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

2016-05-30 13:26陈思蒙
科技资讯 2016年15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思想政治统一

陈思蒙

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这两种基本的教育模式,这两种教育模式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和优势。在教学改革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学的地位得以提升,为了更加有效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务必有效地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为此,该文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策略,旨在实现更加理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 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c)-0169-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属于高校教育的一个关键性组成部分。针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讲,单一性的隐性教育或者是显性教育已经难以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优化和改进单一的教学模式,有效地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进而互补优势。

1 将隐性教育渗透于显性教育中

1.1 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学生以更高的层次和全新的视角实现其思想观念的巩固、提升。实际上,仅仅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人是远远不行的,借助专业教育,能够培养一个人为有用的人,可是难以培养一个人为和谐发展的人。为此,需要将思想观念渗透在高校专业课程当中,并且根据教学知识,以知识作为载体,不回避显性的思想教育,通过正面的说教方式进行,注重渗透隐性的教育因素。特别需要明确的是,应当在专业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而渗透式教育模式的实施并不是由外部在知识当中强加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而是知识本身就涵盖隐性教育的素材,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认真发掘,以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智力,切实有效地结合育人和教书。

1.2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当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重点是由各种层面传达社会理想目标、良知、公平、正义、责任、价值观、授信、爱等等,其主旨是宣扬人文精神,推动人的综合性发展。因此,能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像是在培养人的观念、思想上,艺术、文学、哲学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助于个体内心获得完美、和谐、丰富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2 以网络作为主要阵地,建构网络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1 通过网络拓展显性教育的空间

第一,网络使显性教育的空间得以拓展。在普及网络的影响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对思想教育资源进行共享,能够通过网络自主的请教和咨询教师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以及跟其他的同学进行探讨与沟通。网络有效地结合了学校、家庭、社会等,从而使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这导致传统意义上比较狭小的显性教育空间变得更加开放性与社会化。学生能够借助网络跟教师和领导进行沟通以及反映情况等等,这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让教师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实时地把握,从而在探讨中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能够实现理想的显性教育效果。

第二,通过网络实现显性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传统的显性教育实施方式是课堂授课,这样,学生比较被动,而应用网络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率的大大提升,从而转变枯燥的教学知识为生动形象的教学知识。并且,活灵活现的多媒体画面使教学知识具备形象性、直观性、综合性的特点,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显性教育难以实现的。

第三,通过网络充实显性教育知识。网络不但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真实地了解,实时地发现学生的实际表现与思想问题,提高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网络还可以将准确、快捷的信息提供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和事业丰富,有利于他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的大大提升。

2.2 借助网络拓展隐性教育的互动平台

传统的隐性教育大部分都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像是在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为自身量身打造合理的人生目标;参与一系列的问题活动,提高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参与捐助活动,献出自己的爱心等等。然而,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常常存在不足之处,例如难以流露学生的真实情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参与的学生数目少等。而普及网络能够将更加广阔的互动性平台提供给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也能够通过一些重大事件或者是重要的节日(地球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开展网络专题探讨等。

3 注重建设校园文化

3.1 对大学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实现学生心灵的陶冶

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持续累积的外在物化形式的总称就是大学生的物质文化,其属于建设大学生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大学生精神文化得有发展和生存的关键载体形式。大学生的物质文化资源重点涵盖教学设施、人文景观、校园环境、教师队伍、建筑布局等等一系列有形的物态。物质文化形态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深深的影响,从而实现学生心灵的陶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3.2 对大学精神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实现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

大学校园隐性资源的中心是大学的精神文化,可以说,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受到校园精神文化的影响。而大学生校园内部的一系列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组合而成的一种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大学的精神文化,其属于大学精神风貌、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学校成员一致的行为模式、价值体系、情感道德、目标追求等的统一体现,大学生精神文化资源是学校特殊的精神气氛形成,以异样的层面对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态度产生了塑造、改变、影响等。并且,因为学校成员通过一起的实践活动而经受了历史的发展、选择、积淀、凝练而形成了大学精神文化资源,所以在学校成员身上和校园内的一系列环境因素当中都附着以及渗透着其传载的校园精神、思想价值。

3.3 对大学行为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地发掘

英国的一位哲学家波兰尼曾经划分知识为两大类别,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其中,隐性知识指的是通过团队的默契、个人的阅历、个人的技能、个人的洞察力、个人的经验、个人的判断力等形式涵盖于社会文化、群体交际、人际交流的连续过程当中的知识,且提出了人类知识的核心是隐性知识,其非常注重平时的行为活动过程中应当灵活地学习和应用知识。为此,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将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学生的体育活动、文化活动、科学活动、生活方式、人际交流当中,从而使隐性文化的表征化实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者的特色各异,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倘若仅仅注重实施显性教育或者是隐性教育,那么会导致顾此失彼,难以实现理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此,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能够使其局限性克服,尽可能地体现其功能和优势,从而大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俊强,孙小雨.隐性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作用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5):33-34.

[2] 金秀丽,徐士伦.大学图书馆隐性教育功能的开发与实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5).

[3] 李小虎.辅导员工作中的隐性教育研究——基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思考[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1-84.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思想政治统一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