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红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进而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有效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主要指能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常称为“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就是一种创新能力。身为小学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呢?我通过本文与读者分享。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综合运用能力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88-02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身为小学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更新理念,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犹如纤夫拉船,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学习成了被动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缺乏学习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因此我们要树立教学新理念,真正实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努力挖掘每个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会。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综合能力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应利用学生接触较多而又亲身经历的生活体验,使之生动和谐地与数学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原形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他们的用途和使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并体会学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改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社会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倡导学生把学习过程转变为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鼓励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丰富多彩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讲“探索规律”这一类题时,我就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大家相互研讨、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尽管学生的表述不够全面、准确,但我还是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并赞赏其活动与发言中的长处,既让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把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体验,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
四、注重学生的数学笔记,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强的,但遗忘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如何让他们把课堂上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让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要?让学生每天写数学笔记就能做到这一点。数学笔记的内容可以记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心得,也可以记自己解答习题的体验,可以记自己暂时还不能够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在笔记里面对老师提建议,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笔记,教师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笔记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和价值,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五、学生提问题,以学定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必然要对相关知识进行通盘的考虑,经过认真的思考,而这些不正是学生主动学习、主体性的体现吗?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情境,有意识营造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的教学气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单纯的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在一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让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所体验到的成就感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六、错题订正本,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考试无疑在目前来讲至少说是比较科学的。如何让每一次考试的最佳效果发挥出来,让学生通过每一次的测试都能够有所收获?学生在每一次测试中都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让这些错误在今后不会出现?这就是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订正本,每次考试后,先让他们把错题抄到错题订正本上,重新进行思考,允许他们讨论,力求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把有关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巩固;然后再让学生提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研究解答;最后,让有关学生说出自己订正以后的体会,指出今后的注意方向。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