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资信评级》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讨

2016-05-30 16:26黎莹
亚太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实践教学模式

黎莹

摘 要:课程考核是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资信评级》课程作为信用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为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下进行的课程考核方式很难适应和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将针对《资信评级》课程的考核方式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践教学,对课程考核的方式、考试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75-01

《资信评级》作为信用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必修课,是理论与实务密切结合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针对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培养独立信用评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不少公司反映大多数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业务操作能力较差。因此,有必要对开设该课程的现行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更好实现,确实做好学生能力的评估工作。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方式的合理性、教学质量及评估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应用程度的主要手段。本着本课程对人才的要求是需具备独立为企业、债项、银行内部等进行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及撰写资信评级报告书的应用操作能力,这考验学生是否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综合实践能力。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专业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模式的优化,传统的期末笔试的课程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无法满足市场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需要。

一、《资信评级》课程考核方式现状

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及主理论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资信评级》课程的考核方式简单,主要以学期期末考试为主,仅关注卷面结果,未考虑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

(一)考核方式单一。目前,《资信评级》课程采用传统考核方式,无期中考试,主要集中在学期期末进行闭卷笔试为主。最终该课程成绩结构分布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这种考核方式,卷面成绩所占比例重,且主要通过期末一次笔试来判定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开卷考试或其他形式进行课程考核较少。这种传统“一考定成绩”的单一知识评价模式,致使很多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容易助长学生对于课程内容主动掌握的惰性,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最终分数,只关心课程的期末考试重点和范围,待到期末考试前,临时短时间对概念、理论知识死记硬背,考试是永远都是将熟背的文字进行照搬,考完即遗忘。忽视了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不善于思考和积累扩展知识面。这种考核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单靠期末考试并不能如实反映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老师也不易客观进行试卷分析以及评估学生的专业性。

(二)考核内容书本化、题型结构固定。《资信评级》课程虽强调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但课堂教授主要以理论为主,“实务”更多的只是通过案例分析来进行。因此,本课程考核的内容一般以教材和授课教师课件内容为中心进行命题,比较侧重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考核,而忽视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考察。因此,学生多数会为了考试而抄笔记,跟老师考课件,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专业问题,对于课程相关的信息动态更是不会主动关注。

目前该课程的考试题型结构固定,大多为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缺乏创新题型。从题型所占比例来看,客观题占较大的比重,主观题比重偏小。对于单选、多选、简单题等题型,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一般都有标准答案;计算题多为书上或课件上出现的原题,最多改变数值;本课程试题中出现的案例分析题,更多是考察对状况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并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实务能力进行评估。从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得分率最低便是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业务操作经验,应用分析能力不足。

二、《资信评级》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

针对当前本课程考核方式所呈现的不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需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一)课程考核多元化。为切实改变传统“一考”的集中考核方式,增加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和多元化。除了期末考试以外,将小组主题发表,实践操作纳入课程考核范畴。减少期末笔试所占本课程总成绩比重,相应的增加实践成绩所占比重,正面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利用实验教学系统,增加实践课时数,提高实践完成度和保证实训效果。学生需独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评估,并提交评级报告书,作为打分凭证。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个方面课堂内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主题发表,开展话题讨论,鼓励学生课堂外拓展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最终课程总成绩结构调整为平时成绩10%,实践考核40%,笔试50%。

(二)试卷内容应用化。确保既能考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又能最大限度评估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考核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的理论知识。鉴于本课程从实务方法方面强调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内容上减少侧重记忆且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比重,增加应用分析题的量和分值。通过提供具体的企业或债项的相关数据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设计风险管理方案等。主观试题不设置标准答案,仅设定参考评分标准。学生需结合所积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才嫩完成试题。通过这种设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改变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局面。最大程度有效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汪艳丽.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试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7).

[2]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J].教学经纬,2011(4)

[3]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012(6).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实践教学模式
英语词汇学教学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