方人认可的学识;他是商人,被国际承认,但国内少闻;他获得过荣誉,瑞典国王授勋:他专职中国古代艺术品,西方依赖他鉴定:他精著述,向西方传播中国人的美学和趣味;他有个性,始终追随张静江,将通运公司奉献给辛亥革命。
(一)通运公司和姚叔来背景
北京琉璃厂和南方古玩界闻其名但不知人。大商人在海外或纽约经营中国古玩,美国古董商出手大方,矣矣。民国政商界,知他和革命圣人张静江(本名增澄,字静江,1876-1950)有特殊关系是确实,但不见他张显,离动荡权力和民国风雨政治的漩涡几近中心,却从无建树,故闻者戚戚听者索然。其人的政治背景和商人身份,在西方早已不是秘密,他善操英语,熟练掌握东西方文化,最受西方青睐。通运公司的总经理的身份,使他在海外的活动,能按照西方人的规则,并轻易融入上流社会。从二十世纪初叶至一次世界大战,从巴黎、伦敦重心转移到纽约,从三四十年代欧美名声鹊起,中华革命党有受益,志士学子有受益,海外华人和宦海沉落的名贵,踵接相至都有受益。今天市场上的重要艺术品,大多也与他有关。他和张静江的通运公司,查民国史可以碰到。在通运公司,他和张静江共占股份。
姚叔来真名姚昌复,字叔来,1884年1月17日生于苏州,殁于1963(以后不入世)年,英文拼写YauChang Foo,西方对C.F.Yau这三个英文字很熟悉,在博物馆如雷贯耳,在拍卖行如数家珍,闻风而至。今天说不知,其实是不知者不知。
姚叔来1902年10月4日乘法国邮轮安南号,随满清派驻巴黎上任领事的孙宝琦(1867年-1931年)团队同往,同行有张静江、姚蕙(1879年-1918年)、李石曾(1881年-1973年,李鸿藻之子),还有卢琴斋(CT.Loo,1880年-1957年)、吴启州(K.K.Chow)等。姚叔来的父亲和孙宝琦同是李石曾的父亲李鸿藻的学生,姚蕙是姚叔来的姐姐,也是张静江的夫人(此时已是2个孩子的母亲)。他们在巴黎创办了通运公司(Ton-Ying&Co.1903年),直到1950年张静江在纽约去世,通运公司继续由姚叔来主持,到他们共同生命的结束。
姚叔来,苏州人,父名菊歧,字丙然,光绪进士,人翰林御前陪读,后置山东济南府大学士,曾参与创立中国第一所英文学校。南浔富商张宝菩(1856年-1928年,张静江父)因同乡孙宝琦关系结识姚菊岐,两家结下姻缘。姚叔来本人后来(1905年)获得过清朝末班功名,受家庭熏陶,他通中国古董,对青铜器、陶瓷、古代书画、玉器情有独钟。20世纪30年代著有《中国书画研究(The Study of Chinese Paintings)》,全英文,由世界最高学府牛津大学出版社1940年精装版出版,林语堂(1895年-1976年)代写序,牛津、纽约、多伦多三地发行,书中详录唐宋元真迹,今不多见。
姚叔来自通运公司创办至其去世,一直是总经理,从未变更。民国史一般了解通运公司海外生丝茶叶贸易,浙江民族工业成绩,那是大历史,但缺乏细节。
民间有蛛丝马迹,但需要梳理:
(1)1905年,孙中山(1866年-1925年)携张静江字据到纽约通运公司曼哈顿第五大道566号,领取3万美元辛亥革命活动金,经手人是他;
(2)1907年,参与中国在海外最早的《(巴黎)新世纪》(周刊)创办,由吴稚晖(1865年-1953年)、李石曾于1907年6月21日发起,姚蕙担任美术设计,该刊与《天义报》同为中国最早的发行物,宣扬无政府主义;
(3)1925年,担任纽约华侨界孙中山追悼会主祭;
(4)1931年,接待和安排梅兰芳在纽约的演出活动;
(5)斗鸡台(戴家湾)西周早期青铜禁流失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知情人;
(6)现台北故宫收藏的《资源委员会档案》册的提供者等。该档案即属民国财政部档案,资源委员会即国民党财政部前身,张静江任主任。他和著名英国陶瓷古董商大维德(Slr_Percival David,1892年-1964年),美国收藏大家默尔夫人(Mrs.William Henry Moore,1859年-1955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Gustaf Vl Adolf of Sweden,1882年-1973年),美国早期东方学者和权威人士,政商及国民党高层贵戚,江浙古董藏户藏家和名士等的关系,多数为人所不知。
