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中国“桥梁之父”

2016-05-30 04:44
党史天地 2016年14期
关键词:茅以升铁路桥梁钱塘江

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奠基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茅以升毕生的梦想与追求,就是为祖国、为人民造好桥,造大桥。1937年9月26日,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通车。然而,就在钱塘江大桥通车89天之时,这座桥的设计者茅以升却又将它炸毁……

茅以升,1896年出生于江苏丹徒县(今镇江)一户书香之家。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

15岁那年,茅以升为了求学,负笈北上,不料到了北京,才知已错过清华考试时间。打听到天津有唐山路矿学堂正在招生,他便和一个同学连夜赶到天津参加考试,被录取为预科生。1916年,茅以升毕业后考上清华官费留学研究生,赴大洋彼岸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硕士。1919年,茅以升临别美国,回到家乡,在母校唐山交大任职。归国伊始,茅以升就立志要为国架桥。可是,祖国大地战火连绵,满目疮痍,甚至铁路和桥梁的修建权都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中。

1933年,在茅以升从美国归来的第13年,他终于得到了一次建大桥的机会。是年3月,浙江省决定在钱塘江上兴建大桥,以贯通浙江省铁路、公路交通。浙江省建设厅长曾养甫、浙赣铁路局长杜镇远和浙江公路局长陈体诚一致推举茅以升担此重任。

1937年9月26日,随着一声火车长鸣,钱塘江大桥通车了。这座全长1453米的大桥,与近旁的六和塔一起,构成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雄伟壮丽的风光。

然而,1937年11月16日下午,国防部派工兵学校一位丁姓教官来到“大桥工程处”,向茅以升出示一封“密件”之后说:“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掉钱塘江大桥,留着等于替日本人造桥。”茅以升早有预感,他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工兵连夜埋设了炸药。

第二天清晨,茅以升接到浙江省政府命令:立即開通大桥。原来,从上海逃难过来的同胞都拥挤在南星桥码头,过江渡轮运力严重不足。

当得知大桥已通,扶老携幼背着包袱的人流和装载物资的汽车,如潮水般地涌上大桥。这一天,通过的撤退机车300多辆,客货车2000多辆,难民不计其数。而这一切全是从炸药上通过的,但是撤走的物资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建桥成本的几倍,何况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数十万人的生命。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5点,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人群被强行拦阻,茅以升亲手点燃了导火线。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中国人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竟是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民族苦难作为通车典礼的。

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感到最长的一天。他后来回忆起那天的情形说,就像是把自己刚生下的孩子掐死在摇篮里。当晚,茅以升在书桌前挥泪写下了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大桥炸毁后,桥工处全部撤退,茅以升带着在钱塘江大桥建设过程中的所有图表、文卷、相片等14箱重要资料一起撤退。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茅以升在躲避战乱的路途中舍弃了许多家什,却将这些珍贵的资料珍若拱璧,直到1948年5月,在茅以升的亲自主持下,钱塘江大桥才得以修复,茅公实现了他的誓言。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当天,国民党节节败退,在大桥第5孔钢梁下放置了炸药,再次炸断大桥。到1953年修复完成,历时整整7年,远远超过了当初两年半建桥的时间。

《中国铁路桥梁史》这样评价钱塘江大桥:“20世纪30年代,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以当时尚不发达的施工技术,用不到3年的时间,由我国工程师自行设计并监造,建成了一座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铁两用桥,这是旧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茅以升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89年11月12日,茅以升病逝于北京。

(摘自《唐山劳动报》,冯叶/文)

猜你喜欢
茅以升铁路桥梁钱塘江
茅以升:立强国之志,建强国之桥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钱塘江观潮
高速铁路桥梁地段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的探讨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设奖敬母
浅谈上行式移动模架在铁路桥梁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铁路桥梁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