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跨越,为地方建设添重彩

2016-05-30 10:48马绮徽
甘肃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兰州学院服务

马绮徽

在兰州城市学院,每学年学校都会邀请国际、国内公认的专家给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做专题学术报告。

近年来,兰州城市学院立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努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每年30多场高水平科技学术报告,让城市学院在科研方面,始终与国内国际先进观点保持同步。先进的理念和同步与国际的方法,让城市学院谱写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新篇章。

整合资源 科研工作展活力

作为观念、智慧、知识、技术、人才之源的高等学府,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兰州城市学院在“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的新征程中,学校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两屏三带”、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省委、省政府实施的“3341”项目工程及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等重大战略机遇期,主动承担起推动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把项目申报管理和通过构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互相促进的格局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科研立项数量持续增长,高层次研究项目明显增加。大力加强与省内外科研结构的合作与交流,整合科研力量,组建科研机构。

积极整合科研资源,突出科研优势和特色,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竞争力,兰州城市学院的科技成果数量和水平显著提升。科研工作紧盯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抓经费、抓项目、抓成果,努力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强化科研管理,加强横向、纵向科技合作,项目经费稳步增长,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社会效益明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同时也为全面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2006年以来,学校共发表省级以上论文4172篇,其中SCI172篇,EI 64篇,CPCI-S 17 篇,CSCD 185篇,CSSCI317篇,北大核心363篇。出版著作40部,主编教材109部,参编教材106部。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共计3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6项;获得地厅级科研成果奖共计5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2项,12项被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立足全省,成果发挥效益

2014年2月,陇南文县的铁楼乡入贡山村来了一支特殊的小分队,小分队与当地民众一起,通过民众表演与当地民众一起分享了白马藏人的春节节俗活动“迟哥昼”、“火把节”和“十二相”,这支小分队就是兰州城市学院西北方言研究中心的成员,他们通过假期走基层,对地方民俗文化进行深度访查、调研和整理工作,同时会为地方民俗文化提出如何传承和发展的研究意见。

作为“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兰州城市学院西北方言研究中心,近年来不断研究探索方言及相关文化对地方民众的影响,整合一批科研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部分教师组成调查团队展开了调研活动。无论是永靖县民歌“花儿”“傩舞”还是皋兰县社火表演、文县白马藏族民俗,都是西北方言研究中心逐一研究的对象,每到一处,都能与当地民众热切地融合在一起,与民众分享民俗的乐趣,与政府共享传承保留文化的建议意见,将其研究成果传播到省内各地,提升了甘肃地域文化的软实力,扩大了西北地域文化的国家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学校汉语言一直是优势专业,每次走基层,当地百姓很高兴。我们把民俗文化的意义告诉民众,让他们在自娱自乐的方式中,对珍贵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城市学院汉语言文学教授马小萍这样说到。

此外,在省委“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大项目的背景下,城市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当代敦煌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立足敦煌文化的发展传承和文化产品的研发与咨询,经过研究,他们提出将敦煌元素建筑装饰、日常用品、形象塑造授权产品研发生产纳入“华夏文明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规划,得到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批准;同时,建立了敦煌文化艺术创意产品研发基地,并被纳入《甘肃省委省政府中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中。

除了以重点学科服务地方经济,学校的不少科研项目也都转化成了显示成果。高天鹏教授的发明专利《一种鲑鳟鱼废弃物提取活性胶原肽的方法》,已于2010年通过省科技厅坚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通过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高寒冷水鱼--鲑鳟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鱼皮、鱼鳞等废弃物进行胶原肽提取和制备工艺研究,得到了有利于探索未来试生产的有关参数,为将来开发含胶原肽的食品和营养品,提供技术支撑。对废物的再利用和实现废物资源化,变废为宝,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技术入股在永登碧泊产业公司实现了转化。

履行职能,服务地方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兰州城市学院非常注重在办学理念中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牢固树立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观,努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

立足兰州,服务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服务意向,城市学院依据学科特色和科研力量,以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为依托,大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并以此来为学校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2年,一本《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引发了国内外媒体进行广泛的关注,引起了社会积极的反响。 这本书是兰州城市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内部分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所著。2014年在研究人员历时一年的调研和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论证、数据采集和对比测算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2014年度报告,其中对全国280多个地级城市进行考核评价和科学排名,尽可能体现出绿皮书的权威性、实证性、原创性、前瞻性和导向性。

“这本书的合作权可是来之不易。”说起与中科院的合作过程,科技处处长高天鹏感慨万分。“原本,国家有这个项目计划时,是要与设奖大学或者其他985高校合作的。”高天鹏说,城市学院院长当时在合作与中科院进行一个项目研究合作,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提出申请,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提出许多甘肃院校合作该项目的积极意义,打动了中科院工作人员,于是将项目“抢”了过来。

《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我省在全国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话语权。学校先后又承担并完成了兰州新区管委会委托的《兰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皋兰县、永登县工业商业和信息化局委托的《皋兰县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永登县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为“双联”单位天水市秦安县郭嘉镇制订了发展规划,并在招商引资、科研支持、文化扶贫、师资和劳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此外,学校组织专家对白银市旅游产业布局、景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商品研发等方面进行策划包装,同时在白银市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并于今年5月同白银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学校还与新疆巴州地区、兰州、武威、定西、临夏、平凉、天水等市州结成“校地合作”伙伴关系。

提到未来的发展,院长莫超说,“我们会时刻紧盯甘肃地方经济未来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实现低能耗、低排放、资源再生、循环和综合利用、努力开发新型能源和绿色制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为甘肃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力争做出实质性贡献。”

今后,兰州城市学院还将继续加强培养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环境治理技术、环境治理工程与循环经济、城市规划与环境政策等领域的人才,为甘肃的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环境质量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兰州学院服务
初等教育学院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