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
【关键词】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8—0119—01
三岁的幼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对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很难产生兴趣。但是,数学活动又是必须让幼儿学习的。而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此,如何利用游戏来为数学活动服务,就是摆在我们幼儿教师身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数学游戏情景化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要注重趣味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中。例如,小班教材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让幼儿区分颜色。于是活动时我准备了三个圆形,其中有红色、黄色和绿色。请小朋友将玩具宝宝按颜色送回家。他们很能干,30个孩子只有1个孩子送错了。我想:“孩子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经常接触到这三种颜色呢?”当然是在十字路口。为了让孩子们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又让孩子们将教具变成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玩起了“开汽车”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玩耍,看见红灯就停下,看见黄灯就准备,看见绿灯就前行。在这种情景化的游戏中,孩子们不光加深了对三种颜色的认识,还增强了安全意识,一举两得。
二、数学游戏生活化
图形的认识在小班上学期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如何让幼儿很好地掌握几种基本图形?这就要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来完成。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就是吃,尤其期待中午起床后的午点,而我利用小班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将“奇妙箱”、“变魔术”的游戏贯穿于这一活动中。首先,我念儿歌:奇妙箱子饼干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摸到的饼干是什么形状?有的说是三角形,有的说是圆形,有的说是正方形,还有的说是长方形。在吃的过程当中,我继续引导幼儿“变魔术”说说自己的饼干变成了什么形状?在游戏的氛围中孩子们边细细品尝,边新奇地关注着饼干形状的变化,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同样,在开展《1和许多》的活动中,孩子们对1个和许多区分得很好,但我还要让孩子知道,许多可以变成一个一个,而很多的一个合起来就会变成许多。我也充分利用分发点心进行,首先让孩子们看我这里有许多许多的午点,然后再分发给每一个小朋友,让看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这样,孩子们一下就发现了许多可以变成一个一个的,巧妙解决了一和许多的关系。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学习到数学知识,也能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三、利用操作性的数学游戏
操作性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积累相关的具体操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幼儿,将操作经验加以交流、归纳,积极主动地去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初步建立理性的概念。这样的活动,不但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能力,而且能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如,在一次搭积木时,有一个小朋友跑过来对我说;“西西抢积木,我的积木少,他的积木多。”我灵机一动,这不是一个让孩子学习多和少的机会吗?于是我让每一组的幼儿把积木全部放在一起,看一看现在积木比自己刚才一个人的是多还是少,再请幼儿把积木分开,每个人都拿点积木,比较是刚才合起来多还是现在多。很快幼儿都比较出了大家的积木合在一起是多,分开是少。利用搭积木这一操作活动,我让孩子们感知了多和少,又因为积木是彩色的,所以我又利用积木让他们认识了颜色,并在认识颜色的基础上进行了颜色的归类活动。
再如,在认识“大、小”时,我设计了“给大大小小送礼物”的游戏。先出示大小不一的两只熊,取名为“大大”和“小小”,然后让幼儿分别比较它们的特点,从而认识大小标记,再请幼儿分别按要求给他俩送礼物。送礼物时幼儿利用目测、比较的方法理解了大小。在游戏中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很快就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大小的不同之处。
总之,寓教于乐,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一直都是幼儿园所倡导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合理科学地优化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的探索活动空间,使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生活,在生活中快乐地游戏。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防止“小学化”倾向策略的研究》阶段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ZY2015-137)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