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

2016-05-30 07:10:49吉美逸
艺术评鉴 2016年13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民族声乐艺术特征

吉美逸

摘要: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同时,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在越来越多的民族声乐演唱家都非常重视演唱风格的变换与应用,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当然,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不仅可以更好的展示中国的文化,同时还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本文通过研究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并且分析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还进一步剖析了演唱的基本技巧,这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中国现代 民族声乐 艺术特征 演唱风格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这也给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提供了发展空间。然而,目前来说,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阻碍。这就需要民族声乐家能够解决产生的问题,从而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通过讨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可以更好的解决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也是相关人员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所以,就是在中国民族声乐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开展了本文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的研究,进一步找出有利于民族声乐发展的有利因素,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总之,中国民族声乐的研究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民族声乐在中国的发展,并且让更多的人更加重视中国民族声乐。又因为音乐可以更好的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并且可以洗涤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所以研究本文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掘民族声乐发展的有利因素,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为人民提供更好的音乐,从而更好地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

首先可以来谈一下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色,只有更好地分析了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才能体会出民族声乐所蕴含的情感。因为音乐和语言有着极其深刻的血缘关系,音乐的产生与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民族声乐能够引起共鸣的原因所在。一般而言,声乐作品歌词与旋律的关系,也就等同于文学与音乐关系。

一部声乐作品,是由歌词和旋律组成。歌词使旋律筐格化,对旋律有制约;旋律使歌词定型化,对歌词有解释的作用,二者互化,共同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声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在声乐的处理上,也注意了创作手法的兼容并蓄,传统作曲技法运用,板式交替变化,曲式结构不规整。我国声乐作品是以汉语演唱,讲究四声、注重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歌者应当始终以最大限度的、细腻的、发自内心的用音乐来勾画出一幅幅音乐的画面,诠释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总之,利用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可以更好的体会出民族声乐的艺术内涵以及情感内涵,这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

(一)演唱注重科学性

在剖析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演唱风格的科学性。歌唱者本身的武器,就在于“发声”。故而,要想淋漓尽致地展现歌曲的深刻内涵,就必须借助合理的、科学的发声。民族声乐是一首内涵丰富,动静结合的作品,其断句位置较多,需要层次区分的地方多,故而,要想提升其演唱技巧,就应当在发声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掌握全词的格调。演唱的过程,就是用声音吸引别人的过程,唯有借助合理科学的发声,演唱者才能真正将收听者带入场景中,实现歌景合一的美感。

(二)演唱注重放松度

当然,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也要注重放松,这也是演唱风格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演唱放松度是指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轻松自如程度与开放度,这不是临时发挥而来的,而是在长久的平时练习中积累而来的——演唱者本身要加强对于放松度的训练。唯有如此,演唱者才能真正在演唱时呈现对于词曲情绪的良好把握,展现出最优的舞台状态。总之,演唱注重放松度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要求。

(三)营造共鸣氛围

营造共鸣氛围也是中国现代民族演唱风格之一。恰到好处的共鸣氛围营造,是增强演唱效果的“有力法宝”。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男高音沈湘曾表示:“谁掌握了共鸣谁就掌握了歌唱”。一首浑厚圆润的乐曲,确实离不开胸腔、鼻腔、咽腔、头腔等多个发声作用部位的合力共鸣。唯有借助身体部位实现合理共鸣,才能真正使得音乐本身的魅力得以彰显,为听者献上丰富的视听盛宴,令人回味无穷。

四、演唱的基本技巧

(一)基本气息运用

作为发声的基本驱动力,基本气息是演唱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在演唱过程中,发声正确与否、共鸣成功与否以及情感表达到位与否,都与演唱者的基本气息运用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民族声乐的演唱过程中,其主要的气息技巧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准备。在演唱正式开始之前,要充分做好气息的调整与控制,为开音做好万全准备;

其二在过程。自全词演唱开始,演唱者就要不断进行排气,整个过程要均匀而讲究方法。对于特别字、关键字,演唱者可以选择扩张式排气即鼓起小腹的方法,而对于句末的尾音则可以采用收缩式排气即收腹的方式来控制其节奏。

其三在个性化。自民族声乐诞生以来,演唱者在进行不同曲风的演唱时,要根据其曲谱特点进行研究分析,进行气息的合理掌握演绎。

(二)基本咬字研究

笔者认为,音乐本身即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故而,在对歌曲的演绎过程中,语言是其最为基本的依托单位,是作品本身内涵及情感意境最为具体化的载体。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咬字与吐字对于作品本身语言的发声具有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影响——唯有咬清字、吐准音,才能真正将歌曲本身演绎到位。

五、演唱具体化方法的实例研究——以《沁园春·雪》为例

《沁园春·雪》这首作品因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及创作人,而且《沁园春·雪》是民族声乐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整体风格方面是大气的、磅礴的、充满豪气而又坚定稳重的。此风格应当穿插在对整个乐曲的演唱过程中。

