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加之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使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成为各大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开展和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校;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93-02
近十年来,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由2005年的338万人激增到2015年的749万人,加之近几年我国经济形势下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不仅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在毕业生数量激增的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一、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与目标
职业指导的领域是包括学校在内的整个社会,高校职业指导主要是指教育者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并建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1]。
二、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缺乏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设置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和设备,但专业的职业指导人员不多,多数工作人员为行政管理人员,就业指导中心机构主要发挥的是行政管理职能,并没有真正将职业指导工作重视起来,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在当今就业市场不景气情况下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作用。工作人员多片面理解职业指导就是就业指导,重视就业求职技巧的传授,忽视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这种现象在各大高校普遍存在。
2.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职业指导人员主要是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和少数教师组成,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兼职人员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认识体验,但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职业指导业务培训,在占有信息方面和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满足职业指导工作的需要,难以成为学生职业教育的主要指导者[1,2]。多数职业指导的专职人员往往也是由与就业工作相关的管理人员经过短期培训构成的,只是略懂职业指导相关知识,不具备专业的职业指导能力和水平,无法胜任专业的职业指导工作。
3.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各高校的职业指导多采用单向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联系实际,案例分析少,不能很好地把社会实际有用的东西融入进课堂教学,成了单纯的理论灌输。不实用、呆板的课堂教学和知识灌输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爱听,也无法使学生真正受益,从而导致职业指导工作无法发挥实际的效果,成了应付教学任务的工作。而且,就业指导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职业指导变成了“应试指导”,即应付面试的指导。
4.职业指导缺乏个性化指导。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师数量较少,职业指导的形式多采用“一对多”的形式进行,即通过单向课堂知识传授、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内容主要针对多数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或关注的共同话题。但学生之间千差万别,作为职业指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适应性以及人格和气质等多种因素科学分析,综合开展指导工作,目前缺乏针对不同特点学生的研究和了解,更缺少个性化辅导和针对个体的生涯设计辅导、心理辅导等。
三、开展和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构建完善的职业指导机构。高校要提高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首先,要重视职业指导工作[1,3]。将学校的前途和命运与职业指导联系起来,加大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领导和投入,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能,配备专业的职业指导人员,加大经费投入,保证职业指导工作顺利的开展。其次,要转变职业指导就是就业指导的认识[4]。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应实现全程性,即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实现毕业生正确择业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2.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要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必须要配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职业指导教师,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这是保证职业指导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2]。针对高校专业指导教师数量少的问题,建议采取专兼结合的队伍构成方式,尤其是要利用兼职人员所特有的优势资源,促进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兼职人员最好聘用校内从事学生一线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党委副书记,他们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比较了解学生的特质和详细情况,利用自身在学生一线工作的优势,有利于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兼职人员也可以根据各专业的不同,聘用不同专业的优秀校友、公司的高管,这些人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及对行业的认知,在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中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没有职业指导经验的兼职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掌握科学的指导方法和技巧。同时,高校要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资深的职业指导师,重点解决职业指导人员在职业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带领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提升职业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能。
3.创新职业指导方法,实行全过程指导。不断创新职业指导的方法,探索多样化的职业指导方法,让学生乐于学习并接受,才能真正让职业指导发挥实际的作用。如职业测评、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个案咨询网络服务等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成才的主动性、参与性。实践性是职业指导的一大特点,而职业体验是职业指导实现的重要方法[5]。高校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学生的职业体验机会,如将职业指导工作与社会实践和学科专业相关的教学实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切身感受未来职业的工作环境,真实了解未来职业的性质及人际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真实体验不断修正职业定位[4,5]。此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邀请本专业的优秀校友或社会成功人士参与课程教学,以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对行业的充分认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明晰未来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发展路径,指导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职业指导课程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2,3,5],要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密切结合起来,贯穿于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时效性强的职业指导。其中,大学一年级建立学生基本信息档案库,并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大学二年级帮助学生认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特点,了解职业的要求和条件,根据学生大学一年的现实表现情况,帮助学生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大学三年级侧重职业素质拓展,开展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四年级讲授就业形势政策、简历制作、求职面试技巧、技能方面的指导,就业心理辅导及就业权益保护知识的指导等内容,帮助学生实现就业。
4.加强“个性化”职业指导和特殊群体学生的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工作应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特点,制定符合其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高校学生数量大,个体千差万别,更应加强“个性化”职业指导,不能采取一刀切式的指导方案。此外,高校要注重特殊群体学生的职业指导。高校中存在学习成绩差、心理问题、生活懒散等多种特殊群体学生,这些学生恰恰是难就业、对自己缺少职业规划的学生,也正是需要高校做工作的学生。高校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利用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兼职职业指导人员的优势,将学生群体分类,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学生群体的职业指导方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合理定位,及早规划职业发展方案,如此才会有助于特殊群体学生及时调整自身状态,进而实现顺利毕业和就业。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需要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将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作为己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将职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求职就业、职业发展和自主创业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也需要政府、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其家长密切配合,从而形成了“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人人帮助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韩同吉,何婧,李广松.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z1):413-415.
[2]王坚,李璐.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6):38-41.
[3]麦林,沈宏琪.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J].职教论坛,2009,(29):71-72.
[4]董丽君.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推动和开展[J].出国与就业,2009,(16):24-26.
[5]付晓萍,肖蓉,袁唯.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推动和开展[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7):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