姚叔来的夫人吴氏(宛如,1882-1982),英文拼写Yau Woo Shee(姚吴氏),北平人,名宦世家,晚年和张静江的继室夫人朱逸民(豆豆,智轶,1899/1900年-1991年),画家余静芝(1890年一1967年?)等,参与美国华人首富沈家桢(1913年-2007年)捐办的美国佛教会。
通运公司其他人如卢琴斋,原是张静江家的大菜厨,吴启周原是张家典当铺当朝奉,吴母原是张静江的弟弟张增鉴(澹如,1882年-?年)的奶妈。上海卢吴公司命名取其二人之姓。
张静江为支援孙中山耗尽海外积蓄,卢琴斋另立公司C.T.Loo&Co.,该公司是卢琴斋其它所有公司名号之宗。民国海外纵横欧美享誉博物馆和收藏界的通运公司和CT卢公司,原是一家和后来分家。同时期还有日本的山中会社(Yamanaka&Co.社长归堂学人),他们是20世纪初欧亚美亚洲文物热的三驾马车,造成的影响今天还在喋喋讨论。
但研究20世纪初海外中国文物的命运,应注重考据和尊重历史原貌。归堂学人著有《获古图录》,卢琴斋著有《中国古玉》,姚叔来著有《中国古代书画》,庞莱臣(元济,1864年-1949年)著有几大册书画个人收藏,对西方影响颇深,贡献也颇大。天下之大,失于此者得与彼,散于私者得于公,多存厚亡之律。中国人在世界,每人都感觉比过去好看,但谁又不沾此帶来之光。
姚蕙(1879年-1918年),姚叔来的亲姐姐。1902年初张静江随岳父及孙宝琦(李鸿藻的两个得意门生)进京得识李鸿藻(1820年-1897年)的儿子李石增,随即共同商定作为即将出任法国领事的孙宝琦的随员,赶赴巴黎去见见世面,姚叔来当年19岁,也进入行列,浩浩荡荡一大阵20余人到巴黎,由此开启了通运公司的历史。姚蕙为张静江生育5个女儿。
朱逸民(1901年-1991年),张静江和继室夫人。她是贫苦人家的小家碧玉,1913年起被张静江包养受私塾教育,出落成大家闺秀。姚蕙意外在纽约中央公园受伤去世,张静江制备水晶棺使她安返故乡,也是她成为中国第一个有此待遇的人。张静江和朱逸民1 921年有第一个孩子,一共为张家生育2男5女。20世纪60年代她和姚叔来夫人吴宛如是参与创建美国佛教会的积极分子,两个家庭自始至终亲如一体。
姚叔来二十世纪初经常往返于欧美和中国之间,此期间也是英国古董商大维德疯狂收购中国宫廷瓷器的时期,而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通运公司。姚叔来曾接到盐业银行寄信,催他尽快回国处理相关事宜。
姚氏宛如(1882年-1982年)出身北京望族,书香门第,姚吴两家应属门当户对。她比姚叔来大2岁,且比姚叔来长寿许多。1911年他们的女儿出生,曾就读上海中西女塾和上海中西女子中学,20世纪三四十年代移民美国。
蒋介石第三任夫人陈洁如(1906年-1971年)此时也常来张家,她们之前就是好友。1960年周恩来在北京款待陈洁如时,问她最想见到的人是谁,陈洁如回答说是张家三小姐张芸英(1904年-1998年)。据说北伐前在广州,张芸英曾在海边当众把宋子文(1894年-1971年)的求婚戒指扔进大海。
张芷英(1902年-1975年),张静江的二女儿,婚南浔周君梅(1896年-1989年),姚叔来是他们的舅舅。1923年世界丝绸博览会在纽约举行,周君梅被丝商推选为参加代表。
孙中山先生纽约国际痛悼会,1925年3月22日,姚叔来以及其他人包括:大律师林百克(1871年-1939年),哲学教授杜威(John Dewey,1859年-1952年),印度党领袖远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罗隆基(1896年-1965年),及助祭湖北余上沅、吴江孙本文、吉林娄学熙,和桂崇基、梅其驹等均有到场。姚叔来等挽联为:
姑无论革命首功,即兹奋斗精神,岭表九年,已堪千古。
慎莫谓兴邦多难,长此偷安心理,神州五族,难保终朝。
——姚步叔来、潘梓彝、李国钦、阮晓繁
纽约游艇俱乐部(New York Yacht Club,1844年-),美国上流社会著名的高级私人活动场所,很多美国政界、银行、地产、军火和好莱坞等当时许多名流均有加入,其中:
布兰登,美国国务卿助理,二战期间负责欧洲外交,及任南美洲各国外长,是促成西班牙退出轴心国和影响南美洲独立运动新兴的关键政治家,1945年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人物,只知司徒雷登或麦克阿瑟,当然还不是世界史。
