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化政策演变及现状

2016-05-30 01:54李悦
艺术评鉴 2016年13期
关键词:启示英国现状

李悦

摘要:目前,我国对英国的文化政策研究多集中于"一臂之距"原则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等,对其政策演变及历史发展仍然缺乏了解。正所谓知其然,方知其所以然,只有对其政策演变的逻辑规律进行研究,才能总结其文化艺术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以期给我国艺术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国 文化政策 艺术政策 历史 现状 启示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而大不列颠是由英格兰、威尔斯和苏格兰三个地区共同组成。英国的这四个地区都有他们特有的文化和历史,本文将主要针对大不列颠,尤其是英格兰的艺术文化政策进行探讨分析。

一、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英国文化政策概览

英国现行的艺术赞助体系萌芽于上世纪40年代,当时的国际社会对于政府是否应该赞助艺术开始出现了广泛的讨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政府是否会影响艺术的自由表达。随着问题的热议,英国出现了第一个支持艺术的国家机构——鼓励音乐和艺术委员会(Council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Music and the Arts)。这个基金会由慈善捐助和政府拨款构成,最终由著名经济学者约翰·凯恩斯担任主席,他对艺术赞助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帮助基金会于1946年加入大不列颠艺术理事会。大不列颠艺术理事会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艺术中介机构,采取与政府保持“一臂之距”的政策支持艺术发展。

艺术理事会在1945-1946年度得到政府23.5万英镑的资助,十年后,政府资助已经提升至82万英镑(1955-1956年度)。理事会最初负责给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拨款,并鼓励和帮助艺术发展。后来,该机构削减了对某些艺术门类的拨款,继续大力支持艺术展览的巡回和“属于每个人的歌剧”(Opera for all)巡演项目。虽然有许多章程规定理事会在运营过程中不要定义“艺术”,但在经过20年的发展后,艺术理事会赞助的艺术形式仍然很有限。例如,诗歌、摄影和爵士乐多年来就没有得到理事会的支持。除大不列颠艺术理事会外,北爱尔兰于1962年成立了独立的艺术理事会。

在英国战后的头20年间,国家财政部负责提供资金给艺术理事会、国家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等机构。政府对博物馆政策的建议来自于1931年成立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常设委员会。然而,自1965年起,教育和科技部从国家财政部手里接过艺术拨款职权。当时,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艺术大臣——珍妮·李颁布政府白皮书,制定了一项大力支持艺术的文化政策。随后,政府在1966-1967年度对艺术理事会的拨款显著提高了45%,在此基础上1967-1968年度进一步提升26%,达到720万英镑。

上世纪70年代英国的文化政策有两个突出的现象,一是艺术赞助支出的提高,二是对于什么艺术形式应当获得政府补贴的激烈辩论。该委员会倾向于传统观点,主张支持卓越的古典或现代艺术;另一方面,“非主流文化”(建立在社区艺术和艺术中心的发展之上,植根于当地社区)的艺术从业者的数量不断增长,他们认为艺术理事会只支持精英艺术。这个时期,地方政府开始加大对艺术的投入,建设或翻新当地的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和多功能的市政厅,以及运营他们自己的节目和艺术节。政府在1948年立法给予地方政府权利,以支持艺术和娱乐业发展。由于该法案放任地方政权机构自主执行,因此造成各地艺术赞助情况参差不齐。上世纪60、70年代,区域艺术协会也逐渐发展,有的作为当地艺术组织联盟形式存在,有的由地方政府建立。区域艺术协会作为中间机构,主要功能是联系艺术理事会和地区之间的纽带。

二、对1980-2010年英国文化政策的批判性回顾

1980至2010的三十年间,英国的文化政策已经出现各种问题。总的来说,这30年的文化政策和实践受到新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即:经济理性主义、货币主义、新保守主义、文化商品化,管理主义和结果衡量化。除了文化创意经济的飞速增长,英国在艺术作品质量、艺术观众人数和社会融合等方面依然处于困境。在这三十年里,就文化政策而言,经济似乎才是国家最关心的问题。英国学者总结了英国文化政策领域发生的改革,其表现形式为私有化和商品化。私有化导致私人或艺术家过多干涉公共资产的管理,以及政府向私人出售以前国有化的艺术资产。商品化表现为用文化艺术的实用性替代其审美价值。商品化的结果是整个国家意识形态的改变。尽管英国政府声称追求艺术的卓越性、扩大公众的艺术参与度是国家首要关注的问题,但是经济问题才往往是撒切尔、梅杰、布莱尔和卡梅伦政府认为高于一切的事项。

