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看戏

2016-05-30 10:48唐新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雅言民勤心弦

唐新运

看戏就是听秦腔,听秦腔也就是看戏。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认为的。

我所生活的那个小小村庄,在地图上不着一丝痕迹,像餐后嘴边的饭粒,用薄薄的纸巾就可以抹去。村里人以陕甘两地居多,除了遗留下的勤苦民风,还令人耳熟能详的就是被那些新疆老户用以形容吝啬小气的“真是一个民勤人”。我是民勤人的子孙。现在想来,那时能够让新疆老户唯一认可又让陕甘父辈们引以为傲并为之如痴如醉的就是秦腔。

每年农闲时节,总有秦腔剧团来演出,好一点的也许就是现在“三下乡”中的送文化下乡;次之,则为云游四方的草台班子,但于我们,早成了莫大的期待和惊喜。大队修有一间俱乐部,论规模只有粮站能够相提并论,但要说其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就有些自惭形秽了。观众不是陆续进入,而是像潮水般涌进去,那么多的人,嘈杂又拥挤,俱乐部仿佛是宰相的肚子——足够大。瘦小的我,不用使劲儿,只需牵住前边的衣服就轻易被裹挟了进去。我拼命呼吸,如同森林中的小草,只能仰头望见一丁点灯光,甚至有窒息的感觉,瞬间心中开始慌乱,怕就此被挤得送了小命,但很快人群又突然散开了。

无论在中间还是后面,我都觉得不能尽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真是种折磨。我必须花半个钟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才能挤到台前,看演员那垂至于脚后跟的长发和他们快速挪动着的清晰脚步,看他们的长胡子、蟒袍、乌纱帽,看女官们的凤冠霞帔。最喜欢看的自然是武将们的打斗,虽然也知道那是纸糊的大刀和银样的镴枪,跟现在的动作大片相比,那些打斗场面充其量是个小巫,但仍是让我们崇拜到了极点。演员们时而咿咿呀呀,又时而激越高亢的唱腔,我是一句也听不懂,但从旁边义务解说员的解说中,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黑红脸的是好人,白脸的是坏人和奸臣,白鼻子红嘴唇的是小丑。多年以后,我最喜欢听的方言就是陕西话,陕西话在古时曾被称为“雅言”,但主要原因还是“秦腔情结”在时时拨动着我的心弦……

秦腔早已不再下乡,连偌大的俱乐部也兀立在那里独自品味孤独和忧伤。和女友去散步,偶尔在街的一隅,居然发现有人自发组织义务演唱秦腔,自娱自乐,脚再也不能挪动半分,但女友不会喜欢秦腔,知之也甚少,她是鲁人。

国人是恋家的,只要是能够有口饭吃,谁也不会远离自己的家乡,这种情感,是财富也是负担。“穷家难舍,故土难离”,等我们的父辈终于迫不得已来到异地,他们的魂魄会随着秦腔神游故乡;而我,则写下这段真实的文字,怀念我美好的童年时光。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日,有删改)

赏析

在内容上,鲁迅的《社戏》主要叙述了“我”儿时的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了他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本文则是一篇借事抒情的散文,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寄托在童年看戏的过程中,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情。在感情抒发上,我们从《社戏》中能切实地感受到农家少年的淳朴可爱,感受到少年朋友间的真挚情谊;而从作者看社戏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角儿卖力的表演,能感受到村民们看戏的热闹氛围,能尽享与父母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思考

1.为什么秦腔中的那些打斗场面跟现在的动作大片相比“充其量是个小巫”,但却让“我们”崇拜到了极点?

2.文中与“多年以后,我最喜欢听的方言就是陕西话,陕西话在古时曾被称为‘雅言,但主要原因还是‘秦腔情结在时时拨动我的心弦”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3.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最后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猜你喜欢
雅言民勤心弦
“鸡毛蒜皮”也能撩动心弦!
丝动心弦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醉”美民勤风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诸子百家周游列国得会多少方言
心弦上的景致
丁若镛《雅言觉非》考
民勤绿洲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调控技术
中国古代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