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雨晨
摘 要: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砍,历史总免不了陷入“二流学科”的尴尬处境。应该承认,历史学科处于现在的境地,一半是因为应试教育体制的问题,一半是我们历史老师自己的原因。如何提升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开展有效的历史教学,是值得每一位历史老师深思与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历史课堂;趣味性;教师
中图分类号:G3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90-01
认真的观察我们的学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现身边的很多学生比较喜欢历史,手中翻着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也喜欢看历史类的电视剧,如《康熙大帝》、《雪豹》等,但是在历史课堂上,当老师讲到《抗日战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捍卫者——康熙帝》这些内容时,学生往往会昏昏欲睡,表现得毫无兴趣。那么,既然学生们对于历史中的人物及故事还是喜闻乐见的,并且好多学生所掌握的史实,其信息量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期,那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历史的时候却又兴趣盎然呢?此情此景,积极营造一个充满笑声历史课堂就成历史老师们急需应对的重要课题了。
一、创建情境,选择趣味方式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导入语”是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环节要是处理得巧妙,可以更好引学生入胜。
如在讲授《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时可以使用明朝的廷杖制度来导入新课。所谓:“廷杖”,就是皇帝拿棍子打官员屁股,且风气盛行,无论你是名满天下的国家栋梁还是满腹经纶的大学士,只要皇帝发怒,大臣们就必须乖乖脱掉衣裤挨打。被廷杖的大多是一两个人,也有过一百二十四人同时受杖的纪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上百人被扒下衣服,排在太和殿下,上百根棍子同时起落,一时间声响震天,血肉横飞的场面。廷杖制度沿袭了整个明朝,是皇帝惩处大臣们的重要方式。当老师讲这则史实时,可以留意到学生的神情。从一开始的笑不停口到后来流露出的匪夷所思的表情,可以判断,他们已经被故事深深的吸引了。这时就要趁热打铁进行提问“你们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明清君臣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说:“君贵臣贱”由此导入。
二、重视课堂语言的幽默性、趣味性
刘新成教授曾经说:“我们现在的历史教学抽走了历史的故事性,使历史课本成为枯燥无味的文字堆砌。”所以中学历史课本往往注重是基础知识的讲述,叙述史实不可能像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倘若教师还是墨守成规的照本宣科,那么整个课堂一定会显得死气沉沉,毫无活力了;如果能适当运用幽默性语言来表达,引发学生笑,那么课堂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如在《马关条约》签订时,伊藤博文与李鸿章就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白。李:“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怒目,佯笑地拍着肚皮:“尚未下咽,饥甚”一个卑躬屈膝,一个笑里藏刀,惟妙惟肖,刻画得十分贴切。幽默富有感染力,在课堂中恰当使用幽默的语言,不仅吸引学生兴趣,而且带动学习氛围。
又比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时,可以穿插一则幽默小故事:有个人掉到沙俄皇宫边的河里,拼命喊救命,在附近站岗的士兵却装聋作哑。最后落水的人急中生智,喊了一句话,士兵立即跳下去把他救上来了。请大家结合当时背景,落水者到底说了句什么呢?学生兴致勃勃的开始讨论开了,有说“给你很多钱钱”,有说“你是我们的英雄”,有说“沙皇万岁”,终于有人说“打倒沙皇”。可以进一步引导:在当时沙皇的专制统治下能喊打倒沙皇吗?士兵为什么不把他拉起来投入监狱?
三、充分利用媒介情景再现
时代在发展,历史教学的手段更要与时俱进,运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不合时宜了。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课堂使历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都大为改善,很多以前无法模拟的历史真相随着科技的进步而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动画、漫画、图形、声音、图像、视频媒介,让历史以不同形式形态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转化成能感官到东西,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如在讲授《秦帝国的兴亡》时,可以用动画制作秦、韩、赵、魏、楚、燕、等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动态模拟秦陆续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原来一历史事实很难去想象,利用动画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用语言和图片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又如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时,可使用《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学生通过对北京人的前额、眉骨、颧骨、脑壳的特征仔细观察,并思考与现代人的不同处,进而认识到北京人的特点。
再如《鸦片战争》时,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吏贪污成风,军队营务废驰。林则徐无力处治贪官污吏,他的一席话:“总不能把广东的官吏都杀头,就留下一个关天培。”让人久久回味。学生明显感觉到清朝的落后已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而是整个制度的问题。从而得出结论,鸦片战争的中国的战败的实质是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总而言之,如何提升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使历史课堂“有效”变得“有笑”,这既是一个旧课题,但始终又是一个历史教师必须毕生去研习的一项新课题。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文中说过:“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学生的认知不断提升,如何改变死板的教学模式?探究趣味性的教学呢?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教师就一定可以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笑声的教学中,既掌握了知识,又达到学史明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安志宏.浅谈多渠道信息与历史课堂教学 [J].历史教学,1995-02.
[2]周静.让历史课堂充满快乐[J].基础教育,2007-11.
[3]谭钜凤.创设有效历史情境打造魅力历史课堂 [J].广西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