施特鲁博,美国二战时期的海军上将,美国海军的最高将领,按美国海军的最高军衔为上将。
何世礼(1906年-1998年),香港何东爵士三子,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早年投奔张学良(1901年-2001年),1949年任国防部次长。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蒋介石亦派顾维钧(1888年-1985年)和何世礼多次向麦克阿瑟(1880年-1964年)请兵,最终没直接出兵。1952年,何世礼任台湾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委员会首席代表,台湾行政院美援运用委员会委员。1956年4月26日,何东爵士去世后继承巨额家产,包括《工商日报》和民生物产公司,1998年7月26日于香港去世,独子何鸿毅(1932年-)。
钱德珩的妹妹钱德璋是刘承干的夫人,哥哥是外交家钱泰(1882年-1962年),所以都是张静江的亲戚。刘承干(字贞一,号翰怡,1882年-1963年)是刘镛(1825年-1889年)的孙子,南浔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嘉业堂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私人藏书楼,1937年南浔沦陷,日本人曾经保护,1949年4月,解放军渡江后,周恩来特别电令派部队保护,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承干留下日记51本,现藏上海图书馆古籍部。
张石铭(名钧衡,字石铭,1871年-1928年)是钱币书画收藏大本营“懿德堂”的主人,也是西泠印社的发起人,其子张叔驯(名乃骥,字叔驯,1899年-1948年),中国钱币大王,并擅古玉书画,1937年随张静江出国后定居纽约。张叔驯先在卢琴斋的纽约古董店从事鉴定,后与薛寿萱(1900年-1972年)、宋子文、顾维钧、荣鸿三、席德懋、宋子良等华人政商名流结成密友,合作古玩收藏。
另外,蒋介石(1887年-1975年)最初认识张静江,通过的是日本留学(1908年)的同学张石铭的另一个儿子张乃骅(1892年-1918年),地点在陈果夫和陈立夫(1892年-1951年、1900-2001年)的父亲陈其美(1878年-1916年)家中(1912年),并由张静江介绍给孙中山。张静江是蒋介石1913年加入中华革命党的监誓人。
张石铭(1871-1928)是张静江(1877年-1950年)的堂兄,张石铭的父亲张宝庆(1846年-1922年)和张静江的父亲张宝菩(1856年-1926年)是同父(张颂贤,1817年-1892年)亲兄弟。
张静江从海外资助孙中山起,到亲身投入革命,最后又回到通运公司,走了一个圆圈,也许正应了1936年8月印光法师的话。
据说对张静江思想转折起开示作用的印光法师,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者。其開示名言: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二)姚叔来经手的重要文物和来去线索
1927年起,姚叔来开始留心搜集从清朝内府和太监手中流散民间的宫廷瓷器,此后不久,他又抓住盐业银行(1915年成立)准备拍卖1901年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抵押在中国各个银行(北洋银元局直隶银行等)的瓷器之机,一次性抢购了至少40余件宋元明清精品,并分批运往美国在大都会博物馆筹展。1930年,他又回到北京,帮助故宫整理清宫旧藏,策划各种展览手册,期间继续在北京同古董商争购瓷器,当时主要的对手是通运公司。他收藏的瓷器中,部分明确带有乾隆皇帝的收藏或御制标记。1931年,大维德在伦敦多尔切斯特酒店(Dorchester Hotel in London)办展,并将藏品一直停放在那里,直至二战爆发疏散到乡村。他的中国瓷器收藏超过1400多件,曾多次在美国、日本、威尼斯等地借展。