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考级利弊谈之我识

2016-05-30 16:44张向东
艺术评鉴 2016年14期
关键词:艺术管理利弊音乐学

张向东

摘要:音乐类考级是现今较为流行的一种音乐活动,考级单位、组织机构和学员都连年增长,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学术界时常会有声音在质问:音乐考级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说到底,此问题是一个有关于音乐社会学的问题,有待于音乐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得出结论,但是此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商业性和艺术性的问题,很难多领域、跨学科合作提出对策。本文从艺术管理学和音乐学结合的角度来对此提出分析。

关键词:音乐考级 利弊 艺术管理 音乐学

有关音乐考级现象利弊问题似乎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从青年学者到学术巨匠再到专业权威都有所涉猎。且都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和常态分析,主要有“利大于弊”和“弊大于利”两种论断,“利弊参半”的说法至今未现。近期正值国内各考级单位繁忙之际,笔者发现具有考级资格的单位也在骤增,考级学员更是如雨后春笋般。那么,这就势必会引起我们再一次思考考级现象利弊的问题。

近年来,艺术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是毋容置疑的,随之而来便出现了艺术类考级现象的火热,程度尤为火爆。音乐类考级现象更是发展火速,年龄从幼儿到成人爱好者不等,且有逐年增长之趋势。一个培训机构因为具有某地域的考级点而占据了重要资源,众多学生也会认为这样的地方应该就是本地域最为专业的艺术教育机构了,故而机构越办越大,学员越来越多,事业越来越火,真可谓门庭若市。在很多家长心里,“考级”就势必会成为一种时髦的代名词,认为考级是学习艺术的检验方式之一,同时也有机构和家长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员的舞台表演能力、锻炼心理素质等等。以上云云,似乎不无道理,但是,实际状况在笔者看来并未完全达到以上效果。

一种“时髦”的学术理念:学艺术一定要考级,考级是为了更加专业或者说是为了获得一个资格认证,且这种理念极为盛行。单纯地、笼统地看这句话其实也是可行的,但是经过笔者的采访和调查发现,考级资格证书是拿到手不假,学艺术的人大多考级了也不假,但是“更加”专业似乎不然。

笔者认为,音乐考级诚然是音乐学员的福利,能够体现学员循序渐进的水平增长,更是一种专业资格认证的外在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艺术水准有一个职业得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一旦得到良性发展,音乐艺术就会繁荣昌盛,音乐考级才能更加有意义,才能长期发展下去。

反之,音乐考级就会混乱不堪,评价体系失衡,致使音乐考级失去原本的意义,这样音乐考级就不能长久发展,同时,学员也会逐年递减,最后导致完全丧失其功能。如果非要用天平来衡量音乐考级利弊的话,那么笔者的答案是:事在人为,用心作乐,方可为。

首先,摆正音乐考级的态度,包括学员、组织机构和考级单位。经笔者多年来的观察发现,考级单位、组织机构和考级学员在逐年递增,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但各组织机构和考级单位大有相互争斗之势,对于考级的学术态度有待商榷。

考级单位是音乐考级的发起单位,也是音乐考级的发证单位。此單位具有制定音乐考级规章制度、选拨考级评委会成员、开发组织机构、指定考级曲目、制定考级评分标准、具体协助组织机构完成考级工作、为考级学员定级、发送印制考级单位的考级证书等职能。具有考级单位资格的单位有国家和省级音乐家协会、各大音乐学院考级办、部分歌舞剧院、部分音乐研究机构(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艺术学会)、部分艺术和职业艺术学校。考级单位是考级工作是否正常开展、考级机构是否选择得当、定级是否准确等事项的核心机构。考级单位应该始终着眼于是否有利于音乐艺术的常态发展,选定考级曲目和考级评委。时下,具有考级资格的单位在逐年增加,笔者认为,考级单位应该始终保持音乐考级的初衷方为妙。否则,对音乐艺术正常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绝不能提倡。

组织机构是为考级单位输送学员的主要场所。主要分布在各类学校艺术系、各县市音乐培训机构,以及部分私人琴行或有资源的个人等。笔者认为这也是音乐考级的资源合理分配、考级学员质量的重要机构。首先,由于考级学员的逐年递增,给考级单位带来人员和场地的压力,为了缓减此压力,故部分考级单位把考级工作放到地方进行;其次,为了就近取材原则,更加合理、有效的运用地方专业教师资源,亦会理所当然的就近安排考级;再则,当一个培训机构具有一定的考级人员时,考级单位为了方便故给予其考级点的资格。正是由于以上几点,故出现了部分人情世故分、面子分、关系分等加分因素。也正是这样的情况致使恶性循环,使得学员底层基础就出现了塌方,这样层层加码便出现了真实水平与所定级数不相符的现象;级别越高,基础越薄弱;定级越高,放弃频率越高三种情况,且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些考级机构只需要考级学员的录音录像便给定级,个人认为有点牵强,希望有考级点资格的机构能够按艺术的常态规律对待考级,多着眼于考级学员的质量和学员的艺术前景,把有关考级的商业性和艺术性作一个有效、长远的调整。

