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2016-05-30 13:02:16马晓明石达菲蔡羽
现代管理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驱动因素碳排放深圳

马晓明 石达菲 蔡羽

摘要:文章基于宏观数据统计,采用调整的LMDI因素分解模型,从结构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两大影响因素着手,对2008年-2013年减缓深圳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8年-2011年间,减缓深圳市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为技术性因素,但2011年-2013年,结构性因素正逐渐成为减缓深圳市碳排放的最重要因素了,2008年-2013年结构性因素总体占主导地位。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和深圳市基础情情,文章就深圳市早日达到碳排放峰值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LMDI;驱动因素;深圳

一、 引言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张,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在2015年11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巴黎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以履行世界上最大排放国的责任。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已作出承诺,力争于2022年达到碳排放峰值。近年来,深圳市的节能减排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单位GDP能耗均已处于全国和全省的较低水平,但深圳市能耗强度持续下降的空间有多大,碳排放是否会持续的增长,2022年达到峰值的约束条件在哪里,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而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深圳市过去影响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做出详细分析。

分析影响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的研究中,目前较为常见是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该方法其具有全分解、无残差、易使用以及乘法分解与加法分解的一致性、结果的唯一性、易理解等优点。B.W.Ang (2005)比较了不同的指数分解方法,认为LMDI指数分解法是最有效的方法,并对LMDI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指导。Jiao和Qi等(2013)基于LMDI法,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构造情景,预测了中国2020年前的碳排放量,并针对中国的2020年减排目标进行了策略分析。本文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为结构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包括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制造业结构,技术性因素包括低碳技术的应用、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和能源供给效率的提升等,基于LMDI法对2008年~2013年深圳市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深圳市制定碳减排政策、早日达到碳排放峰值提供科学参考。

二、 深圳市能源消费量及碳排放分析

1. 深圳市能源消费量分析。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深圳市能源平衡表》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现行的部门划分体系,按终端用能消费口径,2013年深圳市能源消费总量为4 131万吨标准煤,其中能源消费占比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生活消费3个部门,占比分别为32.31%、21.90%、16.59%。2008年~2013年,深圳市能源消费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历年各部门能源消费量中,能耗最大的部门为制造业,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占比为36%,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1%,生活消费15%,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11%,其他第三产业11%。2013年较2008年相比,能源消费量处于上升趋势的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占比21%,其能源消费量累计上升了43%。在处于下降趋势的行业中,制造业虽然年平均能源消费量占36%,但其累计能源消费量却下降了10%。

2. 深圳市碳排放量现状分析。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化石燃料燃烧活动的参考法计算深圳市碳排放。核算范围为深圳市行政边界内能源燃烧产生的碳排放,以及因净调入电力而引起的间接碳排放。

根据计算,2013年深圳市碳排放总量为8 189万吨CO2,其中碳排放量占比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生活消費3个部门,分别为32.04%、22.77%和16.37%。2008年~2013年,深圳市碳排放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历年各部门碳排放量中,碳排最大的部门为制造业,碳排放量年平均占比为36%,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2%,生活消费14%,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11%,其他第三产业1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由于深圳市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较小,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年均能源消耗量仅占2%。2013年较2008年相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碳排放量年平均占比22%,其碳排放量累计上升了43%。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虽然年平均碳排放量36%,但其累计碳排放量下降了13%。

三、 深圳市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定量分析

1. 基于调整的LMDI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方法。本文参考Ang等(1998)的方法,利用LMDI从结构性因素及技术性因素两个层面,对影响深圳市2008年~2013年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以上各部门化石能源消费、电力消费数及GDP等数据均取自历年《深圳市能源平衡表》及《深圳市统计年鉴》。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取自《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调入电碳排放因子(南方区域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取自国家发改委气候司2013年份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2. 驱动因素的总体影响分析。GDP增长对碳排放具有线性正向驱动作用,本文重点分析行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单位能耗碳排放指标表征)、制造业内部结构性因素等驱动作用。图1表明, 2011年以来,行业结构、单位能耗碳排放及制造业内部结构等结构性因素正逐步成为重要的减缓深圳市碳排放的因素。其中,2011年~2013年结构因素占深圳市经济部门碳排放年均减缓量的51%(见图2),年均减缓量249万吨CO2;此外,技术性因素(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占年均减缓量的49%(见图2),年均减缓量237万吨CO2。