1952年,他将其收藏搬到伦敦戈登广场(Gordon's Square in the Bloomsburv)53号楼,后与英国历史学家蒙特史都华·艾尔芬斯通(Mountstuart Elphinstone,1779年-1859年)的中国瓷器合并,作为大维德基金和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的永久展览,自1952年1月10日起对外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盐业银行总经理曾急电催促姚叔来从纽约返回,磋商收购“取回”办法,但还是让大维德下手快出钱多先得了手,国宝至此飘零它乡。留在中国人手里的只是一纸放在角落,残剩和无人搭理的电文。
1924年11月,冯玉祥(1882年-1948年)将溥仪(1906年-1967年)逐出紫禁城后,北洋军和国民政府随后在李石曾的倡议下,成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员会和清室善后委员会,对宫内珍藏进行清点和整理,张静江和李石曾是这一系列活动的总指挥,李石曾任委员长,故宫博物院的首任理事长,1925年10月10日國立故宫博物院成立。因此,他们都是故宫博物院的创建人。
默尔夫人,又称威廉·亨利·默尔夫人(其夫名Wiliam Henry Moore,1848年-1923年,商人及律师),美国著名古物收藏大家,博物馆赞助人,慈善家,博爱和和平主义者。她的爱好似乎出自自觉和眷念(sentimental attachments),涉及古希腊、波斯和中国等广泛领域,中国包括青铜、瓷器和书画,尤其对古代书画情有独钟。从20世纪30年末起,她的收藏已被西方博物馆和学者们看作是公认的知识库(repository)。她坚守私人财产不是艺术财产(in private property did not extend to artistic property)的个人理念,当她还在世时,她的收藏就已经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馆、芝加哥和费城博物馆,以及耶鲁和哈佛大学等预定的馆藏重点,并在各地展览。
默尔夫人的收藏最早始于她和丈夫1900年迁入纽约新居东54街,1903年她从美国、中国瓷器收藏家克拉克(Thomas B.Clarke,1848年-1931年)手中买下第一件康熙双耳桃花瓶,并由此结识:
美国糖业大亨哈夫梅耶(Henry Osborne Havemeyer,1847年-1913年)、连锁店大亨欧曼(Beniamin Altman,1840年-1913年)、非裔发明家萨姆逊(Henry Sampson,?年-1934年)、巴尔的摩艺术馆长铁路大亨瓦尔特斯(Henry Waiters,1848年-1931年)、地产大亨瓦伦二世(George Henry Warren II.1856年-1943年)及富商华盛顿自然博物馆赞助人韦德纳父子(Peter A.B.&Joseph E.Widener,1834年-1915年、1871年-1943年),之后又结识了曼哈顿弗里克艺术馆创始人亨利·弗里克(Henry Clay Frick,1849年-1919年)和银行家J.P.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1837-1913)等当时美国艺术收藏界巨头,默尔夫人的丈夫是美国罐装食品和种马培育的商业先驱,也是律师。
1913年,默尔夫人在纽约恭亲王(奕欣,1833年-1898年)府拍卖中,买下由日本山中会社卖给美国艺术商会的单色釉瓷器和古代玉璧,1920年前后,她开始通过山中会社通运公司和C.T.卢公司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和书画。
1918年,默尔夫人买人一件商爵,原上海出生的德中混血巴尔(AW.Bahr,1877年-1957年)卖出。该青铜器商代特征极为明显,但铸造非分模具,质地又不似青铜而实属银合金,1940年,哥伦比亚大学认定其非属商代,应是晚期制品。1924年,默尔夫人再从卢琴斋手中选购2件簋(其中之一带有冗长铭文),1926年,一件青铜尊形猫头鹰,尽管这些具有争议性,甚至在当时被当作宋代制作,但最终弗利尔艺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的验测证明,它们均属商代。1928年和1930年,默尔夫人再购对口连盖爵和饰有动物及人面的青铜杆,这些重要的商代和西周青铜器,现在是耶鲁大学艺术馆中国青铜器的核心展品,既参加过伦敦国际展,也是1938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青铜器展的亮眼招牌。
