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让
【关键词】 体育教学;教学模式;阳光体育活动;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35—01
我校地处山丹县南郊,以前是一座六年制小学。2010年由于全县布局的调整,合并为一座九年制学校。然而出现了场地偏小、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致使我校的体育卫生和体育锻炼等都落不到实处。随着“中小学每天锻炼一小时” 以不同的实施模式在我国的一些相对发达地区的初步落实,我校为了积极响应省、市提出的阳光体育的要求,探索出了一条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学校提出了“4+3+2”的体育教学模式
根据山丹县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阳光体育的要求,我校提出了四课三操两活动,即“4+3+2”模式:四课(小学每周四节体育课,中学每周三节体育课);三操(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两次活动(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由于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都是一节课,即40分钟,再加上早操、课间操等时间,每天锻炼1小时的标准是容易实现的。关键是落实课外活动。我校领导为了解决课外活动这一瓶颈问题,听取体育组的建议,决定组建多个体育社团,错时段实施特色课外活动。
二、错时段、分场地开展有特色课外体育活动
1. 错时段高效利用场地,培养学生兴趣。由于受场地制约,中小学同时开展体育活动不现实、不安全,怎么办?学校通过研究决定:早晨第一节课后是全校眼保健操,第二节课后是中学20分钟的大课间操,活动时每个班级划分具体的场地,第三节课后是小学20分钟的大课间操;下午第一节课后全校眼保健操,两节课后是小学40分钟的课外活动,然后小学上自习、放学;接着是中学40分钟的课外活动,然后中学上自习、放学。学校实行中小学生错峰活动,高效利用场地解决了空间狭小的矛盾。
2. 根据兴趣组建社团,想方设法投其所好。“面向全体,重在参与,每天锻炼一小时,让运动与快乐同行”是我们南关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近年来努力的目标。学校决定分场地分年级分班级活动,并且人人要有项目,班班要有活动,级级要有特色。同时,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填报“2+1”兴趣社团,例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千人徒手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皮筋、跳绳、踢毽子、打沙包等社团,根据兴趣每个学生报两项体育特长、一项艺术特长。各社团制定计划、实施方案。玩自己想玩的,乐自己想乐的,但要做到活而有序,乐而不乱。
3. 挖掘多种体育资源。体育组的教师挖掘民间体育活动等多种体育资源,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将开设腰鼓、武术等特色校本课程,编辑了校本教材《室内徒手操》等,开设健美操、校园集体舞、乒乓球、篮球、跳皮筋、悠悠球等民间传统体育特色项目,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奠定基础。
三、多管齐下保证阳光体育活动有效实施
1. 召开专题会议,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在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广告宣传,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2. 具体操作程序及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做到三个落实:一是思想认识落实。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二是组织时间落实。体育课的时间相对比较固定,要确保学生的出勤率,这样至少在规定的锻炼时间内,学生可以得到至少一小时的锻炼;三是活动内容落实。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板块:
①早操、课间操:主要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内容是广播体操、自编操、武术操等,以班为单位集体活动,严格执行体育考勤和考核登记制度。
②体育课:集体或分组练习,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而定。
③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以社团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为目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快乐健康又兼顾兴趣特长。
④学校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上午安排大课间活动,下午安排40分钟的班级、社团活动。呈现出“小场地,多兵团开展;小项目,多精品培育;小课程,多特色开发”的“三小三多”特色。
⑤坚持“五个结合”。在体育工作中,坚持理论与技能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与艺术相结合,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
⑥组织测试,整理数据。根据教育部和体育总局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测试,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测试结束后,体育组认真审核测试数据,核对无误后,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上报。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