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泽
【关键词】 中职;高职;联合办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4—0020—01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不同阶段和层次。实现中高职联合办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中高职教育联合办学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设置对接
在专业设置的对接过程中,高职教育发挥的是引领作用,在加强自身的专业建设的同时,要深入研究中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制订中高职联合办学的专业目录,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能较好地衔接起来;要把握好专业设置的战略方向,联合办学的专业只招收中职教育对接专业的学生,设置门槛,对中职教育的学生进行筛选,发现具有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和强化训练。同时在对接过程中,消除功利主义思想,不一味迎合学生只为取得学历的单一想法,切实提高对接专业的质量。中职教育发挥的是基础作用,要适应联合办学的要求,按照既定的方向,以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为目标,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注重对学生的专业入门教育,让学生获得初步的专业认同,在主动与高职教育的对接中加强自身的专业建设。
二、课程体系连贯
1. 统一课程标准。中高职院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下,共同商讨制订联合办学的课程标准,统一教学计划,在课程开设、教材选用、内容衔接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通过一体化设计,形成联合办学连贯而有机的整体。
2. 整合教学内容。中高职阶段课程内容的重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科目的重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选用教材的重复等。在联合办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培养目标,甄选和细化课程内容,通过有效整合,按照由易到难的层级和梯度,确定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联合办学教学过程的连续性。
3. 规范教材使用。联合办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应该是依照统一的教学标准编写的同一版本的教材,既紧密联系又避免了教学内容的杂乱无章和相互脱节。教材的编写原则是将简单的、容易的、基础性的内容编入中职教材,将复杂的、难度高的、综合性的内容编入高职教材,进而达到较理想的对接状态。
4. 完善评价机制。由中职到高职的转段考试评价,不应将其纳入高考,而是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高职教育的人才选拔和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两个方面。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要切合职业教育的实际,重点考察中职学生对必要的文化、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兼顾高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要把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学生拒之门外,在保证对接质量的同时,给中职学生一定的压力。
三、教育资源互补
教育资源互补是中高职联合办学的保障。联合办学不是双方简单的叠加与各取所需,也不是以此为“传送带”将学生从中职学校输送到高职院校,而是中高职两大系统的优化组合和优势互补。中高职教育资源的互补主要体现在:第一,人力资源的交流。不局限于一线的教师,还包括院校各职能部门及院校领导的交流,中职学校可组织人员到高职院校参观学习,高职院校可派人员参与、支持中职学校的发展。第二,物质资源的共享。从教室和实验实训室等教学设施、对接专业的各类实训设备到各自的实训基地,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对方的共享。第三,软件资源的共用。主要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各类教学、科研资源的共用,在数字化、信息化和“互联网+”的过程中,实现中高职优质教学资源的互利互惠。
四、角色定位准确
角色定位准确是中高职联合办学的基础。中高职教育要各司其职,按照既定的、科学合理的实施路线,体现联合办学的连续性和逻辑性,要避免因分工不清而造成各类资源的浪费。
中高职角色定位的总体原则是“以中职为基础,以高职为主导”。中职教育阶段的职责与分工有: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补足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缺失,以更好地与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课实现衔接;重视专业入门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初步的认知,学习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认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注重兴趣特长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发展学生在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兴趣特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逐步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使其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高职教育阶段的职责和分工有:职业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全面、系统、科学的专业知识结构,为就业和创业打下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具有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能力,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职业精神的培养,从热爱专业开始,选择并热爱自己的职业,树立创业创新意识,具备职业人应具备的所有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引导中职教育将学生朝着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方向培养。
编辑:郭裕嘉