1914年,默尔夫人从长期定居中国的美国传教士福开森(John C.Ferguson,1865年-1945年)手中买进2张中国画,该年福开森正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书画展,由此开端,默尔夫人开始收集中国古代书画,在她的收藏品中,包括大量唐宋元明稀世珍藏和罕见手卷。1916年至1917年间,她从山中会社及庞莱臣(元济,号虚斋,1864年-1949年)、姚叔莱和卢琴斋手中,分别购得米芾(1051年-1107年)自跋《山水归舟图》,马远(1189年-1225年)题落《山水》等巨制,以及北宋《睢阳五老图》中的朱贯杜衍两幅画像。其中通过姚叔来的有唐代杨异(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雪山初晴图》,以及李公麟(1041年-1106年)《十八罗汉图》、米友仁(1075年-1151年)《夏日冷雨云森图》、郑思肖(1241年-1318年)《秋兰》、赵孟睿(1254年-1322年)《三骏》,和王冕(1287年-1359年)《白梅争艳图》等,皆为存世罕见仰及不可攀的真迹。
1916年,姚叔来在默尔夫人中国旅行期间,陪同和向她讲解,姚叔来悠闲流畅的英文语言修养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厚理解,加强和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至20世纪30年代起,默尔夫人的收藏开始被世人关注,使她享有国际声誉的,是1935年一1936年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伦敦国际中国艺术品展览会(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由大维德策划,包括一批由英国舰队特别押运护送,第一次从中国政府借展的宫廷收藏。该展览会被看作是西方人学习中国艺术的分水岭(watershed),因而别具相当含义。
默尔夫人的书画和青铜器,以及其它一些收藏家的藏品,也被列入应邀行列。默尔夫人的参展品中,有一幅宋徽宗《雪景归舟》山水长卷,被主办单位拟为书画展重点,该画是1925年她通过通运公司从上海庞莱臣手中获得。但是,当波士顿博物馆拿出一幅怀疑是宋徽宗仿唐代张萱(约活动于713-733年间)的《捣练图》卷时,默尔夫人的另一幅有同样疑问的唐代周防《团扇仕女图》卷,也被要求请来赴展,该图送到时,离展览手册附印仅差两天。《团扇仕女图》是默尔夫人1923年從巴尔手中买的。同时默尔夫人拿出的还有一幅1932年她在大阪从山中会社购得的唐五代黄荃(900年-965年)《柳塘聚禽图》卷。默尔夫人的这些中国古代书画瑰宝,成为此次展览会最光彩夺目的焦点,而作为默尔夫人书画收藏的实际管理者(ade facto curator),姚叔来的鉴定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认。《雪景归舟》《团扇仕女》《柳塘聚禽》等一系列经姚叔来鉴定的中国古画的英文名称,已成为固定的文化符号,载人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编辑册。