由于深圳市终端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制造业,因此本文将进一步对这制造业碳排放进行定量分析。

3. 制造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依据2013年深圳市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将深圳市的制造业分为低、中、高能耗三大类。

(1)低、中、高能耗制造业碳排放减缓量比较。2008年至2013年,深圳市低、中、高能耗制造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碳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分别累计下降41%、60%及9%(见图3)。由于中、低能耗制造业碳强度下降幅度较大,且合计增加值占制造业的94%,因此两者对制造业碳强度下降的影响最为显著。

(2)制造业内部各驱动因素对深圳市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制造业结构因素包括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中高能耗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低中高能耗制造业能源结构。2008年~2013年,制造业结构因素对深圳市经济部门碳排放减缓量的累计贡献率为25%,低、中、高能耗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的累计贡献率为81%(见图4)。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运用LMDI法对深圳市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 2008年~2013年减缓深圳市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技术性因素,包括技术和管理等的改进与提升,但2011年后,结构性因素逐渐成为减缓深圳市碳排放的重要原因。2008年~2013年总体来看结构性因素减缓深圳市碳排放的年平均贡献率已超过由技术性因素对减缓深圳市碳排放的年平均贡献率,行业结构、能源结构、制造业内部结构贡献分别达到了28%、12%、11%,相信2013年以后结构性因素也会占主导地位。

2. 制造业结构性因素对深圳市减缓碳排放贡献总体上达到了11%,说明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内部结构调整已经卓有成效。制造业中高中低能耗产业的单位增加值碳排放也在不断下降,显示出制造业节能工作已经取得很好效果。

深圳市为早日达到碳排放峰值,需要继续重视碳减排的结构性因素,需要大力调整产业机构、能源消费结构特别是要持续推动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结构“退二进三”,优化制造业内部结构、进一步淘汰制造业中高能耗、低增加值的行业,如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同时深入挖掘以互联网金融等現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深圳市在重视碳减排结构性因素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技术性减排因素,政府要出台要相应的政策规范,加大节能减排的强制性要求和提供适当的财政优惠,刺激引导和要求企业应用节能减排技术,逐步扩大覆盖范围;要大力推动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深圳市碳交易体系,考虑将更多的制造业企业纳入深圳市碳交易体系,完善碳核查和交易体系,达到正向刺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B W ANG, F Q ZHANG, KI-HONG CHOI. Factorizing change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through decomposition[J].Energy,1998,23(6):489-495.

[2] B W ANG. The LMDI approach to decomposition analysis: a practical guide[J]. Energy Policy,2005,33(7):867-871.

[3] Jiao J L, Qi Y Y, Cao Q, et al.China's targets for reducing the intensity of CO2 emissions by 2020[J].Energy Strategy Reviews, 2013,2(2):176-181.

作者简介:马晓明(1962-),男,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金融、碳交易;石达菲(1990-),女,汉族,黑龙江省大庆市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环境金融、碳交易;蔡羽(1965-)(通讯作者),男,汉族,江苏扬州人,深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收稿日期:2016-10-16。

猜你喜欢
驱动因素碳排放深圳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现代装饰(2020年11期)2020-11-27 01:48:1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驱动因素与模式研究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力因素分析
商业经济(2016年3期)2016-12-23 13:19:55
公司EVA现状及EVA驱动因素分析
深圳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深圳医改破与立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4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贵州省碳排放核算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40:19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