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同学大飞过生日,请我们去五星酒店吃饭。早就听说他爸是大款,可是没想到那么有钱,我们不到十个人,一顿吃了三千多。吃完后,他爸开着宝马一个个把我们送回家。当我看到家里的饭菜时,长叹了一口气。这之后,我看到放学时大飞爸爸开车来接他,都能呆呆地望半天。回到家,对爸爸也没有好语气,甚至有一股说不出的怨恨,我知道这是不对的,可是控制不住……
01初步探因:
一次生日聚餐打破了同学的日常,把他的关注点集中到了自己与他人生活条件的差距上,然而此时的他对这种落差无能为力,最终只能归因到自己的父母,并因此产生埋怨。如不及时引导,任其继续发展就会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与父母的关系,甚至产生其他严重后果。
02专家出招:
父母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要比成绩比能力,不要比吃穿比排场。”这两种比较的背后有什么不同吗?如果比吃穿是虚荣心作祟,那比成绩算什么呢?
其实,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多多少少都有攀比的心态。同学之间相互比较是很普遍的现象。只要我们对其正确引导,练好“内功”,并不需要“谈虚荣色变”。
第一步,揭开庐山真面目。
自尊心总被我们赋予“正面人物”的色彩,其实,虚荣与自尊一脉相连。当一个人的自尊心过强、过度扭曲,便会被虚荣的阴影笼罩。这就像武林高手,过度执迷就很容易走火入魔,伤人伤己。作为学生,我们的物质生活由父母提供保障,一边“享用”一边攀比甚至埋怨,着实不该。
第二步,找到自己的秘笈。
乔峰有降龙十八掌,段誉有六脉神剑,杨过有黯然销魂掌……武林高手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武功。我们也一样,学习中,生活中,无处不在比较,找到我们的“比武擂台”放手一搏,这关乎我们自尊自信的建立,我们的擂台必然是挂着“学习”的横幅,而学习能力是我们可以挥舞的武器。
第三步,练内功打好基础。
比较没有错,比过了头,就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
屈原说:“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不追求虚幻的满足大到老谋深算的科学谎言,小到学校里的考试作弊,这背后靠的便是我们的内功——自我认识与修养。良好的自我认识与修养是遏制虚荣的磐石。有了这块磐石,我们就有底气托起父亲的尊严——不管他是贫是富是尊是卑。
成长过程中,要记住修炼内功的要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人之长,识己之短,不高估自己不贬低他人。客观地认识自己,扎实地修炼自身,即便不如他人,也能自我調适,不至于用夸張或逃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尊。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到——“人人生而平等,但人人也生而不同”。我们成长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允许更多的差异,无论好坏。
愿同学们在成长路上,都能练就一身好功夫!(贺文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