从1937年至1940年,默尔夫人的中国书画收藏,由姚叔来和美国中国艺术研究奖学金(The Louis Wallace Hackney Fellowship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创办人华莱士负责研究和整理成书,取名《中国书画研究》,1 940年由牛津出版社精装,在伦敦多伦多和纽约同时出版发行,插图全部采用珂罗版。这使默尔夫人的收藏,尤其是中国古代书画享誉国际收藏界。其实,也就在伦敦国际展刚落幕,美国国际学术会创始人亚瑟·厄汉博(Arthur Upham Pope,1881年-1969年)就已蠢蠢欲动,从伦敦(1936年4月30日)给耶鲁大学绘画部主任斯泽尔(Theodore Sizer,1892年-1967年)写信,急不可待地介绍默尔夫人的收藏,信中坚称认为,默尔夫人的藏品应属博物馆“必不可少”(insideins)之列,将来必须为耶鲁大学拥有。斯泽尔接受了这种看法,旋即又向耶鲁艺术馆馆长(Everett V.Meeks,1879年-1954年)写了推荐信,还特意在信首添注“富丽堂皇”(Perfectly splendid!)以醒目。对这批将来的馈赠,耶鲁大学上下此时的兴奋心情已难于掩饰。默尔夫人的中国古代书画,后来还分散到其他地方,其中仅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数十幅。20世纪30年代,余静芝仿过周防《团扇仕女图》,送给了林语堂。
1925年默尔夫人通过在纽约的通运公司姚叔来,从上海的庞莱臣手中买到。该图曾参加1935年-1936年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国际中国宫廷艺术品展览会,与默尔夫人的另外两幅《柳塘聚禽图》和《团扇仕女图》及波士顿博物馆《捣练图》,成为当时展览会中最耀眼的亮点。该展是中国宫廷艺术及收藏以官方的正式形式,首次在西方的公开亮相,对西方人收藏中国艺术品有里程碑和分水岭的意义。
按通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地址,在当时南京东路靠近外滩的鸿仁里,是刘镛三子刘梯青(渊叔,1876年-1950年)的地面,又逢刘镛长孙刘承干两年前刚成为张静江侄子张叔驯(1926年9月创办古泉学社)的岳丈,基于这些原因,通用公司此时于此地的生意正当热火朝天,而庞莱臣是积极组织货源者,同乡蒋孟苹、周佩箴(1884年-1952年)、薛竹荪等也是参与人。
默尔夫人1918年买进的第一件商代青铜器爵和1923年宋仿周防《团扇仕女图》,均来源于他的收藏。后者张大干(1899年-1983年)自称到纽约前曾见过真迹,自然应是1923年以前,他又如何见到就不好说了,但应是在上海用功的年轻时期,以为见到了唐五代真迹,并回忆称余旧见此卷,叹为稀世之珍。
北宋平定西蜀和南唐,悉数将两处丰富画藏收归朝廷,宋太宗(939年-997年)又置翰林书画院,西蜀黄荃受到重视,南唐徐熙(公元975年随李后主归宋)反受冷落,当时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北宋以末,南宋以初,宫廷画变成了障碍,中原李成(919年-967年)、范宽(?年-1031年),南唐董源(?年-962年)、巨然(南唐随李后主煜降宋,僧人),文人画开始有说道。
民国女画家余静芝曾在纽约仿过《周防团扇图》,张大干访纽约时题的跋,称赞其可与真迹并称双绝,后归林语堂收藏。余静芝是姚叔来家的常客和干侄女,与姚氏夫人及张静江的继室夫人朱逸民(1901年-1991年)及两家庭的子女都有非常亲密的往来,节庆日余必有书画相赠。余静芝能见到真本,得益于姚叔来和默尔夫人,是无可非议的。
美国20世纪30年代中亚波斯和东亚中国文化的顶级权威,能得到他的肯定,影响非同一般。厄汉博夫妇(Mrs.Phyllis Ackerman)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三四十年代,都是默尔夫人和通运公司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这与他创立纽约亚洲学院和默尔夫人的捐赠计划息息相关。亚洲学院官方用最亲密和可信赖称呼他和默尔夫人的关系,同时肯定他以各种形式的鼓励、欣赏,协助组织国内国际探险发掘和考古,出版学术书籍和刊物,保护亚洲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阿瑟·厄汉博脚踏亚洲两个领域,他是美国博物馆设立亚洲部的始作俑者,也是1931年伦敦皇家艺术学院(London's Royal Academy of Arts)波斯艺术博览会的发起人,和1932年至1936年纽约、巴黎、柏林、莫斯科、伦敦、哥本哈根、芝加哥、旧金山、耶路撒冷、列宁格勒等地亚洲文化展的组织者。经他推荐,并最终由个人收藏变为美国博物馆永久财产的美国大亨,包括:
