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娜
摘 要:本文依托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以竞赛为前提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就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在当前高职类技能比赛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以竞赛内容为课程设计主要参考对象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指出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和解决办法。该教学改革的实施不仅开发和学生的潜能,还在学生毕业之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关键词:竞赛;高职;毕业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46-01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对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是该专业教学计划中最主要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具备室内设计行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依据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做出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竞赛为毕业设计课程设置的主要参考依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和激励式的教学方式,做到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热情。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在进入职场之前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所在,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基于竞赛的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
1. 室内设计专业相关的竞赛
相关专业的职业协会、设计类院校、杂志等组织的竞赛和展会。其中每年都举办且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比赛获展会有:有每年举办且没有设计主题的中国建筑与艺术“青年设计师奖”;有每两年举办一次且没有明确的主题的“中国营造”——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双年展;有每年举办一次,且有明确的设计主题的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自2012年举办以来,每年都有不用的设计主题第一届是“传承与创新”,第二届是“梦·中国”,第三届是“生命·生活·生态”,第四届為是“ 中国故事”;
2. 竞赛内容
在竞赛或展会的征集函中,会有详细的赛事主题、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或媒体支持单位、征集对象、赛事组别和项目类别、赛事时间、参赛要求、奖项设置等内容。
3. 教学内容的设置
教学内容的设置是根据竞赛内容来进行的,在教学内容设置中主要针对赛事中参赛对象有高职高专的,参赛分组中有室内空间设计组、环境艺术设计类下设的室内设计分组或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创作、模型制作和设计等。其中最符合毕业设计课程的有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包含餐饮、宾馆、娱乐、商场、酒吧、洗浴、桑拿、会所、售楼处、写字楼、行政中心、医疗、文教等空间设计);室内住宅空间设计(包含家居、别墅、公寓空间设计等);展示空间设计设计(包含展示、展览、室内家具、装饰陈设、环境设施设计等;
手绘与模型表现组(包含建筑创意设计、室内空间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等手绘、模型表现)。而近几年来笔者所在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内容主要为大型的餐饮空间为主。
二、课程过程和控制
1. 课程成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的布置
课程成果的内容和要求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基本参照竞赛征集函中的参赛要求设置的。主要为:①最终作品的尺寸、分辨率、文件格式、排版要求等。②提交作品的电子版内容,包括文字说明、设计效果图、施工图(主要平面、立面、详图)等内容;第二种为根据此课程的教学目的设置的教学成果内容和要求。主要为:根据室内设计行业对此项目类型要求提交的纸质成果,包括的项目主要空间的效果图、完整的施工图(施工图设计说明、平面布置、地面铺装图、吊顶布置图、各空间的立面图、详图等)。
2. 课程阶段成果提交时间的控制
根据实际操作的程序规定严格的成果提交时间。按照笔者所在学院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课时安排为180课时。设计方案提交的时间为50课时,最终效果图提交为40课时,施工图设计为50课时,图纸调整为30课时,设计说明为5课时,成果整理和打印为5课时。如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晚提交和不提交成果,在最终打分时会获得相应的扣分,如有学生提前提交也会有相应的鼓励加分。
3.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指导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引导和激励学生为主,不再进行大规模的讲授。如在方案阶段,教师可采用讨论法、提问法、角色体验法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效果图、施工图阶段教师主要以个体指导为主要教学方式。设计说明阶段,教师可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指导。
三、多元化评价模式的构建
1.常规评价模式
根据笔者所在学院的相关规定对学生学生该门课程进行评价。其评价模式为:学生出勤率占最终评价成绩的30%,提交的成果占最终评价成绩的70%。
2.学生参与评价模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两种方法相结合来进行评价。
3.激励式评价模式:如若此次课程成果参赛获奖后可对获奖学生进行学分奖励。且该奖励可用于学生综合测评以及毕业审核的加分选项中。
四、结语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和巩固以前学习的知识,还促进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在此门课程中的角色在悄然改变,由原来的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通过对该课程的研究,可以推进“基于竞赛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笔者相信,今后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在一次次的以竞猜为前提的课程中得到完美的锻炼并学到实实在在的专业知识,更能检验出前期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今后课程的设置和开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