学员是考级的主体人员,涉及面极其广,涉考年龄也较为宽泛。由于考级风的盛行,现今几乎成为了逢学必考、逢考必过,逢过必……的循环方式。部分学员为了考级,为了顺利通过考级,眼睛盯着的不是自己的实际水平,而是考级要求和考级曲目以及所谓的“考级技巧”,更有甚者盯着的是考级评委老师。其实,学员多注视考级曲目和要求是可行的,但是笔者认为学员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实际水平上。学音乐的大都应该知道,基本功对于一个学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应该扎实地锻炼自己的基本音乐修养才是正道。更不应该盲目的去掌握那些所谓的“考级技巧”以及拜访那些“评委老师”,这样对自己的艺术道路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是笔者对学员的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其次,要尽量改观学员的音乐理论知识贫乏的现象。理论来源于实践,且反过来指导着实践,这是人所皆知的。正是由于音乐学习者有着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才能使得音乐实践具有更高的艺术性。经笔者调查发现,恰恰众多考级机构和学员忽视了这一点,就连同部分考级单位也忽略了这一点,真的不可取。近来,听说有某些考级单位重新设置了考级制度,音乐理论达到某级实践才能允许报考某级,真是可喜可贺,各音乐考级单位值得借鉴。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任何一位专业和业余音乐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试想,一位手持十级钢琴考级证书的音乐学员都不曾考虑过什么是和弦的问题,都不知道大小调的区别是什么,真的很可怕,这样的学员不是不曾有,而且不在少数;再试想,一位手捧十级唱法,有着“某歌唱家”证书的学员,竟然不知道滑音记号怎么演绎,不知道何为三段体曲式结构,更不知道如何演唱,其是何等的可怕,這样的学员也不是没有。

故,笔者诚挚的呼吁广大考级机构和学员应该重视音乐理论基础,在理论上认真,实践中严谨,把理论中的艺术养分充分地演绎到音乐实践中去,这样的艺术才是正确的、常态的。

再次,抛弃部分杂念,一心扑向艺术。似乎,吸引部分学员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艺术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不否认,如果能通过艺术考级达到一定的目的也算是有收效的、可以理解的。但是,仔细来看,不管要达到什么目的首先要有艺术性,艺术性的前提就是抛弃一些功利的杂念。如果一旦功利杂念占了上风,那么艺术部分就会发生倾斜,部分有艺术天分的学员加之科学的正确的引导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悲的是部分学员最后学习和艺术都没有达标而被淘汰,这是何等的得不偿失啊。

经笔者观察,部分艺术特长生即便在综合类院校上学,但是凭借自己的真正才艺才能走完艺术特长生的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通过艺术性来修身、陶冶的,而绝不仅仅是通过能弹什么级别的曲子、能唱什么级别的歌曲来断定的。因此,笔者建议,不论是出于升学还是“升值”都不能抛弃音乐的艺术性,更不能掺入其他杂念。那样的艺术绝不会成功,即便有点起色也不会长久。

综上所述,现如今音乐考级现象十分普遍且考级单位、组织机构、学员数量都在逐年增长,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质量并未提高而有逐年下滑之趋势。笔者建议,如能够把商业价值和艺术性二者结合且更倾向于艺术性,考级单位严格把关、组织机构严谨认真、学员态度摆正,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么音乐考级还是利大于弊的。

另,笔者认为音乐考级是业余学习向专业过渡的一个良好时机,只有在业余学习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够顺利地转向专业艺术学习。曾有众多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孩子刚开始对艺术特别感兴趣,考级的级别越高反而对艺术的兴趣减弱了?为什么考的级别不一样,但是音乐的味道却没变?为什么只能弹音符却不能解读乐谱?等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这就是现今大多考级存在的通病,只求过级,只求高一级并没有把实际水平作为客观精准的认知;只求弹音符、认音符,没有理解和把握音符中奥秘所在;还存在着传统的完全接受老师的手把手传授,并未主动接受且去了解音符知识、乐谱知识和艺术学基本常识。以上仅是音乐考级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之一二,希望广大学员引起重视。

音乐考级是一件惠泽音乐学员的事情,需要考级单位、组织机构和学员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宗旨。社会考级单位在不断增多,组织机构更是分布密集,随之学员便出现暴增的局面。从学员的自觉性到组织机构的合理性再到考级单位的严谨性三者合一,都是能够体现考级重要性的一面,缺一不可。三者一旦有一方出现问题,考级的真正意义就会失去。

现如今,艺术考级市场正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到底能不能趋于艺术考级宗旨,能不能体现吾国真正的艺术水平,就要充分的衡量以上三者的结合是否得当,得则胜也,失则败也。

猜你喜欢
艺术管理利弊音乐学
音乐学人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论艺术管理中的文化资源
周星 艺术管理学科三个层面问题思辨
利弊怎么看
高师音乐专业《艺术管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微型学习之利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