矿业汤普森(William Bayce Thompson,1868年-1930年),林业迈耶(George Hewitt Myers,1875年-1957年),传媒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年-1951年),中东石油古本凯恩(Calouste Gulbenkian,1869年-1915年)和洛克菲勒(John D.Rockfeller Jr.1874年-1960年)等。
姚叔来的名气和默尔夫人的收藏从20世纪30年代名声鹊起,进入欧美主流博物馆的视线,与阿瑟·厄汉博的欣赏直接相关,也与姚叔来的个人鉴赏能力和水准殊途同归。
庞莱臣称姚叔来作“姻三兄”。庞莱臣(元济,1864年-1949年)是张静江的亲舅舅,庞氏姐是张静江的亲母,姚叔来的姐姐是张静江的原配夫人,可见其关系亲近如此。庞莱臣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书画收藏和鉴赏家,也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元老和浙江民族工业的开创者。通运公司的中国古代书画有一大部分,是来自庞氏收藏,线索非常清晰。史评对庞莱臣功过各半。
在清末民初,他先后创办杭州世经和余杭大纶缫丝厂、杭州通益公纱厂、上海龙章造纸厂、南浔机械缫丝厂、浔震电灯公司、浙江兴业和中国银行、浙江铁路公司、中国合众水火保险公司、上海正广和汽水公司和苏州纱厂等,投资总额超过300万两白银,对江浙民族工业的发展贡献卓越。在收藏领域,郑孝胥(1860年-1938年)称虚斋主人收甲于东南,张大干(1899年-1983年)的學生王季迁(1906年-2002年)认为庞莱臣是世界最大的中国书画收藏家。民国时期西方往往以有无“虚斋审定”、“虚斋审定名迹”等庞氏印记来作为鉴别真伪的标志。
庞氏收藏主要源自狄平子(名葆贤,1873年-1921年,上海报人,富收藏,精鉴赏),清室旧员和朋友之间,出手豪迈不惜金钱,且尝以欧阳修之“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自喻。自1909年至1940年,庞氏将个人收藏编书5册,刊录精品900余件,分别:
(1)《虚斋名画录》,1909年,十六卷,历代名画538件,唐宋元三朝名迹占三分之一,郑孝胥、陆恢题记题跋,庞氏自叙;
(2)《历朝名画共赏集》,1909年,共三册,历朝名画30件,郑孝胥题书名,庞氏外甥张弁群(名增熙,1875年-1922年)编辑,上海世界社和有正书局国内海外同时发行,张静江的夫人姚叔来的姐姐姚蕙是发行人,珂罗版插图。
按张弁群是张静江的大哥,张静江排行老二。该书目的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书画艺术和虚斋收藏,并配合张弁群、张静江兄弟在法国的通运公司,开拓欧美古玩字画业务。张弁群自然不懂英文,姚叔来参加编辑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此书印量不多,鲜为人知。
(3)《虚斋名画续录》,1925年,四卷,历代名画200件,宋元名迹32件,朱孝藏序,庞氏自序。自序中说明,比年各直省故家名门,因遭丧乱避地来沪,往往出其所藏,就合求售者踵相接。余自问平生无得意事,无胜人处,惟名迹之获,经余见虽属云烟过眼,而嗜痂成癖,所得在是,所胜似亦在是,彼苍苍者,殆不欲名迹淹没,特令余褒集之以广流传耶。
(4)《中华历代名画记》,1926年,历朝名画81件,英文对照,庞氏自序。此书目的是为参加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借以面向世界宣扬中国历代书画和文明,其中件件国宝,得到欧美艺术鉴赏界高度重视。庞氏在序中表示,“唐宋迄今,千百余载,代远年淹,真迹日少,赝鼎日多,若非于笔法绢素着色三者辨别精审,易以鱼目混珠。余搜求三十余年,自辛酉庚子丕变,内府秘本流落人间者,既获快睹购置,而南北鉴藏之家,间有二三名迹,余皆不惜重值,罗而致之。然必再三研究,务求确当,故历时虽久,而所得不多”。此书编辑有姚叔来笔耕当无疑。