上世纪80年代,鉴于英国面临的政治和经济压力,政府重新评估了对艺术和文化的资助和管理。即使政府仍然致力于支持艺术发展,但撒切尔夫人要求艺术和文化机构寻找新的资助来源,以补充他们的收入。至此,政府开始鼓励私人艺术赞助,1984年制定的商业赞助激励计划见证了这一公共政策的变化。这是英国第一次将政府资助和私人捐赠相结合,这些政策的推行使得艺术越来越依赖于市场和逐渐货币化。这一时期,政府试图用各种借口,包括经济上的数据来支持他们对文化政策领域的干预,而实际上,政府的真实意图是利用文化刺激经济增长。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政府从另一方面促进了艺术经济影响研究的开展,推动了艺术经济学的向前发展。

1990年,政府要求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与英国电影协会、工艺委员会等合作,制定一项全国艺术和媒体发展策略。这是艺术理事会历史上第一次尝试统筹制定政策,以广泛指导艺术赞助的发展。这一过程涉及到英国约50个研讨会的召集和论证,以及一系列的委约调研论文。但是,在1992年底论文出版后,该政策实质上被“搁置”。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艺术和文化政策在结构上发生变化。1992年,再次当选的保守党政府成立了第一个联合部门——国家遗产部,负责管理艺术、博物馆、图书馆、文物、媒体、体育和旅游业。随后,一个根本性决策于1994年出台,政府将大不列颠艺术理事会的权利下放至三个新的独立机构:英格兰艺术理事会,苏格兰艺术理事会和威尔士艺术理事会。至此,每一个地区都独立经营自己的艺术资助事务,这反映了权力下放成为一个普遍趋势。90年代中期,政府艺术资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将国家彩票业引入文化部门,成为艺术机构新的主要收入来源。自1994年以来,国家彩票已经筹集了超过200亿英镑用于支持艺术、文化遗产、体育和志愿者团体。

西蒙·科威尔于2001年创办的全球选秀节目“流行偶像”(美国偶像节目的前身)、“X因素”体现了经济理性主义的结果。节目中,业余歌手在一个电视直播,观众投票的环境中比赛。这些节目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并且美国和许多欧洲、拉丁美洲国家都纷纷购买版权。科威尔出售节目特许权,实现了政府所期望的艺术产品出口能力和大众市场吸引力的特质,同时刺激除了通过付费电话投票等各类收益。但是,这些节目形式对艺术创新或音乐发展并没有任何推动作用。2000-2005年间,英国中央政府为解决以往资金不足的情况,对艺术的支持有相当大的增长。而国家彩票基金涌入艺术的资金,也极大改变了英国的文化艺术现状。英国电影理事会(UKFC)成立于2000年,它作为一个新的战略中介机构,帮助英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该机构吸纳了英国电影委员会,英国电影学院电影制作董事会,彩票基金电影分部和英国电影财政机构。英国电影理事会在2011年建立了英格兰地区投资基金,以提高对英国地区电影行业的直接投资。这直接促成了区域电影委员会(RSAs)的创建。2002年4月,艺术理事会和区域艺术董事会正式成立一个单一的英格兰艺术发展中介机构,并于2003年2月宣布该机构名称为英格兰艺术理事会。之后,苏格兰、威尔士艺术理事会纷纷独立。进入21世纪,英国文化政策的显著特点是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系统,这使得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能优先被地方政府贯彻执行,而不像以往一些政策被中间机构人为“过滤”。可以说,这表明英格兰开始废除地区文化联盟,试图建立完整的文化策略,确保政府在文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新的联合政府建议取消区域发展中介机构和地方政府机构。

三、反思与启示

从上文中,我们可看出1990-2010年这20年间,英国的文化环境最突出的是广泛和持续的调整文化政策和结构。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变化比之前45年大得多。2010年卡梅伦政府宣布,作为财务削减措施的一部分,文化资助系统还将发生重大结构改变。由于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支持的减少,2010年后文化部门仍然面临相当大的财政紧缩。可以想象,加上正在进行的结构调整,可能会破坏文化政策的连贯性和政府目标的实现,并且对文化基础设施造成不利影响。

总体而言,英国的文化政策在向自由市场经济以及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方向发展。在实施这些政策的过程中,艺术的社会功能已逐渐被政策制定者忽视或放弃。几十年来,英国将各国的商业和商务模型运用到文化部门中,使得文化艺术严重商品化。选秀节目的例子表明,只顾满足市场需求通常会导致艺术生产的低标准和同质化,不利于新的艺术形式出现。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政策会造成艺术家的妥协,他们很难为艺术冒险或积极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历届英国政府持续推动着文化生产,提高艺术的经济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并实现了文化商品输出。

对我国政府来说,需要借鉴英国政府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保持政策连贯性,尊重艺术生产独特规律和打造原创艺术品牌等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猜你喜欢
启示英国现状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