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琳
许多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有的人以此记录生活,有的人用它来“自说自话”。而大作家中写日记的也不在少数,他们的日记和普通人相比,会有什么特殊之处吗?一起来看看吧。
同款流水账们
如果你認为大作家们的日记都像他们发表出来的文章一样文采斐然,那么接下来老舍的日记恐怕就要让你大跌眼镜了!一起来看看老舍的大学日记:
12月11日 上午
补上了两节《现代文学史》,把习作修改了一下。下午,和张XX谈了近来的一些感受……这几天脚疼得很……
12月14日
脚痛又加剧了……下午,学习《莫斯科宣言》……
12月18日 上午
把《勤俭理发社》又修改了一遍,并用稿纸抄写了,正好填满5张稿纸(2500字)……”
从补课到谈话,从脚痛到修改习作,连稿纸用了几张都得记上一笔,事无巨细,这老舍还真是记得一手好“流水账”啊!
敬业写小说党
当然了,也并非所有作家的日记都是流水账,也有不少既敬业又爱写日记的作家们,时刻不忘自己的创作事业呢!
比如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她的日记是这样写的:“令我拿不定主意的是达洛维夫人的性格,也许是太僵硬、耀眼而不实在了。不过,那样我可以引进许多人物来衬托她。今天写到了第100页。”这么边写日记边反思自己的创作,毫不懈怠,固然敬业,可旁人读来难免替她感到有些“心累”啊!
豪放真性情派
除了不走心的“流水账”和太过走心的“创作思考”外,作家们也常在日记中抒发自己的真性情。郁达夫在日记里竟常常用类似“丫在杭州城里跑了一圈,屁也没写”“几天来想做文章,始終做不出。这一天丫去龙井玩了”这种萌萌哒的语气来批判自己的不务正业,这也是我们从他平日的作品中万万看不到的一面啊!
看了大作家们的这些充满了趣味与“人间烟火”的日记,大家是不是也产生了记日记的冲动呢?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对写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哦! (摘自《悦读》2016年第6期 图/小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