(5)《名笔记胜》,1940年,5册,历朝名画80件,珂罗版,庞冰履、姚子芬、樊伯炎合编。该书2008年上海远东出版社曾以书名《庞虚斋藏画集胜》影印出版。
1943年,庞莱臣立遗嘱将财产分给儿孙,1949年,其继室夫人贺明彤主持遗产,分别分给儿子庞冰履,堂弟庞赞臣和孙子庞增、增祥。庞氏收藏虽几经流散,但现已多为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等回收,在国外的则主要被博物馆和艺术馆收藏,其中美国最多。天下之大,失于此者得与彼,散于私者得于公,多存厚亡是也。20世纪50年代,国家文物局长郑振铎(1898年-1958年)曾对庞氏收藏特发多次“非要不可”的批示,可见重视程度。
张静江既然人称“二兄”(排行二),称姚叔来做“三兄”也顺理成章,舅舅叫外甥加官场话可能也不为过,何况何来“法鉴”,背景米友仁(小米),只能你知我知他她知,人去物在。1925年姚41岁,庞61岁,庞的妹妹是张静江的母亲,姚的姐姐是张静江的夫人。当此之时,正是庞氏为配合通运公司和海外参展,编撰和出版自家收藏《虚斋名画续录》(1925年)、《中华历代名画记》(1926年)之际,所以称“法鉴”,当然也不是空穴来风。虚斋庞元济,与“项氏子京”棠邨”“谭骆”“云松”“宾谷”并持审定宝印(“虚斋审定名迹”“虚斋审定”),平分天下书画收藏的虚斋主人,岂是随便褒扬他人者。
姚叔来之与中国古书画乃至于当时书画界,之影响之作用,若几数行小字,再不便和盘托出。
庞莱臣富收藏也精书善画,他和张静江的书法从李邕(北海,678年-747年)。书如其人,今天还可以从字里,看到庞莱臣,甚至张静江们的影子,领略他们的精合和追求。
按李北海有“书中仙手”称号,其书扫魏晋死板,开入唐新风,其体前未所见有《李思训碑》等今在。李后主评北海,说学二王人内却失体,得的是气。北海自喻,欲似我者俗,学者死。苏轼、米芾书从北海,想得的是他笔意,想图的是闲雅书境。从庞莱臣的书法上,能看出有相同的领会,爽朗带险峭,不爽道劲和趣味。欧阳修审视李北海,谓其书初不甚好之,及看久绝非相类,从而悟出,邕书追钟王皆可以通,凡学书者得其一可通馀,得意而忘其形的妙的道理。如再看贯休(唐五代,823年-912年)罗汉之胡貌梵相,曲尽其态,还有狂放桀骜和游者惜世的朝代士大夫,可见虽出董源(北苑,?年-962年),亦有贯休,民国人物何如。
(三)姚叔来的荣誉勋章
古斯塔夫六世酷爱古代建筑和东方考古,是著名的皇室收藏家,瑞典皇家古物博物馆,保存其全部收藏。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授予姚叔来银质个人勋章。铭有姚叔来名字,斯德哥尔摩,正面为国王全称及国王古斯塔夫六世头像。
世界著名瑞典东亚考古学家,首位为中国发现(1933年-1934年)万里长城,最远抵达新疆的赫定(Seven Hedin,1865年-1952年),也曾获得过如此殊荣。此一级别,赫定还从俄国沙皇、伊朗国王、奥匈国王、德国皇帝、印度总督、日本天皇、班禅九世、魏玛总统、罗马教皇、美国总统、蒋介石和希特勒等获得过。
问题是,姚叔来获奖日期与杨振宁、李政道1957年12月10日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日期几乎同时。如果姚叔来此奖所获的意义与以上相似或相当,那么,这也可以说是姚叔来一生所获的最高荣誉和奖赏。此特殊荣誉中国人没有过,姚叔来是唯一,也是今人唯一听说过。现再看大维德给姚叔来写信的时间,以及写信的内容,彼此间坦诚布公的语气,颇有紧锣密鼓似,当年抢购慈禧老佛爷瓷器的架势。
无论如何,可以这样说,至20世纪50年代末,姚叔来在海外中国文物收藏领域的声誉,不仅达到了个人顶点,而且也达到了世界顶峰。此时张静江已去世(1950年)多年。回顾来看,姚叔来有如此声誉,应该还不只今天所能见到的,相对他的收藏,更主要的是他的背景,以及他个人的鉴定能力,尤其是中国古代书画的鉴定和水准。当年,无论是卢琴斋还是日本的山中会社,都无人可与他比,也无能力写出这方面的专著或专述,并且在他那个时代的中国也是如此。
姚叔来的著述和事迹当然还不只这些,这里零散想起些,觉得不应该不知道,也觉得,文化意识提高了,该再伸进去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