(一)上阕基本演唱方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为整个作品的开篇之句,首句的“北”字要铿锵有力,呈现出立体感,为后面“国”一字的强拍做下铺垫;后两个断句相互搭配,彰显出了我国雪景的大气磅礴,演唱时要充满节奏感、气势雄厚,二者之间应当稍作停顿,以彰显“万里雪飘”的递进式情感。而在“雪”字的处理上,笔者推荐一种“声断气不断”的演唱方式,用气息涌向后面的“飘”字,营造雪飘的美妙场景。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此句中的领字“望”要唱出气势,以彰显出作者本身举目远眺、登高望远的过程。“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两个断句,均是作者远眺的内容,配合钢琴分解和弦的伴奏,要感情饱满地进行吟唱,以展现作者纵观美景的舒缓心情。此二句的演唱节奏较之首句稍快,演唱者要用“快而不急”、“松而不散”的技巧来进行演唱,并为下面两句的开展做好铺垫。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此句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展现大雪纷飞场景下山脉平原的基本状态——俯瞰整个山脉大地,作者心生豪情。故而,此句的演唱声音要洪亮饱满,充满情感地演绎整个大地银装素裹的勃勃生机。之后的“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尽管是抒发情绪的大句子,但要保持与前面两句景色的配合感,稳步借助换气推进,太情绪高昂则会显得突兀。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此句是作者的展望,更是上句的结束之句,故而,在演唱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意境的留存和与下阕的连贯性。同时,在演唱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气息和情绪的饱满,充分演绎作者对祖国红色未来的殷切期盼和坚定信念。

(二)下阕基本演唱方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句的重要作用在于承上启下。在演唱时,要特别注意每个字之间的气息和音律衔接。举例来说,在演唱“江山”两字时,可以将“江”字的后鼻音ang略作停顿保持,随后迅速闭合后笑肌,咬起“山”字的sh字头,随后再将ang字的位置顺着sh的头音向前推进,这样便实现了前面两字之间的无缝衔接,有效地避免了“唱断字”的问题。在后半句中,重点在于“竞折腰”三个字,为了彰显作者想要表达江山人才辈出的想法,要充满力量,将每个字咬好咬清,同时稳定速度,实现整个句子的节奏控制,并为后文的演唱做好铺垫。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本句是对既定历史事实的文学性陈述,开头的“惜”字已经奠定了其评论性的基本基调,在对此字进行演唱时,要特别注意发声方法和声音位置的明确掌握,实现胸腔共鸣和气息技巧的完美融合,表现出一种惋惜、无奈之感;同时,在对“略输文采”和“稍逊风骚”两句进行演唱时,要更加注重情绪上的“推波助澜”,表现出情绪上的连贯和沉重;而“成吉思汗”一段,要显得连贯而节奏适中,演唱时脑海中要呈现画面感,充分彰显情感。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本句是全词的最后一句,亦是整阙词的点睛之笔,气势恢宏磅礴,充满决心斗志。在演唱时,演唱者要特别注意用气息技巧、极富穿透力的强音来实现推送式的演唱,重复演唱的过程要一遍比一遍显得舒缓,维持一种向后延伸的演唱姿态,喉头要注意不断向上提,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演唱状态。而“还看今朝”四个字,作为抒发壮志豪情的收尾之句,一定要高调强调气势,彰显情绪。

综上,在整个乐曲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不断摸索蕴藏在词句背后的情感性和历史性因素,借助气息和咬字技巧呈现出对于乐曲感情的深层次把握,借助合理途径和合格方法来实现对于《沁园春·雪》的淋漓尽致的演绎,努力为其艺术性的不断发展升华做出有益探索。

六、结语

民族声乐是一首承载着极强历史感和作者情感的优秀作品,在对民族声乐演唱中,需要歌唱者对其情感和内涵因素的合理把握,需要丰富的专业技巧知识和情感表达方式。借助良好的情感把握,再加之频繁的练习,才能真正将民族声乐的作品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充分展现民族声乐作者蕴含在词作中的高尚气质。

参考文献:

[1]黄爽.谱曲的四首歌曲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陈然.声乐赏析[J].音乐时空,2013,(04).

[3]黄爽.诗词歌曲的演唱分析[J].青春岁月,2012,(13).

[4]韩晓东.浅谈民族声乐的艺术特色[J].青春岁月,2013,(07).

[5]刘春英.声乐表演中的交流[J].黄河之声,2012,(12).

[6]肖璀婷.字声传情[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民族声乐艺术特征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乐府新声(2019年2期)2019-11-29 07:34:18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长江丛刊(2018年11期)2018-11-15 03:25:03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33:16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29:42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57:03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37:38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电影文学(2016年16期)2016-10-22 10: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