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美术教学的三种模式

2016-05-30 11:20王琴
亚太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预设

王琴

摘 要:当前,对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探讨热度不减。在此,笔者提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符合新教学观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应该是:“园丁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和“预设—生成式”教学。这三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快乐有趣,也更符合学生的有效学习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园丁式”;“情景式”;“预设—生成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19-01

基于笔者的教育实践发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小学美术教学变成了单纯的“技法课”;“特色课”变成了“强迫课”,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美术欣赏课变成教师播放“视频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也变成无目的的“玩耍课”。根据这些现实情况和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滕守尧先生提出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笔者提出从“园丁式”教學、“情景式”教学和“预设—生成式”教学的角度思考小学美术的教学模式。

一、“园丁式”教学

考虑到小学生特殊的学情,符合小学生的最合适的美术教授方式应该是既要照顾学生的自然天性与学习能力,又要有教师的适当的干预和指导。

早在18世纪法国,卢梭就提出自然主义教育观。卢梭认为自然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归于自然”,要求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存其天性、扩其天性”。他对“填鸭式”教学深恶痛绝,认为教学中应启发儿童的兴趣和自觉性,教师无须灌输与压迫,只需要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影响。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整个教育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之后的斐斯泰洛奇、赫尔巴特、杜威等。

19世纪80年代,以杜威为领袖的一些教育家,兴起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它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尊崇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儿童为中心,强调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实践的联系。

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因此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等教育思想。他对教育实践也有不同的思路,提出“从做中学”,强调“知行合一”。使儿童最终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系统知识以外的东西。

不过,杜威的理论还是存在过于强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的缺陷,过高地估计了儿童自由、个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基本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智力的发展,引发了自由与纪律、教师与学生等诸多矛盾。

随着小学美术教学的不断实践与总结,教师意识到,任凭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年级)随其自然天性发展,而轻视教师适当地启示指导作用,呈现的作品很可能会论为毫无意识的胡乱涂鸦。所以,最好的教育,应当是既“顺从自然”,但也需要一个“舵手”驾船。教育者的任务就像“园丁”一样,为儿童潜能的发展创造有力条件,遵从学生的自然天性,引导学生发掘自身内在潜能,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放在第一位,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此时,学生就像正在发育的种子或幼苗,有其内在的自然规律。每一颗种子自身都潜藏着一种独特的发展程序,其生命的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表现。如果种子的发育得到适宜的外部条件,它就会一步步从矮小的幼苗变成健壮的大树。如果条件不合适,它就会拒绝萌发,就算发芽,也终会落入泥土。美术教育亦如此,要随学生自然天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但是随意并不等于放纵自由,而是有意识的去发现和引导。

二、“情景式”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①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小学美术课堂。小学生的知识经验累积与实践体验不足,他们理解知识与技能时很可能存在较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利用自己丰富的经历与专业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更直观、更真实的感受到“第一手”知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思维,到达有效教学。

具体来说,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去建构一个“活生生”的课堂情境。在美术课堂中,可以营造美术教学特有的环境与气氛,师生之间和谐愉快的互动,也可以将艺术家请入美术课堂,或者以学生为主体去社会实践活动等,尽力为学生创设更为真实可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再“从做中学”,去发现与探究问题,到达“知行合一”的效果。

三、“预设—生成式”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有其特殊的灵活性、多变性。小学美术课堂更是“预知”和“未知”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上课之前,教师竭尽所能准备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但是,在课堂当中,面对天真活泼、思绪发散的学生,仍旧有太多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件发生。为了遇见此类事件的发生,需要教师有着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用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去解决一个个棘手的问题,然而,在“生态式艺术教育”下,实际上是更鼓励这种“非预设”问题的发生,鼓励学生不“按部就班”的学习知识,提倡“预设性”和“生成性”的激烈碰撞。

预设和生成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精彩的生成是基于充分的预设,预设的升华是精彩的生成,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精心的预设,既要考虑学生的“已知”,也要考虑学生的“未知”。

为了达到充分的预设,教师需要做到“三三”法。“三三”法指的是:“三点”、“三路”和“三主”。“三点”是指教师在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性,理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特点”。“三路”是指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要摸清作者的“思路”、设计自己的“教路”,分析学生的“学路”。“三主”是指在小学美术课堂实践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课前准备基于这“三三”法,更有利于教师充分的预设。

但是,无论多么精心的预设,也是“静态的”,毫无“生命力”的课前准备。因为教学本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生成,更能证明教学的成功。所以,教师在“静态预设”之时,应该更加关注“动态生成”之中,为生成留出足够的空间,到达“精心预设”、“精彩生成”的效果。

综上,“园丁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预设—生成式”教学,这三种教学模式不仅尊重与鼓励学生的自然天性,关注每一位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发展,强调师生之间的和谐共创。也通过教师的引导,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另外,这三种教学模式也符合当下所提倡的“生态式艺术教育”②。“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注重保护人类精神家园,使人本身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在其看来,教学也是需要采取一种对话的方式,使师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和多学科之间产生碰撞,互生互补、交叉融合,培养出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解:

①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77页

②滕守尧.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预设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统筹兼顾,动静相生——小议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预设彰显主题追问精彩生成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